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再三,春瑛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父亲道:“其实……因为这两三个月赚了些银子。我……我就留意了一下附近城镇的房价……常熟县城有两处店铺,前店后宅的那种,地方还算宽敞,价钱也不贵,而且刚巧在河道边上,往来极方便的。我想着……若是在那里落户,来往苏州也还算方便,又离太仓州不远,前往侯府的南洋船队驻地,也不麻烦。”她小心地打量了一下父亲的面色,迅速低下了头。
路有贵哪里还不明白?胡飞的田庄就在常熟县里,自家在那里落户,以后女儿出嫁了,来往自然是方便,哪怕是现在,胡飞还没回来,女儿想照应他的田庄,也不成问题。只是他本人另有想法:“常熟虽好,但常熟布在外头却不如松江布吃香,为何不在松江置产?不然嘉定县也是好的。我听说嘉定棉布也极多,不亚于松江布。房价也不算太贵,且离太仓更近。”
春瑛脸红了红,小声道:“嘉定……那里的牙行把持着棉布买卖,只有当地商人可以做,外地人连找织户收货都是不许的,若是有违,定会被牙行派人打走。咱们进不去的。况且那里的田地只能种棉花,不如常熟的田地,还能种粮食。”
路有贵倒不知道这些事,他也是听别人说起,哪里象春瑛是在周边城镇转过几圈的,听到女儿这么说,倒也没坚持,只是仍嫌常熟太远:“暂且在苏州多做几日买卖再说吧,这里收布便利,又不愁找不到买家。”春瑛只好应了。
不多时,路有贵便到苏州府衙门里,领取牙行执业牌照。因他是京师人士,又没落户苏州的打算,颇费了一番功夫,还请了侯府船队的一个管事写了信过来,并花了些打点银子,终于在五天后,得到了官府的许可文书。
路有贵没象春瑛那样,不设牙行明铺,只是打游击战。他想到女儿提过的嘉定牙行的做法,知道自己毕竟是外地人。若不正正经经想法子融入本地的牙行圈子,很难做得长久,于是便在苏州府里棉布牙行汇集的商业区里买下一个前店后宅的院子,又请了之前做过交易的一个经济做介绍人,请周围店铺的同行们到大酒楼里吃了一顿酒,联络联络感情。
苏州府里专做棉布生意的牙行,早就听说过“路二姐”的名声,心中不是没有想法的,但因为春瑛做的买卖规模不大,又得了伍笛的介绍信,承接的也是伍笛的货源,加上她是女子,他们一帮“大老爷们”不好跟小女孩计较,方才没做什么手脚。如今见她的父亲识相,又表示愿意跟众人一同进退,便勉强接受了他们在本地开牙行,打算先看看路家的行事,再做表态。
路有贵在生意场也历练过几年了,从前在门房上当差时,更是见识过各色人等,哪里还看不出众人的意思?也不说什么。仍旧笑吟吟地应酬着,又向他们打听行内的规矩禁忌,打算照着做。众人见他如此,面上更亲热了些。
春瑛对这些牙行商人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统一卖价没问题,还能避免价格战呢,那可是行商的大忌,但是统一买价,而且价钱还很低,就未免太不厚道了。照他们订出来的标准,织户们只能维持温饱而已,但凡有别的客商给的价略高些,织户们就有可能改弦更张,而偏偏苏州这边的牙行,又不如嘉定的牙行那般,能完全控制本地织户。强制低价收货的结果,只会对苏州本地牙行的经营越来越不利。
不过她也理解父亲的顾虑,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一家初来乍到的,也没必要坏了本地布牙行当的规矩。
路有贵大概也明白女儿的想法,从牙行开张起,他便没让春瑛再出面料理生意了,连账房也是另外雇人,从进货到销售,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有托人雇来的熟手,也有临时雇佣性质的经济,除了一个账房是本地人外,其他都不是苏州本籍。墨涵当了伙计。给路有贵打下手,很是能干。路有贵特地给他涨了月钱,足足有二两银子,几乎跟当初侯府小管事的待遇等同了。
春瑛因为父亲撇开自己的举动颇生了几天闷气,听父亲说了几车好话,脸色方才缓过来。虽然不出面做买卖了,但家务事她也是帮得上忙的。她特地带着荷嫂与姚婶,仔细收拾了新宅子,无论是前面的店铺,还是后头的住宅,都整理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每一样家具、摆设都恰到好处。
她还特地在前头店铺边上设置了接待室,也就是世人常说的雅室,摆放了样式简单大方透着文气的家具,又买了两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的作品挂在墙上,窗边的小几摆着盆栽的兰草,作为间隔的博物架上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卷卷的样品,上头附有标签,上门的客商看中了哪一种,只要凭着标签上的天干地支号数,就能在仓库里找到相应的货品,迅速完成提货程序,十分方便。
屋子收拾好后。路有贵前后细细察看一回,暗暗点头:女儿在大户人家侍候多年,果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至少见过世面,也知道家务该怎么料理。不过想想侯府一向的风格,又想想东府的,倒是对东府的二老太太和二太太多了一分感激之心,更有信心,女儿出嫁后一定能把小家打理得妥妥当当的,也不用自己操心了。
当然,以春瑛的做风。不可以乖乖待在后院做古代淑女打理家务的,棉布生意父亲已经决定了,她不好插手,便向他提了三个建议。
第一是兼营绸缎纱罗。这也是为了给东府、侯府一个可靠的布料供应渠道,除了两府日常所用,还能供货给木晨掌管的铺子以及东府新开的绸缎庄,既可以维持与两府的联系,借他们的势在外立足,又可以保证销路,同时借用侯府船队之力,免费来往京沪之间,连通信渠道也不用自己掏腰包了,方便又快捷。
