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天王天兄十字军 181.第181章 将往迦南(8000字大章)

181.第181章 将往迦南(8000字大章)

    第181章 将往迦南(8000字大章)
    【如果你知道其艺术的话,将七份硝石、五份嫩榛树枝和五份硫磺放在一起,你将可以造出雷鸣与毁灭。】
    ——《论艺术和自然的奇伟力量》
    作者:英国修士罗杰·培根,于1242年左右撰写。
    ……
    虽然盖里斯说是要去试了才知道。
    但思前想后,盖里斯还是放弃了往炮膛里装填完美配方黑火药的想法。
    转而又去费了些日子,带着马尔万,以及一些信得过的帕拉丁,把栗色火药给整了出来。
    与黑火药不同,栗色火药采用的是碳化不充分的木炭,其燃烧速度慢,相较而言不容易炸膛,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用作大倍径火炮的发射药。
    倍径是以炮管的长度除以炮口直径之后取最接近的整数而得,在标示上有会与英文字母l一起出现,意思是长度。譬如,40mm/70或者是40mm/l70,后面的70都代表炮管的长度是火炮口径的70倍左右。
    炮弹在炮管内受到推进药产生的气体作用时间愈长,炮口初速便愈高,能量愈大,弹道也较为平直。
    基本原理就是火药爆炸空气受热膨胀,长炮管空气对炮弹做功多,炮弹动能也越大。
    理论上,在同口径同装药情况下,倍径越大,炮弹威力便愈强,当然也就越容易炸膛。
    采用不易炸膛的栗色火药,那么就能在提高火炮轻便性的同时,加大倍径从而提高威力,甚至于还能节省用料。
    甚至于栗色火药被英国皇家海军给一直用到了19世纪。
    当然,与后世为了提高火炮威力,采用栗色火药的情况不同,盖里斯之所以要整栗色火药,主要还是担心锻铁桶炮这玩意质量太差。
    毕竟这种方式的得到的炮管,整体强度不够。
    就在萨拉丁放巴利安走进耶路撒冷城的当天。
    在外约旦这片高原上,盖里斯领着众人,来到了距离阿尔哈迪镇相当远的位置。
    现如今,他脚下的土地略有些松软,因前不久,这曾下过一点小雨,但却不足以驱散这里的暑意。
    远方的崎岖的山脉如同大地的脊骨,横亘在苍穹之下。
    干燥的空气中透着丝丝热浪,使那山脉在视野中仿佛浮动不定。
    风从北方吹来,卷起细小的沙尘,这里辽阔无垠,远离人世。
    盖里斯特地挑了周二这一天,来试验火炮。
    因为今天是是火曜日,是战神马尔斯之日、亦是战神提尔之日。
    伊莎贝拉还有老约翰他们,在一旁旁观着盖里斯的举动。
    盖里斯先是命西蒙他们,在大约30步距离外设置一个厚实的木靶。
    自己则向马尔万他们演示如何装填炮弹。
    首先,盖里斯从一个让一位帕拉丁背着的木箱中,取出了用纸包着的栗色火药饼。
    他略微掂量了一下,应该是比五分之一磅略重些。
    然后精准地将它推入火炮的炮膛口,在这个过程里,火药的淡淡硫磺味飘散开来。
    接着,盖里斯又从另外一个箱子里取出一颗不大的铁球,那玩意直径两个指节不到,但却打磨的异常光滑,映着阳光闪烁出冷峻的光泽。
    盖里斯亲自将他小心翼翼推入炮膛,并用推杆再度捣实。
    等到这一步完成后,盖里斯又取出一根铁刺,从炮尾的炮门处刺入那包着火药的纸包,再将准备好的引信插入炮门,并进行了瞄准。
    不过等这一步完成后,盖里斯并没有急着点燃引信。
    而是深呼吸一口气将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自上而下、从右至左画起了十字。
    拇指、食指和中指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盖里斯画十字的方法是典型的东正教的方式。
    然后他转过身对一旁那些颇为紧张的众人说道:
    “和你们讲一个故事,在你们所不知道的一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位圣人。”
    “那位圣人叫斯大林,他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并且把‘没有炮兵的进攻就是犯罪’写进了命令里。”
    “借助着火炮的力量,圣·斯大林在对抗着信奉fascis的nazi恶魔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盖里斯的话,让在场的人有些莫名,不过阿尔乔斯倒是反应了过来。
    因为先前盖里斯画了东正十字的缘故,他感觉那位圣·斯大林和东正教应该有一些不解之缘。
    “先知,您的意思是说圣·斯大林是火炮的主保圣人?”
