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建文天下 第二十二节 苦闷

第二十二节 苦闷

    夜,乾清宫。

    朱允炆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朱元璋的寝殿里搭了一张床,夜已经很深了,但是允炆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听着朱元璋轻微的鼾声,不由得佩服朱元璋,今天大局已定,蓝玉必死无疑,朱元璋睡的那么香,但自己知道,昨晚朱元璋睡的比自己晚。朱允炆苦笑一声,这就是差距啊,对大局的掌控程度是自己无法想象的,但是自己睡不着并不是因为这个。蓝玉一案眼看就要掀起血雨腥风,可自己无能为力,但皇爷爷说的也对,蓝玉有谋反的能力,也有谋反的准备,可以说死有余辜,但如果将涉案的人都杀掉,自己实在不忍心。自己看了很多人的证词,即使在酷刑之下,也只是招认自己对这件事情略有耳闻,只是知道蓝玉要做大事而已,这样的人也要杀,似乎有些过了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情不报起码说明对方两不相帮,甚至乐观其成,这也许是皇爷爷想杀他们的原因吧,当年的韩国公李善长不就是这么死的吗?皇爷爷想要建立一个完全服从,对皇帝没有一点私心的朝廷,正如他想建立一个没有贪官的社会一样,并不现实。从历史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做到,即使自己的伴读,也是各有各的心思,说不定现在就在物伤其类,兔死狐悲吧。

    另外,朱允炆想起了吏部尚书詹微,自己想杀他很久了。在父亲朱标做太子时,詹微就处处和他作对,詹微是个酷吏,用法严酷,但是他善于揣摩圣意,所以有恃无恐。父亲为人宽厚,也很有胆量,敢和皇爷爷争执,自己就差了很多,不太敢惹皇爷爷生气。父亲批阅奏章的时候,对一些案件进行轻判,但詹微不同意,他那时候还是都御史,结果闹到皇爷爷那里,皇爷爷认同詹微的做法。父亲很生气,和皇爷爷说出了:“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臣。”的话,但却引得皇爷爷大发雷霆,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说吧。”这给了父亲太大的压力,所以一病不起。允炆还记得父亲和自己说:“詹微害我,要为我报仇。”从那时候起,自己就想找机会除掉他。但是詹微是吏部尚书,没有充分的理由,自己也拿他没办法。詹微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推举皇太孙时,詹微出言反对。今天蓝玉竟然指认詹微同谋,自己当机立断拿下了詹微,最后的证词中也附上了他。皇爷爷看了没说什么,就决定要全部处死。当时觉得很快意,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了,詹微是要被满门抄斩的,可能有几百口吧,自己为父报仇,但灭掉了对方整个家族。他切实感觉到了皇权的可怕和威严,皇爷爷应该知道自己想什么吧,但却当做不知道。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允炆和詹微的矛盾,虽然詹微很合他的心意,但这个人名声太差,朝臣对他多有不满,顺手杀掉就算了。在他的眼里,朝臣几乎没几个是清白的,都有可杀之道。既然允炆想杀,那就杀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总体来说,朱元璋对自己的皇太孙比较满意,允炆天资聪颖,心地善良,仁孝宽厚,手腕越来越纯熟,能力也不错。但是唯一让他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书生气太重,总觉得上古三皇五帝才是完美的皇帝,其实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孔子为了推广自己的儒学编造的。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记录的是另一番样子,如“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上古书籍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就不可见了。幸亏秦朝时间不长,否则儒家学说搞不好就湮没在历史之中了,现存的典籍大多是后人回忆复述所得。还有允炆过于心软,蓝玉案他就有点受不了了,不过也好,让他体会一下帝王之道吧。

    朱允炆翻来覆去,一直到天快亮了,才昏昏睡去。

    次日早朝,朝堂上已经少了一些人,百官个个都是战战兢兢,有的人出门前甚至和家人诀别。殿上,朱元璋令长福宣旨,蓝玉谋逆,证据确凿,本应凌迟处死,念其功高,处以枭首剥皮之刑,其余从犯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何荣的弟弟尚宝司丞何宏,都督黄恪,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指挥庄成、孙让,府军前卫百户李成凌迟处死,满门抄斩,十岁以下男女徙往崖州(海南),明日午时行刑。文武百官都要去城外法场观礼。群臣俯首称是。

    退朝之后,朱允炆带上四个伴读来到了锦衣卫衙门,衙门里进进出出,不停地有人被锁拿过来,大堂上刑部尚书杨靖主审,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陪审,太监长福陪坐,大部分人是在诏狱里审过,拿到口供之后才过堂的,即使这样子,大堂上仍然忙个不停。杨靖今年三十五六岁,非常年轻,目前兼任太子宾客,朱允炆对他印象很好。不过现在的杨靖疲劳不堪,因为人太多了,而且如果他想要对供词提出异议,想要重审时,往往被蒋瓛拒绝,最终往往不得不听从蒋瓛的建议。朱允炆带着四个伴读到偏厅坐下,观察着大堂的情形。堂上的人带上来的时候往往皮肉模糊,神色呆滞,一言不发,让认罪、画押,都没有反抗;偶尔有几个说冤枉的人,杨靖会要求重审,但是没多大用处,很多人在大刑之下最终还是认罪,甚至有当堂打死的现象。不过死的人大多为武将,如果是文臣,杨靖往往会据理力争,倒是有活下来的。

    看了一会儿,朱允炆叹了口气,把四个伴读叫过来坐下,看着他们说:“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耿璇等人互相看了看,齐齐拱手说:“卑职没什么要说的。”朱允炆知道他们是害怕,不敢说,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想了想,说道:“耿璇,你找一下蒋瓛,让他把蓝玉提过来,我有些话要问。”耿璇应了一下,出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蓝玉带到,一夜过去了,蓝大将军更显苍老了,戴着镣铐,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朱允炆沉默了一会儿:“蓝大将军,今日皇上下旨,明日将你处死,你可知道?”

