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19章 皇帝驾崩

第619章 皇帝驾崩

    第619章 皇帝驾崩
    就在胡宗宪心中暗自思量着,这一次重回江浙为官,要大开杀戒,好生破一破两地积弊的时候。
    同样的。
    午门前自凌晨得知宫闱失火便赶来此处,等候至今的文武百官们,亦是只觉得口舌干燥难耐。
    是个人都明白。
    严绍庭这是要亮出屠刀,在江南大开杀戒了。
    他根本就不在乎江南是不是血流成河,是不是会人头滚滚,无数人破家灭门。
    而官员们又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即便他们如今知道了严绍庭要这样做,他们也没法子传讯给江南提前做好准备。
    京师城门皆在严绍庭掌控之中,刚刚对方更是当众说了要封锁城门,更要京营和厂卫监督。
    虽然禁严的是商贾百姓,以及通往边关的商路,但有厂卫那帮虎狼爪牙在,能放任大军南下开进江南的消息提前流出去?
    便是杨博也不得不开口道:“兵马调动,历来皆为军国大事,少师如今执掌京畿内外,以皇上圣体有恙而禁严京师,我等自无指摘,此乃应有之意。然十万兵马调动,三位国公离京南下,京营总督、镇远侯亲率兵马,又调俞大猷、谭纶等边臣悍将南下操练兵马,与制不合,若无陛下明旨,恐怕会惹来诽议。便于少师而言,虽为国家社稷,难免会真有权臣窃国之言流传。”
    此番杨博开口说话,算得上是公允。
    他认严绍庭现在执掌中枢大权,掌控京畿内外。但调动兵马南下,却并不认同,但也只能以规矩体统来说话。
    其实在杨博看来,若是真有机会能杀一杀江南的锐气,好生打压一番那帮安于江南富贵,不知国事艰难、边关凶险之辈,也未尝不可。
    自太祖高皇帝创立大明,至今二百年,那帮江南人整日只知喊着天下财税泰半取自东南,而东南赋役甲天下,以此彰显他们为国奉献牺牲。
    可这帮人却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江南是出钱出粮。
    可天下却是四境在守着。
    若无九边数十万边军,数百万边民,蒙古人早就重新南下打进中原了。
    若是没有江西、广西、贵阳等地土兵、狼兵支撑,浙江、福建、广东一带早些年只怕真要叫那些倭人给抢去了,又岂会轮到倭患泰半为假,真倭不过寥寥。倭患动静闹得大,可实际上里面道道却又盘根错节。
    自己出身晋地,自然乐得看见江南人受难。
    不过严绍庭这一连串的动作,却并没有将晋党人放置其中,却让自己不太能接受。
    就算不是奔着功劳去的。
    难道自己晋地之人的刀便不利了?
    总要叫江南人知晓知晓他们往日瞧不上的晋地之人,究竟是有几分悍勇,不似他们江南人只知风雪月。
    而杨博现在依旧是兵部尚书。
    严绍庭见状立马看了过去,心中大抵是了然对方想法。
    他只是默默的从身上,将那块不久前拿到手的虎符取出,朝着杨博晃了晃,而后又妥当放回,这才拱手朝拜西苑方向:“兵部建言警训,本官前番已得皇上赐下虎符,按制当有调兵遣将、统御兵马之权。”
    见严绍庭竟然连虎符都拿出来了。
    杨博眼皮跳动了两下,便不再多言。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
    严绍庭竟然依旧对着杨博说道:“本官虽不常经军事,却也知晓兵贵神速,军机大秘。此番用兵江南,亦非自相残杀,乃为节制地方,提防无故生乱,致使谣言四起蒙蔽黎庶,其意仅为弹压震慑宵小不臣之辈。南直隶、浙江三十余府,地广人多,本官昔年整训操练京营,知其根底,此番定会短缺最善守地战将。中枢各部官员,可以此举荐将校于兵部,早陈内阁,检校无误,调用东南分兵坐镇东南。”
    从一开始。
    他就在用分化拉拢打压的手段。
    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一体纳粮,乃至于是禁止蓄奴,都是将整个南直隶、浙江及各地与朝廷官员分别对待。
    毕竟。
    我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你拼命,但若是要我为了他人的利益和你拼命恐怕得要三思而后行了。
    如今南直隶和浙江就是他亲手放在饭桌上的点心。
    邀请所有人上桌分润肢解。
    果然。
    严绍庭让朝中官员举荐武将一事即出,立马就引来一阵关注和期待。
    在朝为官,谁都有那么几个亲朋好友,即便是文官不常与武将来往,但得了举荐之权,也能借此和那些想要南下立功勋的武将有一番交情。
    杨博当即便脸色大变,眼里闪过笑意,看了眼首辅,而后朝着严绍庭拱手道:“少师谋国之言,兵部担此差事,必当尽忠公允。”
    他已经在想着是不是要和王崇古联系一番,从边军和晋地挑选几人送去南边。
    不求多砍几颗江南的脑袋。
    至少晋人这次不能在这等事情上落后于人,丢了脸面。
    而见杨博都开口认同了严绍庭的计划,高拱心中又是一沉。
    就连晋党现在都开始站在严绍庭一方了吗?
