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日月姚广孝 第五章 识季迪同伴游四方

第五章 识季迪同伴游四方

    姚媭才嫁入高家,便得知家中传来的噩耗,悲痛欲绝。

    亲人突然逝去,匆忙赶回家中的姚媭竟然未见双亲最后一面,只能对着家门口的河水祭拜,失声痛哭。

    姚天禧伤心之余又很是坚强,白天照常上学认真读书,放学后就回到家中为父兄生火做饭,闲暇之余时常到附近的妙智庵上香参拜,祈盼神佛护佑双亲!

    姚天禧自痛失双亲以后便心事重重,孟材翁看着他从以往活泼灵动的样子变得沉默孤僻起来,心中很是不忍。

    端午节临近,乡学照旧例要放假七天,孟材翁叫住准备回家的姚天禧道:“天禧,今天是不是也要到妙智庵去?”

    姚天禧沉默着点了点头。

    孟材翁道:“走吧,我随你一起去,我也好久没有去上香祈福了。”

    姚天禧自然答应。

    路上孟材翁就姚天禧失去双亲好生劝慰,姚天禧心情稍好。

    师徒二人行至妙智庵,刚一进寺门,便传来一声呼叫。

    “可是孟兄?”

    孟材翁循着声音望去,待看清来人后,面带惊喜道:“高兄!你怎会在此?”

    原来喊住孟材翁的正是带着孙儿在此歇息的高宏。

    高宏紧走几步握着孟材翁的双臂亲热道:“真想不到我们今日竟能在此相见!”

    高孟二人久未谋面,在此邂遇甚是激动,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寒暄起来。

    姚天禧在先生后面听了个大概,原来孟先生和这位高姓老人本是同窗,此时竟已有十几年未见了。

    姚天禧忽然注意到高姓老人身后也有个与自己年岁仿佛的少年,一身白衫,站的笔直。

    白衫少年正是高启,此刻也已经看到了孟材翁身后的姚天禧。

    四目相对,姚天禧率先走了过去行礼道:“我叫姚天禧,是孟先生在乡学收的弟子。”

    高启很少与人主动结交,此刻见到姚天禧主动过来说话行礼,一时有点忸怩,不过随即便回礼道:“我叫高启,字季迪,这是我祖父。”

    孟材翁见两个孩子也都介绍了自己,笑着道:“高兄你看,这两个孩子多像同窗时的我们啊!”

    高宏也笑道:“是啊,是啊!来,孟兄,我们进去说。”说完便拉着孟材翁的手往里走。

    高家仆从早已把寺中所借客房收拾干净,高宏和孟材翁进屋闲聊,便让姚天禧和高启在外玩耍。

    高启童年父母双亡,与同龄人接触很少,虽然饱读诗书,但此刻与姚天禧站在一起却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姚天禧率先开口道:“我看你与我年纪差不多大,怎么便已取表字。”

    高启道:“我童年父母早亡,是祖父将我带大,我便想早些修身立业,所以前几日央求祖父为我行了冠礼。”

    听到行冠礼,姚天禧不由想到母亲临终所言,面露难过之色。

    姚天禧顿了一下道:“看来我们都是可怜人,我母亲和祖母前几日刚刚过世。”

    高启见姚天禧难过,安慰道:“人命自有天定,你也不必如此难过,至少你有母亲陪伴着长大,我连母亲的样貌都记不住了。”

    姚天禧道:“多谢。”

    高启逐渐放得开,接着道:“我时常听祖父提及这位孟先生,说他饱读儒家经典,阅历又非常丰富,想必他们许久未见,此刻一定都非常高兴。”

    两个人本就少年纪相仿的玩伴,此刻话匣子一打开,便聊的多了起来,不知不觉便已过了一个时辰。

    姚天禧自小便被亲人、先生夸奖聪慧,又自认为每日用功读书,本以为自己在同龄人中已是学识丰富,饱读诗书。

    但是现在与高启一番谈话,尤其是得知对方比自己年岁还小了一岁,姚天禧震惊不已!