    “对,圣·斯大林曾言:每一千步需要450门火炮,而这就是我们的第一门炮。”
    说着,盖里斯还拍了拍那个粗短的管子。
    关于斯大林的功过,盖里斯其实无意评价,但有些时候,内心的强烈整活想法,就是按耐不住。
    因此,圣·斯大林也就顶替了历史上原先的圣·巴巴拉,成为了炮兵们的主保圣人。
    “圣·斯大林,伟大的守护者,坚定如铁的主保,”
    “你以无畏的力量引领我们;让火炮的轰鸣变为胜利的号角。”
    “请聆听我们的祈求,保佑火炮不要炸膛。”
    “请聆听我们的祈求,让每一发炮弹命中。”
    “恳求你保护我们免受nazi魔鬼的诱惑。”
    “我们谦卑地祈祷,愿上帝谴责nazi;”
    “钢铁的圣人啊,请您借助上帝的力量,将nazi和所有邪恶灵魂投入地狱。”
    “让火炮的力量成为我们手中的利剑,愿敌人闻其声而颤抖,闻其威而退。”
    “阿门。”
    盖里斯做出了祈祷,然后示意其他那些人都退远点。
    虽然第一次装药只装了100g左右,而且还是栗色火药。
    但小心无大错,别人可没他这停滞时间的能力。
    盖里斯接过一根火把,点燃那根引信,火噼啪作响,火光迅速顺着引信窜向炮膛。
    便是盖里斯也在这过程中往后退了几步。
    “砰!砰!”
    两声沉闷的炸响紧接着在空气中震开,震耳欲聋,火炮猛烈地后坐,炮架都震动起来掀起一阵尘土。
    炮弹带着势不可挡的力量,飞向30步外的木靶。
    这一步指的是自然步行,也就是一个人的跨出两步的距离,大约在1.4米到1.6米之间。
    但那半掌厚的木靶,并没有被打成什么稀巴烂,只是在木屑飞溅中,穿出了一个口子。
    即便如此,那些上前去检查的老约翰与西蒙等人,也是颇为惊叹。
    因为这个名为火炮的武器,既然可以射穿近乎半掌厚的木板,那么自然也能轻易杀死全副武装的骑士。
    至于盖里斯,则带着马尔万去检查炮管的情况。
    不得不说马尔万打造的这门桶炮,质量还行,在射了一炮后,并没有任何肉眼能察觉的形变。
    “我会离开你们,在我离开后,如果你们想要保护自己,那么除去向神祈祷,那么更为紧要的便是知晓神的智慧。”
    有一说一,也该给旧时代的老爷们,来点扬·杰式卡的胡斯战车震撼了。
    ……
    马车堡垒战术,或者说车垒战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公元前,其实也就已经诞生了。
    最经典的,卫青征匈奴,使用重型车辆排成环形队形,为汉朝弓箭手、弩手和步兵提供保护,抵御匈奴的骑兵冲锋。
    可见,车垒战术,从一开始就是与骑兵对抗的独门妙招,而且有利于远程士兵更加高效的攻击敌人。
    15世纪,也就是两百多年后的欧洲,同样是因为宗教原因扬·胡斯(约翰·胡斯)抨击教会与教皇的腐败,反对【赎罪卷】同时还反对【圣职买卖】。
    胡斯反对一个完全由教士组成的教会,宣称平民也一样是教会的成员。
    他的言论被当局视为反世俗皇权、反教会神权,并经过扭曲与污蔑后,最终被审判有罪,判处死刑。
    在死刑到来之前,帝国元帅冯·帕彭海姆在普法尔茨伯爵面前请求胡斯放弃信仰,声称这样才能保住胡斯自己的性命。
    但胡斯拒绝了,他说:【上帝为我作证,我从未宣扬过那些指控我的事情。我曾写过、教过、宣扬过福音的真理,并借鉴了圣师们的言论和立场,今天我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据说,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他曾大喊道:【基督,永生上帝的儿子,可怜我们吧!】