    正当此刻。
    严绍庭的目光却已经盯上了高拱:“元辅,此次大军调动,虽然京中已经戒严,严防消息外传。但大军开动,所谓粮草先行。我知高世兄如今依旧在户部当差,不如此次军机粮草调动,便由高世兄操办吧。”
    高务观。
    这个当年被自己拉出来与高家结好的人,也是自己当年拉着对方和高家,在军需事宜上和徐家打擂台的关键人物。
    这几年虽然在朝中没有步步加官进爵,但在户部也算是有些名头了,是个能干事的人。
    高拱初闻自己儿子也被严绍庭点名,脸上一愣。
    而一旁的赵贞吉却已经是笑着开口道:“元辅累年秉国,操劳国事,从无私利子弟之事。这些年务观在户部当差,或许旁人不知,但我于内阁执掌国家钱粮之事,却对务观颇为了解,是个能做事的人,若非元辅的缘故,早几年我都要提举务观了。”
    有了赵贞吉这位总管天下钱粮的阁臣开口作保。
    高拱更是心中沉甸甸的发闷。
    没来由。
    高拱眼神里带着几分幽怨的刮向面带春风的严绍庭。
    “润……严少师如今亦算临乱受命,与我等机预内阁,料理国事,所言句句为国,处事公允,老夫虽年长,却是受教颇多啊。”
    也不知这话是在酸严绍庭大权在握,还是感谢对方提携他儿子。
    总之。
    高拱态度是软下来了。
    见此情形,严绍庭脸上笑容愈盛:“既如此……”
    高拱点了点头,而后转头看向在场的官员们:“今日圣上有命,少师机预内阁、操弄国政军机,而今新政成法,条条在理,国政兴旺,理在于变,变则盛、不变则败。老夫深以为然,列位同僚在朝为官,可尽言严少师所言之策,查缺补漏,以匡社稷,使江山稳固。”
    虽然严绍庭现在是皇极殿大学士,执掌京畿兵马大权。
    但自己到底还是明面上的内阁首辅。
    这种总结性的话,需要表态的事情,还是得要自己来带头。
    严绍庭面带微笑,少不得又要拱手开口:“元辅深明大义,国家兴旺有盼。”
    至此。
    他要做的事情便算是统一了京师中枢的意志。
    至于其他官员?
