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四九九章 示之以诚

第四九九章 示之以诚

    “主公,这兵制改革,又当如何个改法?”郭嘉已经不想再说改革会有什么问题的话了,袁常说的改革似乎都极其有道理,都是对百姓有利的改革,既然如此,那他自然没有必要反对。 …,既然不反对,那只要知道如何改革便是。

    “徵兵制和募兵制各有利弊,然则,时间长久之后,往往是弊大于利。故此,我日思夜想,纵观自古以来兵制,终于想出一策,名为:义务兵制。”

    “义务兵制?”

    袁常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解释道:“没错,便是义务兵制。徵兵制招募的士兵没有粮饷,武器还要自带,如此一来,便会使得士兵的军心涣散,战斗力也极其低下;募兵制虽然招募的是精锐,然而却极其容易出现军阀割据一方的情形。故此,实施义务兵制,方是上策。所谓义务兵制,义务者,便是男儿当保家卫国为其义务,在男子成年之后,当入伍参军,以三年为限,三年过后便可从军中退出;此外,若有精锐或者愿意留在军中的士兵,也可以继续留下。”

    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兵制,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利,严格说起来,就是安排给他们的任务,在君权至上的年代,不完成这个任务,那便是犯罪;此外,还有一些人则是将参军入伍当成是升官发财的一种途径,对于国家的理念,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想法。故而义务兵制则是在思想上转变他们的想法,一个男儿当有保家卫国的义务,如此。方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郭嘉点了点头,对于袁常的说法倒是理解。就如他们这些士人一般。有了士子的身份,谁会愿意去当个大头兵?大头兵虽然是升官发财的一种途径。然而对于士人而言,哪里会比他们走文官道路更有前途。如今袁常将参军入伍说成是一种男儿应尽的义务,就如男子要工作来养家糊口一样,那意义自然也就不同,更能加深男子对国家的感情。

    “主公,此义务兵制虽精妙。然则,倘若三年过后,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岂不是会让许多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也流失?”

    “奉孝这一点说的也没错,但是,奉孝你却是忘了,倘若这些人无心军旅,将他们强留在军中又有何意义?此外,我先前也说了,可以将一些精锐,以及一些愿意留在军中的士兵留下。而许多士兵之所以想要离开军伍,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长年在外征战。无法与家人相聚,故此才不愿意多呆,倘若转变一番,不就可以让这些老兵留在军中了。”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唐代杜甫写的一首诗。讲述的便是男子参军入伍时,家人相送的那种悲痛画面。在古代,战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往往一个男子参军入伍,或许到了白头才能回到家乡,至于那些战死沙场的就更不用提,可谓是数不胜数。当然,或许也有人运气好,能够升官发财,谋取一官半职,如此便能衣锦还乡。然而,相对于参军入伍的士兵而言,有这样实力和运气的士兵,又能有几个?因此,在古时候参军,其实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悲痛的事。

    “想让老兵心甘情愿的留在军中,自然是要改变士兵的待遇…”

    接着,袁常自然将前世时的兵种制度给说了出来。首先,自然是改变将领名称,将现如今的将领职位,一律改变为后世的排长,连长,营帐,军长,司令等;此外,军衔也一律改变为士、尉、校、将等;还有,将整个幽州设立为幽州军区,在幽州的几个郡中再设立分军区;最后一点,那便是改变士兵的待遇,在军区中设立家属院,只要军衔达到尉级别的或者职位达到营长,便可将家属搬迁到家属院,如此,便不会出现士兵与家人分离日久,士兵产生思念之情,从而不愿留在军中。

    “主公此法甚妙!”

    听了袁常的解说,郭嘉眼睛一亮,忍不住惊呼道。而赵云、典韦等武将,更是连连点头,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更能体会这种心情。有时候,为了完成命令,他们却是不得不压下那份思念,这样日积月累,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极其不利的。

    于是,在袁常的提议下,袁常的几个心腹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接着,在接下来的几天,袁常和几个心腹日夜谋划分析。虽然袁常已经提出几个改革制度,但是,制度并非是说说就行了,要如何推行,如何执行,都要仔细谋划分析才能做到。就如袁常提出的要将土地收为国有,以租赁的方式租给百姓耕种。要知道这些田地并非都是一样,有分为上等田、下等田和荒田三种,没种田地的产出自然会有差别,当然要仔细讨论研究出合理的方案。否则,三种田地的赋税收取一样,又如何让人心服?袁常前世的时候,田地都经过上千年的开垦,再加上科技条件,自然没有上下,优劣之分,可是现如今的科技条件,自然是要区别分开,这也是袁常之前没想到的问题。不过不用怕,他有一干好手下,经过众人的仔细讨论之后,也算是初步拟定了一个方案。

    至于说兵制的改革,袁常对这一方面就比较熟悉,故此,多是袁常述说,众人倾听,再提出一些符合当时代的意见,从而完善了袁常的兵制。

    首先关于军衔的改革,袁常自然是照搬照抄前世的制度。

    士兵入伍,为列兵。入伍一年的士兵则自动升为上等兵;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三年期满则升为下士。至于在此期间有功劳,自然是另外算;士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和一级军士长,共为三等七级;尉官分为少尉,中尉和上尉;校官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将官分为少将。中将和上将。至于元帅不设,只有到了战时才会临时设置,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只是一个荣誉职位。