    “末将已经知道了。”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需要我转达给皇上吗?”

    “皇上派你来的吗?”

    “......不是,孤自己过来的。”

    “......臣无话可说。”

    沉默了好一会儿,朱允炆长叹一口气,摆摆手说:“带蓝大将军下去,不要慢待,另外,打点水,给蓝大将军沐浴。”

    蓝玉被带到门口时,突然回过头了:“殿下,您和太子很像,末将去了,小心燕王。”

    朱允炆楞了一下,抬起手来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手也慢慢的放了下来。

    次日,午时,城外法场。

    今天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再加上看热闹的百姓,真是人山人海。在法场的东北角,站着一群大明的官员,其他方向上都是老百姓。

    从早晨开始,锦衣卫就在布置法场了,今天监斩的刑部尚书杨靖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今天处斩的人很多,超过千人,包括谋反主犯从犯的家族,还包括阖府上下包括家人、奴仆,都被捆绑着带到了法场。

    午时三刻,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一个个名字被念出来,然后刽子手挥起鬼头刀,一刀刀斩下。法场上开始还有犯人的呼喊之声,但是慢慢的,大家都认命了,法场上回响着唱名官的声音,和鬼头刀斩下头颅的声音,还有人头滚下刑台的沉闷的声音。鲜血从刑台上慢慢流下,在法场上汇流成河,慢慢流淌。围观的人很兴奋,因为被斩首的人都是达官贵族和经常狗仗人势的恶仆和美丽漂亮的夫人、小姐,大家一边评头品足,一边兴奋的看着他们被站下头颅,听着头颅摔在地上的声音,甚至有人还在周围卖着小吃,有的人买了小吃,吃的很开心.......

    朱允炆作为皇太孙,有专门的位置,他坐在黄罗伞下,身边是四个伴读以及徐辉祖和常升,这个位置很好,能把法场上的所有情形一览无余。虽然他在梦中的战场上见过比这个还有惨烈场面,但是今天成百上千的人,老的、小的、年轻的、男的、女的一一在自己面前被斩下头颅,其中有谋反的,但是有些人只是奴仆,却被殃及池鱼。朱允炆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但是其他人都习以为常,似乎谋反就是这种下场,是应得的。

    朱允炆转向东北角,那边是凌迟和剥皮的场所,蓝玉已经被枭首,剥皮也快结束了。其他人还在受着凌迟之刑。凌迟是一种酷刑,从辽开始正式成为刑罚,到明朝登峰造极,行刑时会规定行刑刀数,刽子手如果达不到此数,会有惩罚,而且一般都规定的手法,先从胸部开始,把**割去,然后割胸肌;若是男性犯人,接着会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最后挖出内脏使其毙命。人死之后连骨头也要被切碎。据历史记载有些受刑者身上被割得皮肉尽无只剩白骨了,嘴和眼睛都还在动,内脏都被挖出来了,痛苦的呻吟声还没有停止。其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朱允炆看了一会儿,就呕吐起来,人怎么会想出这么残酷的刑法呢?历史的惯性太可怕了,前朝的东西往往会被后朝继承下来,比如灭九族,始于秦朝的“族刑”,一人犯法祸及家族;商鞅后发明了“连坐”,从诛三族发展到诛七族,杨广更扩大为“灭九族”,想来也很无语,汉朝革除了秦的暴政,但是“灭族”却留了下来。凌迟在秦汉时已经出现,但是属于私刑,国家不允许;辽最早将其定为刑罚,但以后的朝代都继承下来。想起来,明朝功臣多行不法之事,是不是从元朝学来的呢?元朝的蒙古人对待汉人,杀人只要给点丧葬费就可以了。朱允炆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自己能改变这些吗?

    千多个人斩杀,花了接近一个下午,直到天要黑了,大家才散了。朱允炆在众人陪同下,回到了端本宫。母亲吕氏最近没怎么见到他,看到允炆回来了,特意让厨房做了点好吃的端过来。朱允炆看到炖的鹿肉,不由得呕吐起来。吕氏大惊,忽然想起来了,赶紧让人把肉端出去,让人熬了点白粥。朱允炆呕吐良久,略微喝了点白粥,就告别母妃,回去躺着了。

    晚上,朱允炆没有去乾清宫,朱元璋忽然有些不习惯,就问道:“长福,允炆去哪里了?”

    长福赶紧回道:“刚才太子妃吕娘娘派人送信过来,说殿下从法场回来,吃不下东西,呕吐了,就回去躺着了。今天过不来了。”

    朱元璋“哦”的一声:“那让太医过去看看,唉,这孩子还是缺少历练啊。”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招手对长福说:“长福,最近几天你都跟着允炆,有什么感觉?”

    长福欲言又止,说:“皇上,臣不敢评说太孙殿下。”

    朱元璋叹了口气:“好吧,长福,朕要休息了。”

    ......

    朱允炆晚上就生病了,发起了高烧,吕氏赶紧让太医院的太医来诊病,太医诊了诊脉,开了一些清脑安神的药,说殿下是惊吓、优思过度导致的发烧,休息几天就好了。

    吃了药,第二天就退烧了,不过身体还有些虚弱,等身体好了,朱允炆又一切如常,陪朱元璋上朝,处理奏折,只不过沉默了一些。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