    无关紧要。
    内阁和六部意见统一,下面人再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得憋着。
    他可以分化拉拢给好处,但也不妨动刀子。
    确定好一切。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要去调动兵马,还要会同户部筹措军需粮草。
    吏部也要调阅储备官员防止东南大规模罢免治罪地方官。
    至于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则是开始商议着要派遣三司官员组队南下,好让之后处理南直隶、浙江官场的事情变得符合规章制度。
    其余各部司衙门,也自有差事要办。
    总之。
    随着严绍庭一朝大权在握,整个北京城又开始陷入到繁忙之中。
    至于皇帝的安危如何,反倒是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与皇太子有着孺慕之情的严绍庭,就算是朝堂皇权更迭,也不可能失去大权。
    既然没法反抗。
    那不如躺平,顺其自然。
    随后整整三日,整个北京城彻底进入戒严状态。
    为了防止消息外传,除了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人员尽出,东厂和锦衣卫也是爪牙齐出,严加督查各处城门出入人员。
    至于京营那边,也在镇远侯顾寰的军令下开始调动兵马。
    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的人员调动最是密集。
    腾骧四卫也已经先行一步,前往河南与江西。
    调俞大猷和谭纶南下分别坐镇河南、江西的命令也已经发出。
    内阁倒是在中间还顺带着补了一件事,命海瑞巡察九边。而这件事,还是高拱在确定了这一次八万京军南下,真的由儿子高务观操办军需事务后,在内阁补充提出的。
    目的自然是为了在朝中动用兵马南下之际,谨防九边出事。
    而用海瑞,则自然是对严绍庭的投桃报李。
    毕竟这一次南边的事情结束,高务观先有严绍庭推举,后有赵贞吉点评,官阶定然是能上一上的,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得能弄一个户部侍郎的位子。
    严绍庭对此倒是保持着默许。
    毕竟就算是性烈如高拱,也不过是为人父者。
    而对子女的事情上,父母的态度,中原之地,从古至今,乃至未来,都是一脉相承。
    他算是借用了拿捏住子女便拿捏住父母的道理,并且活灵活现的运用了一切。
    至少他也不需要当着高拱的面问上一句:老高,你也不想你儿子不能进步吧。
    如今这样的局面最好,一切都保持着默契。
    然而。
    就在各方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时。
    离着午门前,严绍庭尽掌内外大权的第五日。
    京营八万大军,已经在顾寰的带领下离京南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宫中忽然传来了钟鸣声。
    那是皇帝驾崩的声音。
    一时间。
    整个北京城再次震动。
    但却没了上一次乾清宫失火时的慌乱。
    皇帝死了。
    也就死了罢。
    但这无疑对当下正在用兵江南的中枢朝堂,带来了更多的繁杂之事。
    整个北京城依旧在禁严之中,也同时开始处置皇帝驾崩之后的事宜。
    隆庆需要入殓,皇太子需要登极即位。
    内阁也为此吵了一架,最后的结果就是因为如今国事繁重,首辅高拱和皇极殿大学士严绍庭,需要操事国政,群辅赵贞吉需要筹措钱粮,群辅胡宗宪随军去了南边,掌控去江南的兵马。
    于是乎。
    操办隆庆皇帝丧葬的差事,就落在了群辅高仪的肩上。
    至于说为何吵架,则是因为皇帝驾崩之后,皇太子即位,依着诏书需要有一个新的顾命大臣班子。
    以往基本都是以内阁来定。
    但如今却不一样了。
    首辅是高拱,但皇极殿大学士明显位次在高拱的建极殿大学士之前。
    那么顾命大臣领衔人选,就出了问题。
    到底该是高拱为新君的首位顾命大臣,还是以严绍庭。
    为此内阁才吵了一架。
    而吵架的争论点却又是,严绍庭认为高拱得是领头人,而高拱却又反倒认为该是严绍庭来当顾命大臣带头人。
    最后还是因为内阁票数。
    派人赶上已经随军离京的胡宗宪,让严绍庭多拿到一票,推举了高拱成为朱翊钧即位后的首位顾命大臣。
    这一日。
    内阁大院。
    已经正式以内阁大臣身份,开始在院中坐班的严绍庭,批阅票拟了几桩当下要紧的事情后,停笔起身,走出自己的值房。
    出了屋子,刚巧就看到高拱也站在廊下,看着在内阁忙碌的中书舍人和各部司衙门前来的官员们。
    “元辅。”
    严绍庭主动上前,先行一礼。
    高拱则是扭头侧目看向他,脸色平静,却又轻叹一声:“你说这一次江南之事,是否能成行?毕竟这是自太祖高皇帝时,便未曾做成的事情。”
    江南之困,自立国时就有,人人都知道江南是一块顽疾,是阻碍国家发展的难题。
    严绍庭虽然心中也有些担忧,面上却是气定神闲:“大军南下,良臣悍将群出,中枢又有元辅总章,自无差错。”
    隆庆死了。
    但他最后的叮嘱,自己却没忘。
    到底还是要给老高一份体面,平定江南的功劳也无妨安在他的身上。
    高拱却是无奈的摇头笑着,而后转身看向严绍庭。
    “想来当日陛下是与你有过交代的,一解江南二百年之困的功劳,你都能让给老夫……”
    高拱脸上神色颇为复杂。
    最后却是凝神定气。
    “算你严润物是个人物!”