第二是所有衣料,不管是棉布还是丝织品,都只固定做几个品种,并且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毕竟苏杭松江一带,棉布品种极多,几乎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齐全”二字对于路家这样的外来户不太实际,又增添了人力成本,还不如固定守着几个有声誉有品质又受欢迎的棉布品种,再添几样别的棉布牙行不做的苏州特色丝织品,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搏得最大的利润,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也有利于建立口碑。路有贵以前惯了经营绸缎铺子,一时间没从“花色齐全”这四个字里钻出来,多亏女儿提醒,才改变了经营方式,提高了效益。
第三,则是跟其他布行、绸缎庄建立有限的合作关系,掌握各家拥有的自家不经营的布料花色名单——因为自家只做固定的几个花色品种,倒不怕对方会有所猜忌——若是上门客商在自家牙行里找不到想要的货物,牙行可以尽快替他联系有货的布行、绸缎庄甚至是牙行,若是生意做成了,只收取一点中介费用。这样一方面能交好同行,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客户,对他们这样的外来新丁极有好处。
路有贵考虑了两天,方才决定全数采用这些建议。不久。路家牙行干净雅致的店面,以及东家干脆利落又和气周到的做事风格,以及质量上佳的货物,便深深获得了外地客商与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哪怕价钱与苏州城内其他牙行的等同,外地客商们还是乐意到他们家来。没多久,路家牙行就在苏州城内站稳了脚跟。
过了中秋,又过了重阳,进了十月后,天便凉快下来,虽然是在温暖的江南,人们也要穿起厚实的夹袄了。路妈妈担心留在京中的儿子和女儿外孙,吵着要回去,让春瑛陪她走一趟。路有贵便道:“我留着春儿给我查账呢!虽有账房,到底是外人,也该小心些。你要走,我托人送你,侯府的船队那边,循例在入冬前是要北上的,我明儿去打听他们哪天走,你跟着船走就是。”
路妈妈撇撇嘴,却也知道丈夫的牙行刚刚站稳脚跟,他不可能在这时候陪自己回家,便抱怨道:“都是你们父女俩弄出来的,京里哪里不能开店?偏要跑苏州来,如今回一趟家都要花上二十多天!”
春瑛小声劝她:“娘,江南的冬天比京城的暖和些,要不,你索性不走了,托人送弟弟过来不是很好么?若是姐姐家里没事,就让她一家子都来!小孩子最怕冷了,这江南的冬天总会比京里好过。”
“不中用!”路妈妈摇头,“咱们家的亲朋戚友都在京里呢,难不成过年了,也不回去看看?行了,你们有正事要忙,我自己回去!”说罢气冲冲地上了楼。春瑛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后者不动声色地转回头去看账本,她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路妈妈坚持要回京,路有贵只好托了侯府船队的管事,将她送上了回京的船,又让荷嫂陪着同行。母亲一走,春瑛便把家务全部接管过来,因内宅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姚婶,她又到人市逛了一圈,选中了一个父母双亡后被叔叔送过来的十岁小女孩,名叫小香的,买来细细调教,好做自己的帮手。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路家的生活越过越好,路家牙行也越做越稳了。它虽然不是生意做得最大的商家,也不是质量最好的,更不是货物花色最全的,却在日复一日的买卖中,渐渐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以稳健亲和的作风深受苏州城内外牙行、织户以及外地客商的信赖。
看到女儿的提议给牙行带来的好处,路有贵又一次感叹:“可惜了,你为什么是女儿家?若是个儿子,我也有个帮手。”
春瑛不以为然地道:“爹这是什么话?难道我如今不是你的帮手?怎么就只有儿子才能做你的帮手了?”
路有贵笑笑:“话虽如此,可是这世上,断没有女儿家抛头露面出来打理生意的,少不得要我在外头奔走。”
春瑛更不以为然了:“我倒觉得江南比起京城,民风要开明些,街尾的张家布行,东家张娘子不就是女子么?我看她平日打理店铺,甚至是跟其他同行来往,也没什么避讳的。”
“她又与你不同。”路有贵道,“她是寡妇,又有儿子,只是儿子太小,才替他打理家业。张家在本地也是老资格了,她年纪又大,人家自然敬她。你是未出阁的女孩儿,做事处处不方便,等你出嫁,又是另一说。”顿了顿,“话又说回来了,胡小哥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吧?等他回来,你们也该把事办了,你的年纪可不小了呢!”
她还不到十九岁好不好?春瑛撇撇嘴,也知道在古代这个年纪还没嫁人已经算晚了。不过父亲这话倒提醒了她一件事:“爹,差点忘了跟你说了,我让墨涵在刘家港雇了一个人,每月给他一吊钱,让他专程在码头打听宝船的行程。只要小飞哥他们使团回到大明,我们立刻就能得到消息了。我让他报到前头铺子来的,你记得吩咐下去,让伙计们别把人赶走了。”
路有贵正在喝茶,闻言被呛了一口,瞪着女儿半日,才叹息一声:“算了,你们也不容易……”
(某人要回来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发家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
回到七零养崽崽、
苟在诊所练医术、
道无止尽、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万世飞仙、
学园异战录、
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