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魏宫二三事 第26章 南郡寻亲路

第26章 南郡寻亲路

    建安十年五月某日,晌午,做好了一切准备,将户籍木牍,钱财,衣物,食物,路线地图的绢布,当年华佗那瓶不知道有没有过期的麻沸散等等东西都装于一个包袱。

    纵然对于那些木牍上写着的“郭照”的亲人,我一个都不认识;纵然我从来不曾一个人出过远门,更何况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汉;纵然,有太多的纵然,我还是决定离开邺城。

    曹氏一直在里屋的床沿坐着,在拜别了任峻的灵位之后,我转而进屋同她辞行。

    “你过来。”她低声唤我。我膝行到她跟前,她伸手便是“啪,啪!”两记耳光,脸上火辣辣地疼,我不敢动弹,任由眼泪流下来。

    欠他们夫妻二人的我怕是这辈子还不了了,她无非是想让我不要那么自责内疚。若是我连这都不能理解,那也太说不过去了。我是个再自私不过的人,再不离开邺城,换个心境,我怕自己早晚会疯掉!

    “从此以后,你自姓郭,同任家再无瓜葛”曹氏含泪道,“以后横死在外也好,飞黄腾达也罢,与任家毫无关系。若是被我知道再以任家名义行事,天涯海角,无论是生是死,皆不会放过你!”

    “是!”我低头答应道,“郭照知道了!阿母养育之恩,郭照只能来世再报。”

    以前总觉得“来世再报”这种话是一种空话,可现在,我真的希望人是有来世的。

    屋外辞别任先任览,拜托他们以后更加孝侍母亲,将姊姊的那份孝心也带上。

    我是带着不再回邺城的决心离开的。

    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然接近成熟,站在宽大客船的甲板上遥望,邺城的渡头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热闹。人来人往的人群中,有强抹着眼泪送行的母子;有依依不舍的夫妻;也有高高兴兴全家出行游玩的家族。那一瞬间才发现,其实从来到邺城到此时离开,我根本来不及好好欣赏过这座城。

    眼看就要扬帆起航,船客们依次进入船舱,船工们一面收钱,一面检查船客的户籍木牍。偏偏就有两个华衣年轻男子出手阔绰,又说自己是行路商人,半路遭了窃贼,偷走了木牍,怎么也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我正巧排在他们后面,瞧见他们多塞给了船工几串五铢钱,船工不动声色地收下钱,挥挥手让他们进去了。

    原来还能这样......果然还是我以前太幼稚。问题是,见过穿绫罗绸缎的商人吗?

    算了,管他们是谁呢,只要不是劫船的强盗便好。

    大概是穿越到东汉之后就没“出过远门”的缘故,我总觉得一切太顺利了,反而心里慌慌的。一面跟着前面的人走,一面被后面的人挤,慢吞吞地的移进船舱,只听前面那两中的人青衣男子伸手捶了蓝衣男子一下,开口道:“二兄,我们明明已然投奔到了乌桓,你却非得为了个妇人冒险再回邺城,如今亲眼见到咱们家都成别人的了,可高兴?”

    那蓝衣男子并不答话,只一味的向船舱里挤。船舱内的设施很简便,只留了几个案桌,摆了些果品食物供船客休息,男女百姓们自发的分成两堆,坐在船的两边地上。

    当然这船并非是“直达”南郡的,但是离开邺城的民间客船每天只有这么一艘,总是每到一个渡头便下去一些人,或是到达目的地或是转乘马车转坐其他船只,到了晚上,船也不停,大家只靠着船沿休息。我是个心思重的人,孤身在外本就会多留些心眼,不会轻易熟睡,再加上船里呼噜声不绝于耳,就更睡不着了,只闭着眼睛休息。

    大概是以为所有人都熟睡的缘故,白天的那两个青年人又在船舱的另一边聊起天来。

    “二兄,这次虽然没能亲眼见到阿母,但好歹从旁人口中知道阿母还活着,也该放心了。还有你那娇妻,先前和你说还不信,现在可是整个邺城的人都知道她跟了小曹贼,肚子都那么大了。如今可是不用投鼠忌器,可以放下心来去乌桓那里对付曹贼,为父报仇了。”这是白天开口的那个人的声音。

    “显甫,不准这般说你阿嫂!你阿嫂,定然是为人所迫,不得已才......,我不怪她就是!”

