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文科大唐 第七十八章 舌战国子监 四

第七十八章 舌战国子监 四

    “既然你所孔子曾经诛杀少正卯,那请问这个是哪个典籍所记载的?”时不凡问道。

    来济非常熟悉的回答;“这个故事来自于《荀子》,荀子里面曾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暂摄鲁相,七日诛少正卯。”

    时不凡却回答:“看来你是博闻强记,居然连《荀子》这个偏向于法家的文章都记住了?”

    时不凡特意强调了这个荀子是偏向法家的人,荀子其实是主张法家的人,而他写的这个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情,其实也都是法家的作品,并非是儒家的作品。而这样也就值得说道了,要知道儒家和法家一直都是相对的,儒家主张用道德感化,可是法家却主张采用严厉的刑罚。他们之间的冲突从春秋战果甚至延续到后世二十一世纪都隐约存在,所以这两个对立的思想的著作之间没有什么龌龊?这个难说得很啊!毕竟历史距离太远了,可是只要想想也都知道,不同学派不同政治见解的人,双方互相抨击写文章抨击污蔑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关于这个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情,这个在宋朝以后也都颇有争议,所以时不凡也都有办法反驳。

    时不凡认为荀子其实自己自称是儒家的人,自称是孔子的继承者,可是他骨子里面更赞同的是法家。荀子提倡人性本恶,而且认为孔子杀死少正卯,其实这个他的思维已经是偏向于刑罚治国了,并非是完全依靠道德感化。甚至他的徒儿韩非也都彻底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家,这个是偶然吗?也许荀子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内心也都偏向于法家了,不过却根本看不清自己想法而已。

    很多人一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什么,就好比有些男人面对不同女人之间徘徊,可是却难以抉择。也许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爱的是谁,一辈子也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了。所以荀子也许自称是儒家,可是几个特别迹象已经表明他思维已经有偏向法家的趋势了。

    “关于这一点,我所记得的孔子诛杀少正卯,最早出自于《荀子》这个偏向于法家的人的说法,并非是彻底的儒家。而荀子所生活的时代,距离孔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可以说他们并非是一代人。而和孔子同时期的那些著作,比如说论语等等儒家的著作,并没有记载这个孔子诛杀少正卯之事。而同样污蔑儒家的别的学派的书,虽然也都有所编排,可是却并没有提及此事。所以,这里的真实性我不做评价。当然,我对于孔子诛杀少正卯之事,我也有所推研,所以我再次也就分析一下好了。”

    “哦?你有何话说?”孔颖达颇有兴趣了。

    孔颖达作为孔子的后代,当然知道孔子诛杀少正卯之事。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情,这个对于孔子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评价。这个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情,其实一直是被作为孔子的一个称赞和污点并存的情况。有些人认为孔子诛杀少正卯是对的,是非常正确的事情,甚至很多后世儒者也都用这个理由作为借口,请求以所谓“君子之诛”杀死那些学术意见不同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理所应当的理由,那也就是孔子杀死了少正卯。

    可是有一些人却对此表示不满,因为这个是孔子的污点。利用手里面的行政司法权力对政治见解和学术见解不同的人进行诛杀,这样肯定是让很多学者也都不满。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这个一直争议到了后世也都没有能够解决。甚至有些人作为抨击这个孔子是利用权力打压学术之争,甚至不惜用屠刀来杀死学术见解不同的人。这样可是非常的龌龊的人,所以这样造成了孔子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

    孔颖达对于这个孔子的污点,也都是非常的在意,因为他祖宗是孔子。孔颖达对于这个孔子诛杀少正卯的做法,也都非常尴尬。孔颖达学者的身份远远多过士族和官员的身份,所以作为学者他自然不喜欢这种利用权力来干涉别人学术,甚至杀死那些学术不同见解的人。可是偏偏这个人却是自己的祖宗,让孔颖达非常尴尬和无奈。所以现在听到了有人如此对于这个事情有新的见解,这样让孔颖达也都颇为有兴趣。

    “孔学士,我对于这个孔子诛杀少正卯之事,我有我的一些见解。我姑妄说之,大家也都姑妄听之,我不会因为你们不相信,而我也就拿刀逼着你们相信,更不会用所谓的屠刀来杀死那些不相信的人。”时不凡补充了一句。

    来济脸色漆黑,时不凡显然实在讽刺他。

    “其实我认为,孔子未必真正的杀了少正卯!”时不凡回答。

    “什么?”