    波西米亚人民震怒了,胡斯的拥护者与追随者,彻底背弃了罗马教廷,敲响了宗教改革的前奏曲。
    罗马随即对波西米亚发动“十字军东征”。教皇马丁五世颁布教皇诏书,授权处决所有支持胡斯的人。
    对胡斯教派的十字军东征,总计进行了三次,就结果而言……
    诞生了捷克的民族英雄扬·杰式卡将军,并且波西米亚人在一个世纪后,仍有90%的人口追随胡斯派信仰,当然其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胡斯战争的结局并非童话……
    关于扬·杰式卡这位将军的含金量,四个字就够了“未曾一负”。
    从瞎了一只眼,到后来双目失明,扬·杰式卡指挥的所有战役,都取得了胜利。
    初战时,用400老农暴打波西米亚保皇党2000人。
    终局时,扬·杰式卡以自身损失200人,换取敌人1200人的战损。
    依托车垒+火器的战术,扬·杰式卡的军队兼顾机动性、火力、防御力,历次战斗中,自身损失往往仅有个位数或者十位数。
    这种依靠火力优势,痛殴旧时代骑士老爷的打法,恰好是现如今盖里斯所需要的。
    盖里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里,除去教书外,就是带着马尔万那些铁匠,不断地折腾火器。
    在这平淡的日子里。
    一支小小的卫队护送着两辆马车,自远方而来,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排左右的民兵。
    亚嫩的民兵,自然不是那两辆马车的护卫,事实上恰恰相反,他们是警惕那些护卫才与之一同随行。
    这支小小的卫队,出自马穆鲁克,是萨拉丁的亲卫。
    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奴隶是提供服务的人,而为主君提供战争服务的,一样可以是奴隶。
    埃及的苏丹、埃米尔,各路伊斯兰教统治者,强行将亚美尼亚人、突厥人、和科普特人的少年自他们的家庭中带走,以便其接受十数年如一日的训练,使之成为奴隶士兵。
    马穆鲁克与法兰克人的征召兵或骑士不同,他们确实是奴隶,但同样也确实是职业军人。
    这些人自幼训练、自幼洗脑、自幼便杀人……
    他们是主人手中最为锋利的双刃剑,能去征战四方,也能毫无顾忌的背主。
    而这么一支队伍,护送而来的便是巴利安的家属。
    ……
    在阿尔哈迪镇的甜品店中,气氛有些尴尬。
    盖里斯与伊莎贝拉并排坐着,而在他们的面前,则是玛利亚·科穆宁。
    出生于1154年的玛丽亚,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巴利安的压迫,如果说盖里斯在直面巴利安的时候,可以轻松拿捏。
    那么玛利亚则就纯粹多了,她审视盖里斯的目光,完全就是那种丈母娘打量女婿的状态。
    毕竟巴利安无非是伊莎贝拉的继父罢了,玛利亚却是伊莎贝拉的亲生母亲。
    审视着这对年轻男女间的一些细微神态,回忆起巴利安的描述,再加上两人间年幼时期的相处,玛利亚清楚,其实很多东西都已经不言自明了。
    “所以、你们私定终身了?”