    我眉毛微微一动,心里大概知道这两人是谁了。

    袁熙现在自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四处逃窜,还想着冒险回邺城确定刘氏和甄宓的安危,倒也算得上是有情有义了。

    不过,怎么说呢,曹丕这孩子就算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强人所难。话说得难听些,即便甄宓和曹丕不是两情相悦,那也差不多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正如孙敏所说的那个意思,要是甄氏果真不愿意,即便没有赴死的勇气,哪怕城破之际在自己俏脸上划上几刀毁个小容没准还能混个贞洁烈女当呢,是不是?

    好了啦,我承认,是因为我心里还没有完全放下,对甄宓存有偏见,嫉妒她才这般想的。

    这世上的事还真是巧,怎么就偏偏在船上遇上袁熙袁谭两兄弟了,幸好互相不认识。我前夫是他的前妻,这算是什么关系?

    不,我是郭照。与他们所有人没有任何关系的郭照......

    天亮了,船轻轻地停留在岸边,又有一批人上来,一个衣着鲜亮地年轻女子想要上船却被船工拦着,那女子拔下自己头上的珠钗,开口求道:“小女子姓吴,欲去乌桓投奔亲戚,不料盘缠被贼人偷去了,又与家中婢女仆从失散,如今身上没有钱财,只有身上戴的这些首饰,求求你们让我上去吧!”

    凶神恶煞地船工丝毫不为所动,“我们这里只收五铢钱,谁知道你这些首饰是真是假,又或是哪里偷盗来的赃物,如何能收?”

    船上众人皆骂骂咧咧,询问何时扬帆起行,我伸头望了一眼,那吴氏的首饰确实是真金白银做的,看上去价值不菲。船工真是没眼力劲儿,刚想回头找包袱拿钱去打个圆场,却见袁熙先我一步走了上去,从腰边解下钱袋,递给吴氏,“女郎的这些东西皆是稀罕物,我买下了。”

    不是做英雄去施舍,而是用买首饰地方式解围,袁熙倒似是个不错的人。

    再仔细一打量他,剑目星眉,风姿飒爽,若是邺城还姓袁,他与甄宓大约会是很好的一对。

    “多谢!”那女子将手中珠钗交予袁熙,又从他手中接过钱袋,询问了船工价钱,只从中拿出船钱交予船工,将钱袋递回给袁熙,“不过是些小东西,值不了那么多钱。钱袋,先生还是拿回去吧。”

    船工收了钱,自高兴地下令,让人掌舵开船不必说。

    在船启程摇晃之际,袁熙又将钱袋递予那姓吴的女子,“若是女郎的这些珠钗,只怕这些还不够呢,若非落难,想来你也是不肯卖的。”

    “先生倒是识货。”吴氏笑着推过去,“便当是谢先生解围了,令正得了这些珠钗想来也是会高兴的。”

    令正一般用于尊称别人的正室嫡妻。

    袁熙摇头苦笑,良久才讷讷道:“内子......已有她另外的生活。”

    我正看得起劲,却是一阵狂风吹来,船左右摇晃了起来,我急忙扶着船沿,再一抬头,袁熙伸出手扶着在船上左右摇晃吴氏的臂膀,又局促不安地松开,“在下逾矩了。”

    “多谢先生相救。”吴氏脸色一红,只道。

    吴氏要去乌桓,袁熙也去乌桓。这两人,也许有戏。

    我在脑补了十万字之后又觉得可惜不再顺路,看不到下情发展。天一亮我就在停靠的渡口下了船,同袁家兄弟没有一丝哪怕是路人般的交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很好。

    去饭庄吃饭,去客舍投宿,转乘另一艘客船,辗转了几日,不知不觉竟又到了当年的南阳附近。由渡头去城里饭庄,诸葛亮夫妇二人居住的茅庐是必经之路。我见他家木门紧闭,也不知道建安二年还“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有没有被“三顾茅庐”了?

    刚想侧身低头继续赶路,迎面却见诸葛亮黄月英似是买菜归来,诸葛亮依旧是儒生打扮,只是比八年前多了几分成熟,黄月英也只是布裙荆钗,看来这卧龙依旧还只是卧龙呢。他们倒是同八年前一样恩爱。

    眼看就要与他们擦肩而过,却是黄月英侧身问道:“你是不是八年前那个穿着盔甲的女郎?还记不记得?”