    姚天禧认定这高启一定是自己以前只听说没见过的天才,自己在孟先生处所学的儒家经典高启也全都认真钻研过,而且各朝各代的历史典故高启也是信手拈来,更是擅于诗词,已经写过好多诗句。

    姚天禧震惊于高启之才的同时,高启也佩服姚天禧所学。

    高启深知自己打小便有祖父日夜悉心教导,更是各种书籍随他翻阅,自己自然可以做到博学多识,可姚天禧生在贫苦家庭,仅凭白天里在乡学所学,竟然便能引用各种儒家经典中说出自己不一样的感悟,实在是聪明绝顶。

    两个天才少年初次见面,便惺惺相惜,越聊越是投机。

    这时,孟材翁和高宏二人走出屋外,见神情便可知也是相谈甚欢。

    孟材翁对姚天禧道:“天禧啊,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姚天禧与高启相见恨晚,此刻还没聊够,姚天禧便道:“先生,我想请季迪今晚到我家留宿一晚,我还有很多东西想跟季迪探讨。”

    高启也道:“我确实也没有与姚兄交谈尽兴。”

    高宏笑道:“我们二人就知道你们这对小兄弟一定秉性相投,天禧啊,今晚就不让季迪去你那叨扰了。季迪,祖父腿脚不好,行动不便,这趟出来集庆恐怕是去不成了。但我已经与孟先生说好,明日便由孟先生带你们二人到平江府城去看看,你也借此机会向孟先生和天禧多多请教。”

    高启喜道:“多谢孟先生。”

    姚天禧更是大喜,道:“太好了,多谢先生。”

    孟材翁抚须微笑道:“季迪你今晚便伺候祖父好生休息,天禧你也回家去简单收拾下行囊,明日辰时我们在此会和。”

    姚天禧回到家中,将今日之事告知父亲。

    姚震卿终于见儿子心情转好,自是答应,给天禧准备了一些碎银和纸钞,叮嘱他注意安全。

    次日辰时,孟材翁带着姚天禧和高启一路直奔平江府。

    姚天禧和高启都是第一次来到府城,不禁感叹府城的街市繁荣,人声鼎沸。

    二人正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街道旁林立的商铺,一行人从街道飞速穿过。

    为首的是名僧人,与妙智庵的僧人不同,这名僧人头戴五佛毗卢帽,身穿丝绸彩绣袈裟,足穿僧靴,身后扈从如云,声势颇大。

    孟材翁道:“这应该是府城总管地方寺庙的僧官。”

    姚天禧心中暗道:“原来出家做和尚竟然也可以享有如此富贵权势。”

    高启道:“我早听爷爷说过,我们吴中地区,佛庐道观本就最为繁盛。但凡有城郭要地,风水灵通的地方都有人建庙筑寺。”

    孟材翁沉声道:“如今朝廷尊崇喇嘛僧人,所以宗教人士实力大增,不少僧人入朝为官,不免有许多宵小之辈浑水摸鱼。”

    高启小声道:“皇帝如此推崇佛教,各地争相大兴土木,建造寺庙,这势必就要广纳僧侣,三教九流纷涌而至自然是良莠不分,虽然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佛学,但后果也是许多僧人风气不正,打着佛教的名号,骗吃骗喝,更有甚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沿途见到的这些僧人就有好多趾高气扬,哪是出家人应该有的样子。”

    孟材翁也道:“任哪一派的学说突然被皇帝宫廷尊崇,都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季迪所言虽然没错,但并非多数,除去一些滥竽充数的鸡鸣狗盗之辈,还是有许多广做善事、普度众生的得道高僧的。”

    孟材翁又道:“朝代更迭,战事频仍,朝廷针对汉人、南人发布了许多针对的条例,科举更是时办时废,好不容易举行的几届科举也大都是蒙人优先选拔。所以就导致了百姓都去忙于生计,少有人刻苦读书,各种乡学、社学等多有废弃。自打这许多佛教寺院兴建以来,便开始发挥着作为世俗学术和教育机构的文化功能。所剩不多的文人学士流连于寺院宫观之间,或谈玄论道,或交游唱和,都与佛、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出名的得道僧人、道士也多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想不到竟是在如此世道光景,儒释道三宗才能放下成见,三者融汇相通起来。”

    高启连连点头,姚天禧也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客商匆匆过,车马如烟云。

    三人沿着街而行,发现街道两旁客店酒楼等一应俱全,行走间各家商贩不停地卖力招呼,好不热闹。

    姚天禧和高启左顾右盼,瞧着各种没见过的新奇玩意儿窃窃私语,甚是欢喜。

    走到一处客店,孟材翁道:“天禧,季迪,天色已晚,我们便在此休息吧。”

    三人刚一停步,店小二便快步上前,迎着三人进店。

    三人点了些吃食,边吃边聊。

    姚天禧道:“多谢先生此番能带天禧外出,这一趟出来才知道,自己往日所见犹如坐井观天。”

    高启接话道:“我也要多谢孟先生,这次能出来增长见识,多亏有您的帮忙照顾。”

    孟材翁微笑道:“你们一个是我爱徒,一个是我老友之后,我早已把你们当做自家孩子。莫再言谢,只希望你们日后成材,不要忘了我这个老头子就好。”

    二人忙称不敢,吃过饭,孟材翁先行休息。

    姚天禧和高启白日里还没逛够,便一同出去散步。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