    士兵的职位,也统一照抄袁常前世时候的制度。

    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军长。军中,副司令,司令等等。此外,团级以上的部队。则设有政委一职,政委的存在,自然是给大家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这里也就不表述了。

    此外,对于各个等级该有多少士兵。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一个班也就相当于一个什,十个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十个人里面有一正一副班长;一个排则由三个班组成。加上正副排长,一个排则有三十二人。在排以下,最好明确人数。而连以上,就要更加详细的划分了。一个连由三个排组成,加上连长,副连长,指导员等,以及配备一个炊事班,人数大约在一百二十左右;如此,一个营四个连组成,人数约为五百;一个团由三个营组成,故此一个团约为一千五百人;一个旅则由四个团组成,人数约在七千左右;至于一个师,则是一万人左右,比之一个旅多一些配备。至此,师级别以下的士兵配置也就能够确定,至于一个军如何配备,自然要更加详细的商定。就像韩恂的东平铁骑,于禁率领的鲍家军骑兵,公孙续麾下的白马义从等骑兵,该如何归到哪个级别,也要经过重重讨论,并非立马就能决定的事。

    “主公真乃大才,竟然能想出如此妙计,属下等佩服不已!”

    对于袁常提出的想法,郭嘉等人自然免不了一通称赞,若是他们知道袁常这万恶的家伙是抄袭的,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想法了。

    跟几个心腹商议完毕,袁常又说道:“我之所以将这些改革的想法告诉你们,是因为你们都是我最可靠的同伴,值得相信。然而,只靠你们几个,是无法实现我们的大业,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只是,我提出的这些改革想法,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刘和,公孙续他们的赞同,毕竟这会损害到大家的利益,你们认为,这该如何是好?”

    对于赵云,郭嘉他们而言,并不看重自身的利益,但是,这不代表每个人都跟他们一样。所以,一旦袁常提出这些改革,不知道刘和,公孙续等人会有什么意见,搞不好,会因此闹得分崩离析。

    郭嘉皱眉沉思了片刻,最后说道:“主公既然如此为难,不若示之以诚,与刘和,公孙续等人开诚布公的商谈,若他们愿意,则自然无事;若是他们不愿,可让他们自行选择去路,主公也无需留难于他们!”

    仔细的想了想,袁常发现似乎也只有这么做,否则,袁常也真的想不到其他的办法。如果刘和,公孙续他们不认同自己的想法,那袁常也不会为难他们,毕竟他们对自己有过帮助,那便放他们离去,大家好聚好散。

    于是,在将几项改革方法商议完毕之后,袁常又一次将一干麾下给召来议事。

    “诸位,经过大家的努力,幽州各项事务如今已经步入正轨,各郡县的百姓也安定下来,府库也逐渐充盈。然而,如今朝廷神器尚在西凉逆贼手中,天下各地群雄割据,我等肩负重任,还未到松懈的时候。为了使我幽州能够更加强大,在天下群雄之中崭露头角,本州牧经过多日思考,决定对幽州进行变法改革。诸位都是跟随本州牧已久的功臣,幽州能有今日的局面,脱离不了诸位的辛苦付出。”

    袁常先是开口称赞了一番,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然后话锋突兀的转变,“但是,变法改革或许对于在场的诸位有利益损害,本州牧也并非是个不近人情的人。所以,若是不同意本州牧变法改革的,可以离去,本州牧绝不留难,大家好聚好散。”

    打过预防针,袁常也就不再犹豫,直接将这些日子和郭嘉等人商议的变法制度给提了出来,场面一时沉默了下来。

    公孙续和公孙冉兄弟二人率先表态,公孙续上前一步说道:“州牧,变法改革有利于百姓,属下等自是支持,绝不会反对!”

    刘和紧随其后说道:“属下亦是支持州牧变法改革!”

    公孙续兄弟所在的公孙家在幽州的势力不算小,公孙家在幽州也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因此,袁常提出将土地收归国有,对于公孙家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倘若公孙续兄弟二人不同意袁常的变法改革,公孙家自然也就不会支持,到时候袁常的损失也会不小。然而,如今公孙续二人深明大义,同意袁常的变法改革,那无疑是最好的了。刘和也同样如此,刘和的父亲刘虞在幽州发展多年,且又是汉室宗亲,刘虞这一脉在幽州也建立了不小的家业。如今被收归朝廷,当然也是元气大伤。再加上公孙续和刘和他们的老子此前都管理着幽州,各郡县都有不少是属于他们一系的官员,若是公孙家和刘和家撤出幽州,必然能够让袁常头痛不已。所幸的是,公孙续和刘和都没有让袁常失望。

    此外,还有一个便是已经成为颍川荀氏家主的荀谌,荀家可谓是比公孙家和刘和家更为庞大的家族。当然,荀家对于幽州的影响并不大,如今荀家的主要基业是在冀州。荀谌虽是家主,却也不能代表整个荀家,因为袁常提出的政策实在是对世家大族的利益损害过大,荀谌若是同意袁常的变法改革,想来荀谌这个家主会立马被剥夺。

    荀谌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州牧,某愿代属下一脉同意州牧政策,至于能否说服荀家所有人,属下不抱有太多的希望。”

    “无妨,有友若你这句话便足矣!”

    公孙续兄弟二人同意,刘和也同意,加上荀谌,最后,也就剩下一个安平郡崔家安排在袁常这里的话事人崔潸还没有发表意见了。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