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这35号床的老太太还没等久病呢,床前就一个子都没有了。每天除了请来的护工外(这护工还是老太太自个掏腰包花钱给请的),几个孩子一个不见。
事实上这几个不孝子不来还好呢,这来了,那是不得安宁。因为每次这几个不孝子来了,这住院部都会上演一出家庭伦理大戏来!因为这几位过来根本就不是看老太太的,而是为了哄老太太立遗嘱来的。
当年不是城市扩张嘛,老太太买下的那个农家小院子就进了拆迁范围了,得了一大赔偿款。不得不说,老太太也是个有眼光,有魄力的,当年跟老太太一起拿赔偿款的村民,这守财点的就直接将钱给存银行去了,这几十下来,那原本在市里都买下好几间房的钱,估计也就够在市中心位置买个厕所了。而那些守不住财的人,这钱到了手,不是直接大手大脚吃了花了,就是去摸牌九,没几年就造光了。
可是这小老太太不一样,买了少量些国债,存了些定期外,余下的钱小老太太在市中心买了一个位置不错的铺子,下了海做了餐饮类的小买卖,凭着勤快,实诚,外加不错的手艺,养娃的同时也存了一笔。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发现房价开始攀升之初,老太太更是展现了非凡的眼光与魄力,卖了国债,取光了定期,押了铺子,套了钱直接给每个孩子都置了一套房子。为此,老太太背了一屁股债,被压得十几年喘不过年来。
按着老太太为孩子打算一世,辛苦一世,老了就该享受孩子们的回馈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人的欲望就像是无底洞,有时候是怎么填都填不满的。
这事坏就坏在老太太手中那套门面房了。
早几年的时候,老太太年纪也开始显大了,随着身体机能的下滑,餐饮业这么辛苦活计,老太太是做不下去了,索性将那餐饮铺子给收了,店面直接租出去收的钱也够老太太养老了。
开始那会还好说,可随着老太太年纪越来越大,同时那间铺面租金越来越高,老太太几个孩子的心就开始歪了。兄弟好几个,铺面仅一间,老太太百年后,这店子留给谁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女儿就不说了,在老辈,尤其根子是农家出身的人来说,这嫁出去的女,那是泼出去的水,出嫁子没狠杀一笔,好给儿子攒媳妇钱(聘礼),出门时有一点嫁妆那就算是对得起你了,娘家房子啥的,有这当女儿的什么事。
因此,这争铺子的主要是老太太几个儿子在闹。
老大说自个是长子,店子理应由他继承,老二说自家小子是家中长孙,传香火的,店子应该归他才对。老三同样不乐意,好像就你一个人生的是儿子对吧?他这还一胎生两,双胞,虽说不是长孙,但也是嫡孙,数量能压你一头。老四说老太太住他家,平时她家媳妇照顾老太太归多,这东西理应留给他家!
其他几媳妇不乐意了,啥住老四家老四媳妇媳妇照顾得最多,老太太之所以住到老四家那是因为老四媳妇一把年纪居然老蚌生珠又要了二胎,老太太住过去那是贴钱,贴人给你带二小子呢,就老四媳妇这今天东家麻将,西家牌九的样,二胎那小子能长得这么壮实?
好么,这会便宜占尽不说,帮了你的忙不讲,最后倒成了你领功的证据了!再说了,老太太这回为什么会住院?还不是被老四媳妇给气的,这里头最不该分的就是老四家这一份了,别说铺子,就是老太太的钱都不带分一分给这不孝的东西的!
听着自家几个哥哥这么说,老四这一家子哪可能会愿意,咱大哥不说二哥,你们几个娶的媳妇又好到哪去,什么大嫂当年称着帮老太太餐饮铺子坐柜台收钱的时候伸三只手,要不是看着是自家大嫂送到局子里会一家人没脸面,他早就给他扭派出所去了。
还有老二家的,老二家的又好到哪去了,外头还真她当是个好的呢,每次一有空儿过去,就打着怕老太太累着,帮老太太去采购,其实这哪是想帮老太太的忙哟,那是借着帮老太太采购的名义中饱私囊!
此外老三家的,其实最坏就是这老三家的了,所有本事都用在长心眼儿还有在那条舌根儿上了,简直骗死人不偿命的。那拿件商场打折的衣服过去说是孝顺老太太,给老太太买新衣,这回的时候手上不是钱包厚了一圈儿,就是手指头上,脖子上多条链子,瞅瞅,瞅瞅,这会这脖子上挂的这条这前两年还是挂老太太脖子上的。
比起她们这些,自家这懒媳妇可好多了,至少自家媳妇只是懒点,爱玩点,不会伤着谁,比那些光长心眼子挖老太太墙根儿的家伙可爱百倍去。
你一言我一语,你掀我的,我掀你的酸坛底子(不名誉的陈年旧事),拼了命地在老太太面前抹对方的黑,最后还不忘跟老太太道上一句,就他们这样,妈你还要把你的门面房留给他们?你信不信等你一蹬腿儿,后腿他们就直接将门面房房契过了,至于你,就是硬在那里长蛆儿了,他们都不带管的。对了,如果他们不管的话,也别指望自个,这受了好的的不出面,他们这没得好处的那就更没那义务管去!
听听,听听,这是为人子的能说的话吗?这说的还叫人话吗?
所以这兄弟几个这不来还好,这来了,反倒会将老太太气得半死的。而老太太这病本来就是受不得气,该静养的,却让兄弟几个隔三差五的来上这么一遭,别说是病人了,就是个好好个人没病都能给他气病了!
所以老太太这入院时本不算十分严重的病在医院却越治越严重了(医院表示:这事咱是真冤啊……),说过这家属几次,但丝毫没半点作用。反倒是看着老太太病得越重,几个儿子反倒越来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