    时不凡这话大家也都震惊无比,居然时不凡否认了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情?这样简直是太奇怪了,因为这个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情,可是历史公认的,甚至很多儒者也都以此为借口抨击学术对手,然后请求用这个作为例子来杀人。可是现在时不凡居然否认了这个说法。虽然时不凡只是说个人见解,并且说孔子未必杀了少正卯,可是这个无异于是一次学术界的大地震啊!

    如果时不凡这话得到了确定,那意味着以后学术界也都无法能够以这个借口作为理由要求杀人,要求利用行政暴力手段杀死那政治见解和学术见解和自己一样的人了。如果时不凡这个见解能够获得了大家的公认,那这样岂不是让以后都没有人能为此作为依据杀人了吗?这个是在颠覆过去的历史观点,颠覆过去对于孔子的思想的见解,甚至足以在历史学和儒学方面引起了一个巨大的地震啊!

    时不凡赶紧说:“大家都应该知道荀子虽然是自称儒家之人,可是他却教导出了法家的韩非。而儒家和法家的观点几乎格格不入,所以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嗯,这个我也不敢确定,额款式让一个对手的文章作为依据证据,那是否是不太合理呢?”

    时不凡这话倒也是理由,可是来济却冷冷的说:“这个理由不够!”

    时不凡接着补充,说:“当然,我也知道这个理由不够,我接下来慢慢分析。孔子讲究儒学,讲究道德,可是孔子居然言论不合也就杀人,这样显然不符合孔子一贯以来的学术思想,更不符合一般人的仁心。孔子一直提倡不教而诛,不教而诛是为虐,可是为何孔子七日之内也就杀人?而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孔圣人是如此之人,那他的学徒还会跟着他吗?诸位,你们愿意跟着一个滥杀无辜之人学习吗?”

    不少人也都点头,显然大家不愿意跟着一个滥杀无辜的老师学习,跟着这种老师能够学到什么?如果孔子是这种滥杀无辜的人,那他那些学生也多会离开他,自然不会跟着这么一个人了。

    不过来济显然还是说:“这些都是你的推测,还不够!”

    时不凡再次点头,说:“我再说一个我的推测,当年孔子是属于卿大夫,少正卯也是卿大夫,而少正的少正,是来自于一个官职,地位还不低。而孔子当年的氏是子,当年的人是姓氏分开,而氏才是现在的姓。当年是以氏作为家族传承的,而孔子的氏是子,是来自于殷商苗裔,这个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了。可是殷商灭亡多年,孔子虽然身份不俗,可是他的权力地位未必比起少正卯要高很多。所以如此轻易的杀死一个名门大家之人,是那么容易的吗?他们的身份差距并不大,甚至说不定孔子更低,那说杀人就杀人,他有这么大权力吗?”

    这话倒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双方身份都不俗,如果孔子这么容易就杀人了,那是不是权力太大了?就好比现在在想要把另一个宰相轻易而举的杀了,这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个是从孔子的权力范围之内解释的,所以这样让他们也都感觉耳目一新,因为孔子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当年孔子只是一个大司寇,虽然是管理刑罚的官员,可是像是这种世出名门的少正卯,哪怕他管理刑罚也都不可能随便杀死。所以这个也多颇为有些解释不通,让大家也都顿时陷入了疑惑当中。

    来济马上补充:“孔子当年可是暂摄鲁相啊!一国之相,那完全权力不小啊!”

