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逆水行周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交和浮桥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交和浮桥

    皇宫,太极殿外东侧,东堂,刚下朝的宇文温,与中书令王頍、礼部尚书刘焯继续商讨事情,第一件,就是皇朝使者出使东海倭国之事。

    去年,倭国遣使周国,现在,周国要派出使者,在对方使者的陪同下,前往倭国。

    使者此去,会携带国书,这国书该怎么写,很关键,所以“相关人员”之一的中书令王頍、礼部尚书刘焯,需要聆听天子的教诲,把握“核心思想”,确保国书达到应有的效果。

    两国礼尚往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周国和倭国交往却又不那么简单,其关键之处,就是两国究竟要以何种地位进行交往。

    倭国当然不配和周国平起平坐,但对方不会自认为周国属国,那么以周国的观点,可以认为:你这海外撮尔小国不识好歹,莫要遣使来丢人现眼了!

    但基于现实考虑(海贸),两国有加深交往的必要,于是双方国书里,如何自称及称呼对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宇文温的心腹张鱼,奔走于两国之间,最后作为宇文温的代表,和倭国权臣苏我马子作了种种细条,为双方遣使互访拟定了解决方案。

    连接两国的外交桥梁,搭起来了。

    去年秋天,倭国使者带来的国书里,倭王的开场白是“东海国王致书中原至尊无恙”,然后在国书里,先说了一通场面话,献礼若干,表达愿两国通好之意,末了,含蓄的请求封赏。

    现在宇文温决定,周国的国书,就着倭国国书定的调子,以“中原至尊”问候“东海国王”为开头,说一通场面话,申明两国通好之意,末了,给予对方封赏。

    封赏之一,赐金印,上书“周委倭国王”,这个做法,是依后汉故事。

    封赏之二,封倭王王子(实际就是王太子)厩户为“征夷大将军”,自辟属官、筹建军队,为周天子征发东海虾夷(倭国东境的虾夷部落)。

    而倭国和虾夷诸部的战争,早就延续数百年了,此举不过是周国正式认可倭国的行为是“正义之举”罢了。

    宇文温给王頍和刘焯把这个调子定下来,之后国书该怎么行文,那就是中书省和礼部的事。

    之所以如此安排,当然是费了一番苦心,宇文温既然不打算和倭国翻脸,又要给倭国权臣苏我马子以助力,帮助对方“刷政绩”,便要以如此方式搭建两国交往的桥梁。

    不然,倭王要是敢在国书里说什么“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宇文温是要发飙的,那么使者还不如不来。

    既然倭国遣使,国书就得模糊用语,以方位“东海”代称,倭王是为“东海国王”。

    对方不想自认周国藩属,不想称周国皇帝为唯一“天子”,以维护倭王在国内的无上地位,可以,宇文温不计较些许虚名,那么对方就以方位称呼周国天子为“中原至尊”。

    这样,就巧妙绕过了两国实际地位关系,给双方都留有足够余地以对内进行“解释”。

    其次,周国赐予倭国国王“周委倭国王”金印,实际上是重申了倭国国王的地位、身份,等于说废话,但倭王得到了这枚金印,可以骄傲的向国内臣子宣称,自己的王权获得了“中原至尊”的认可。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周国封倭国王子(王太子)厩户为“征夷大将军”,这是最关键的一件事。

    在这个前提下,周国使者到倭国京城,倭王不必亲迎,只需要让身为储君的王子(王太子)代为效劳,叩谢“中原至尊”对自己及大王的封赏。

    如此一来,倭王可以回避,由储君接国书,礼节上的难点就绕过去了。

    征夷大将军一职,是周国所封官职,所以,受封征夷大将军的倭王王子,名义就成了周国臣子,别国储君成了周天子的封臣(名义上),天朝上国就有了面子。

    周国朝廷喉舌可以将其鼓吹为“倭国已臣服皇朝”,而倭国朝廷喉舌同样可以鼓吹“太子得中原至尊看重”,虽然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相对的,倭国王太子得了这个封赏,多了个金光闪闪的大义名分,讨伐起“东夷”(虾夷),多了个冠冕堂皇的由头:不是我们倭国看你不顺眼(想抢你们的地盘),是大周天子看你不顺眼,让我来讨伐你!