    不过是八年前的一面之缘,我能认出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名气,而黄月英竟然能认识我,倒是让我佩服她过人的记忆力。我颇为尴尬地笑笑,算是打招呼,装作有急事的样子向前走。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再去要个“剧透”!

    黄月英似是轻声说了一句:“夫君这次像是算错了。”

    “事情远还没有结束。”隐隐又听见后面诸葛亮的声音。

    我不由地停下脚步,实在忍不住又折了回去,“诸葛先生有话倒不如说个明白。”

    诸葛亮摇头对我道:“如今说起来,‘命中注定’四个字女郎可能不信。但事情却是如此,即便是逃避,也争不过天。”

    这个世上有些成语一直都是相矛盾的,比如有人说“命中注定”,又有人认为“人定胜天”。

    “也许吧!那先生适才所言事情没有结束又是何意?”反正都说命中注定了,我还不如问个明白呢!

    “你难道以为缘分结束了吗?非也!将来大势无外乎天下三分,原本有一女子自小便被断定‘贵不可言’,她的命相在寻常相师看来是要母仪天下的。可命中注定,由于你的存在,她的‘贵不可言’只能在身后!”

    没听明白......

    天下三分我能明白,但别人能不能“母仪天下”,和我有什么关系?

    见我疑惑,黄月英上前拍着我的肩膀,轻声道:“我夫君的话向来便没有不准的,将来总有一日你会明白。只是你如今却是去哪里?”

    “南郡。听说我有家人在那里。”我低头将身上的包袱往肩上拢了一拢。

    黄月英又打量疑问道:“你一个人?”

    “是的,我一个人。”轻声笑笑,并无多话。

    很快,我便明白了黄月英的意思。

    一个人,到南郡,真的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大约还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可能一个年轻女子赶路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时常被人怀疑是大户人家的逃婢,或是什么女犯,几乎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得被盘查几番。好在一路上不曾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乘船,住店,吃饭都是在人群众多的地方,晚上又有宵禁规定,不许出门,这让我一路上胆子大了不少,到底也算平安地到了荆州南郡。

    又一路走走停停下去将南郡一个个县城的守将,各地的府衙都问了一遍,“您可知许久之前的南郡太守郭永的家人现居何处?”答案皆是大同小异,不知道,不认识,没听说过,没这个人......人走茶凉,也是人间常事,人们只知道如今的南郡太守是刘表内弟蔡瑁,又有谁会晓得名不见经传的郭永呢?

    到了南郡的江陵县。若是这里再找不到,怕是就要渡江去江东了。

    “这位老者,”我估摸了下检查木牍的守城老将的年龄,想他大概会知道前任或者说前几任太守,那个名叫郭永的人。开口问他道:“请问您可知许久之前的南郡太守郭永的家人现居何处?”

    那守城老将看了我的户籍木牍,确认无误后,叹气道:“郭太守因事革职,自夫妻二人十几年前去世后,更是家道中落,郭家支离破碎。听说他的长女一家如今在江陵县某街后小巷闭门过活。”

    长女,应该是指木牍上的“郭昱”,“我”的姐姐吧?

    “老者可知我阿姊现在何处?”我又问道。

    “总之似未到南边去,我也不晓得具体在何处,你自绕路去人多的地方问问。”那守将指着远处道。

    我再三道谢之后,接过木牍塞进包袱之中,便朝着他指的方向走去。原来人多的地方指得是集市,汉代的集市由官府专人看管,店铺、摊贩按经营商品种类分别排列,十分整洁,而这里便是江陵县最大的集市。但凡是在这里生活的百姓,总得来这里。

    我问了好些店铺商家,皆不知道木牍上所说的“郭昱”其人,这么个找法似乎无异于大海捞针,还好确定是在南郡的江陵县了,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找了。正当我想着是不是先寻个客舍投宿,日后再慢慢寻找的时候,一个男孩童声从背后传来,“谁人找我阿母?”


同类推荐: 神道仙尊做局我的极品美女老婆都市小保安至尊保安逆天丹尊都市沉浮都市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