    这算是他嘴里难得能说出的夸赞之言了。
    严绍庭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忧,非是担忧当下江南时局之变,而是……”
    “将来?”高拱反问了一句。
    严绍庭点点头。
    高拱笑了笑,而后目光深邃的看了他一眼:“陛下宾天之际,遗诏加封我为三公之太傅,我便知晓陛下于新君新朝之用意。但你却在顾命一事上与我争辩,非要辞了新君首位顾命大臣。老夫这些年性烈如火,却不是蠢人。知你的情谊,也知陛下的情谊,更知新君需要的是何等臣子。”
    这话倒是有些不像是高拱能说出来的。
    严绍庭带着几分好奇和敬佩看向对方。
    高拱则是继续说:“等太子登极即位,等陛下身后之事了结,等一切都尘埃落定。那时候,想来江南的事情也差不多办好了。如此……老夫也算是首功之人了吧?”
    严绍庭笑着回道:“元辅自当居首功!”
    高拱也笑得更为开心:“那到时候你就去和新君说一说,为老夫讨一个爵位,就食苏松两府皆可。”
    严绍庭神色一愣。
    旋即便明白了老高的想法和打算。
    他当即躬身作揖:“元辅为国之心,绍庭敬佩万分。”
    高拱却是笑着摆摆手:“你当初在书院当着人们说,江山代有才人出,老夫现在倒觉得很妥帖。大明江山到底是要落在你们肩上,老夫从世宗皇帝开始便在朝经事,见得多了,看得人也多。既然陛下留了情分,加封我为三公太傅,太师未有之事,老夫自然也不能久留中枢。等新君论功为老夫封爵,老夫便替你们坐镇江南,好让你们能从容上几十年彻底根治了江南的顽疾。”
    这便是高拱最后的决断。
    既然隆庆龙驭宾天前的遗诏,许他以三公太傅,那按照惯例自己是不可能再留在中枢操事任职的了。
    拿一份功劳封爵,去江南坐镇,亲自盯着东南那半壁江山,也算是自己全了和隆庆的师生、君臣之谊了。
    严绍庭也是没想到老高能这么果断,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倒是高拱笑眯眯的上前,杵了杵年轻人的胳膊。
    而后语气郑重道:“陛下的丧葬一事有子象盯着,老夫最后这点力气,便帮着你将中枢整治好。等张居正回京就廷议保他入阁,至于海瑞这个你们夹带中的,何时入阁你们日后再议。等江南之事完毕,老夫离朝坐镇江南,你便总领中枢,万不可掉以轻心,须得要防备各处,便是杨博之流晋党,也要多加留意。权势诱人,非芸芸之辈皆如你我。”
    这算是老高退休前的官场经验传授?
    严绍庭点了点头。
    高拱也只是一笑了之,又说:“好生去盯着江南吧,若是老夫猜测无错,如今江南那边定然已经大乱。说是不动刀子不流血,可到底还是要动刀子,要流些血才能成事。”
    严绍庭点点头:“前番已经暗中调兵充实税司,徐文璧如今想必已经带着人将江南那边几家大户看管起来了。”
    高拱面露满意:“你倒是会布局,税司布局自世宗时,如今总算是让你用上了,如此老夫便也放心了,只是杀人砍头之余,还是要讲一讲情面,别杀的太狠太过,过犹不及。”
    严绍庭依旧是在点头。
    而后说道:“昨日正在和户部商议,这一次要从江南迁徙大户充实如陕西、甘肃等地,往后再瞧瞧能否收复西域。”
    高拱嗯了声,沉吟片刻后才说道:“这倒是个法子,将人弄走,少些杀戮,江南到底也能清爽些。”
    说完后。
    高拱却又想起了什么,自袖中取出一枚通白无暇的暖玉,塞进严绍庭手中。
    “近来操忙,才想起来你家千金诞时未曾表示。”
    “这块玉值不得几个钱,但却是老夫昔年入仕时家中长辈所赠,如今也准备了些日子,便给你了。”
    君子如玉?
    严绍庭默然。
    而后深深一礼。
    似乎。
    这一刻。
    大明终于完整了新一轮的权力交接。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