    对于国内贵族而言,倭国王太子得中原天子“看重”,被任命为周国大将军,谁要敢不听调遣...

    那就是对抗大周朝廷!(王太子一方的说法)

    对于倭国来说,储君得了中原王朝封赏,即表示中原王朝对储君的认可,这种认可并没有将倭王“矮化”为周国藩王,因为将来太子继位,依旧是尊贵的大王,而大将军一职,自然由新任王太子继承。

    倭国王位变动,不需要向周国朝廷报备、同意,因为倭国不是周国的属国。

    倭国需要报备的,是“征夷大将军”这一职务的变动。

    如此安排,可谓两全其美,反正宇文温没打算和倭国翻脸,礼节上做出些许让步,算不了什么,毕竟周国没有让对方和自己平起平坐。

    可想而知,极力主张两国通好的倭国权臣苏我马子,为倭王讨得“周委倭国王”金印,又为王太子讨得“征夷大将军”封赏,在国内的声望必然大涨。

    宇文温这种扶持别国权臣、影响别国对外政策的做法,王頍深表赞同,他任市舶使期间,对倭国国情比较了解,认为这样处置,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但有一点担心。

    那就是倭国王太子有了“征夷大将军”这个封号,将来以此对付舅公苏我马子,那该怎么办?

    如今的倭国国王是个女人,也就是位女王,为前任倭王王后,是苏我马子的外甥女,而倭国王太子厩户,是女王的侄子,为苏我马子外甥之子,都算是一家人。

    然而,王权不能容忍权臣,前任倭王身为苏我马子外甥,依旧对自己被掣肘感到不满,最后被舅舅先下手,派遣刺客干掉了。

    当然,明面上苏我马子和刺客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人有证据说刺客是苏我马子所派。

    王頍知道,如今的倭国王太子,才能卓越,声望很高,若是这位要对付权臣舅公,靠着周国封号“征夷大将军”,可以拉拢更多的贵族,那么日后若真的翻脸时,胜算就大了许多。

    “倭国内政,朕懒得管,不过,谁敢动苏我氏,谁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有多高,那要看朕的心情,这一点,倭国国内会知道的,王卿无须担心。”

    宇文温又定了个调子,王頍和刘焯再无疑问,他们知道,因为倭国是皇朝重要的“贸易国”,所以天子希望两国加深往来,不打算翻脸。

    真要翻脸,那也是以后的事了,首要之务,是把辽东开发好并解决高句丽,再视情况来处置与百济和新罗的关系,倭国只要自己不作死,周国才懒得管那么多。

    第一个议题结束,第二个议题开始,宇文温命人推来一个浮桥模型,开始征求两人的意见。

    这模型,是夏口长江浮桥建设方案中的一个桥型,是经过数轮论证会后,高票通过的两个方案之一。

    此浮桥以江中鹦鹉洲为“踏板”,横跨长江南北两岸,为了方便船只通航,设了三个门式通航孔,可以在不“截断”浮桥的同时,通过升降门式通航孔中的桥板,让船只通过。

    上水、下水航道各对应一个通航孔,又有一个通航孔作为备用,相关设计颇为复杂。

    宇文温没有精力看设计方案,所以把任务交给了王頍和刘焯。

    王頍作为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天子在政事堂的代言人,所以要对天子的意图了若指掌,或者为天子建言献策,那么“选型”重任是逃不掉的。

    而刘焯精通数学,所以宇文温要让这位“能人”帮忙,评估一下该浮桥方案的可行性。

    两位“老年人”看着宦官端来厚厚一沓资料,面色凝重,宇文温却很轻松的问:“如何,这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五日后,朕要听听二位卿家的意见。”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