    “呵呵,看来你史学并不太精通啊!虽然孔子为所谓的相,可是这个相并非是后来的丞相和宰相的意思。这个相,并非是丞相,他的权力比起后来的丞相小了很多。据我所知,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设立相这个官职的,是齐景公。齐景公是齐国的君王,齐景公的所在的时代和孔子所在的时代几乎一样,他们是同一个带的人。而齐景公设立左右相,是相这个官职出现的开始。而齐国和鲁国非常靠近,所以后人以齐鲁作为并称,形容一个地方。所以他们互相影响,也不奇怪。可我们却首先要从相这个官职来判定。相,其实最早是各国诸侯王作为管理宫廷事务的人,丞、宰、相,三个职位最初都是替诸侯王管理宫内事务的人,说句不好听的地位其实也就是现在的宦官头目而已。当年的相,其实是负责宫廷礼仪事务的官职。最早的相并非是丞相,而是管理宫廷礼仪的官职。在齐景公设立左右相的时候,也就是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的。而孔子和齐景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而且齐鲁之间非常靠近,哪怕互相影响他们的官职职权恐怕也都是差不多的。”

    “在孔子那个时代,相这个官职是负责宫廷礼仪的职位,权力并不大。而孔子暂摄鲁相,那也是整好了利用了它的才华。孔子擅长于礼仪,所以让他暂时代理宫廷礼仪官职也是说得过去的。所以,当年的相并非宰相,实权不大,自然无法后来的丞相宰相相比。所以,当年的相,无非是现在的光禄寺而已,甚至实权还不如现在的光禄寺,毕竟当年鲁国只是一个小国,他们负责宫廷礼仪的官员实权不大。你说,一个负责礼仪的官员就能够有权利杀死别人,而且还是一个和孔子地位差不多的人,这个明显不合理吧?”

    听到了时不凡这个解释,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的“相”并非是后来的丞相。相其实最开始只是负责宫廷礼仪事务的官员,只不过后来随着那些诸侯国强大了,这才让他们实权越来越大,然后逐步历史演变成为了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

    第一个设立“相”这个官职的人是齐景公,而齐景公和孔子几乎同一年出生,孔子只是比他大一岁而已,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而齐国和鲁国非常靠近,哪怕在互相影响之下,官职的区别职权应该相差不大。当年的相只是一个负责礼仪的官员,并没有后来的那么大实权,根本无法和后来的丞相宰相比。

    这个是一个历史的演变,可是很多人看到了这个“相”就下意识都认为是实权职位,认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可是这个事实上是一步步演变的,当年孔子的时代这个相并不是后来的百官之首,只是一个小官,实权不大的礼仪官员。让孔子来暂时代理,也是利用了孔子当年熟悉周礼的能力,这个完全是正常的。

    “是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孔子确实没有这么大的权力随便杀人啊!这个相并非是宰相丞相的意思,所以他的权利很小,如果这样说来也都解释不清楚啊!”“对啊,别说只是一个礼仪官员,哪怕真的是宰相,也很难在上任七天之内就杀死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人。”“是啊!恐怕我们都相岔了,这个相并非是丞相和宰相的意思,当年‘相’这个官职刚刚设立,不能等同于后来的宰相啊!”……

    很多人也都点头赞同了时不凡的观点,而那个来济更是脸色漆黑,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借口,居然被如此“釜底抽薪”了。来济也是一种惯性思维了,他还是下意识的看到了“相”这个字也就是认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种宰相,可是却严重疏忽了当的“相”实权并不大。其实很多官职都是从实权小逐步扩大到,这个是有历史依据的。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其实当年东汉时期权力都不大,只是一个秘书机构而已。可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一个中枢机构,成为了宰相。这种事情很多,哪怕明朝时期内阁实权刚开始不大,可是后来权力越来越大,这个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所以时不凡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这个“相”的权力增大也是有历史脉络的。可是孔子那个时候,“相”的权力很小,根本无法和后来的那个宰相相比。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