    “咳咳……”
    玛利亚上来第一句话就放大招,哪怕是盖里斯,也差点呛到了。
    “没、还不至于。”
    “啧。”
    玛利亚流露出了遗憾的神情,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其实挺羡慕自己女儿的。
    如今的玛利亚年仅32岁,她是在17的时候,便生育了伊莎贝拉。
    贵族间的婚姻往往是冰冷的交换,而女人不过是获取利益的道具。她玛丽亚也只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玄孙女,约翰二世的曾孙女罢了。
    12岁的时候,正因为要嫁给耶路撒冷国王阿莫里一世,才被过继给东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作孙女,得到一个公主的名头。
    而伊莎贝拉呢,也是在几年前便被强迫与雷纳德的继子,也就是托伦的汉弗莱四世订婚。
    就结果而言,也许如今的局势对于伊莎贝拉来说,并非什么坏事。
    “我听说你打了汉弗莱一顿?”
    玛利亚对于自己女儿的那桩婚事相当不满,这种不满在汉弗莱主动向居伊夫妇俯首称臣后,更是压抑到了极致。按照玛利亚自己的某些来自东罗马传统的看法,反正她是坚持认为伊莎贝拉的继承顺位优先于西比拉的。
    这种传统叫生于紫室。
    伊莎贝拉的姐姐西比拉,是出生自阿莫里加冕为王之前,而伊莎贝拉则出身于阿莫里加冕为王之后。
    这种传统,意味着父母在身份高贵时生育的孩子,将会自小一直处于聚光灯下,并注定在王权中扮演重要角色。
    听着玛利亚的话语,盖里斯能够感受到其中玛利亚的雀跃,显然自己这位未来丈母娘,对汉弗莱吃瘪有着浓厚的兴趣。
    “没。”
    盖里斯能够看得出来,玛利亚听到自己否认时,其面容中流露出了不爽。
    “但我杀了斯蒂芬妮。”
    “咳咳……”
    这回被呛到的则是玛利亚了,一时间两人之间攻守形势逆转。
    便是玛利亚也未曾想过盖里斯会给出这么句话。
    但随即,玛利亚便恢复面部表情,强行镇定后平淡问道:
    “原因呢?”
    “她与我为敌。”
    盖里斯说完这几个字,他就看见眼前的这位贵妇人嘴角扬了起来,身子略微向后扬了扬,展露出惊人的曲线。
    “不错。”
    当玛利亚说出这句赞叹的时候,盖里斯确信这是发自内心的,甚至于她可能还觉得斯蒂芬妮死轻巧了。
    有一说一,盖里斯对东罗马的刻板印象再度加深了,仅仅是一个神态,玛利亚就向他展露了什么叫希腊老娘们。
    这帮子希腊贵族,是真不把贵族的命当回事,拜占庭式(byzantine)这个词,已经是这年头东罗马的刻板印象之集成。
    而玛利亚·科穆宁,所展现出的某些特质,丢在法兰克人贵族圈子里,甚至近乎于“歹毒”。
    “等时机合适之后,还是尽快举行婚礼吧,别整出什么婚前怀孕的丑闻。”
    来自丈母娘的催婚,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以至于伊莎贝拉,都主动过来牵起盖里斯的手提供“鼓励”。
    或者说,应该是施加压力才对。
    对此,盖里斯能怎么办呢?难道他要说,至今为止,自己其实还没去干过那种事吗?
    因此,除去一声不吭的点头外,盖里斯也没啥好说。
    而一旁的那些小鬼,哪怕他们各自端着甜品,但也没堵住他们的嘴,以至于都跟着起哄。
    在这间甜品店里,除去玛利亚外,还有伊莎贝拉四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
    ……
    【妇女和儿童加起来有 8000人,很快就被我们分开,基督徒的悲泣让士兵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多少守卫严密的妇女被亵渎,多少处女被羞辱,多少骄傲的妇女被夺去贞操,多少美丽的妇女被亲吻红唇,多少幸福的女人被弄得哭泣,有多少贵族纳她们为妾。】
    【有多少热情的男子为她们而疯狂,多少饥渴的男子因她们而满足,多少暴躁的男子得以发泄他们的激情。】
    ——穆罕默德·伊本·哈米德,记录于1187年
    萨拉丁确实品性高洁,他能大发慈悲的免费放出几千人不收赎金,但这不代表他麾下的那些士兵们能如此。
    事实上,在这段准备难民迁徙的过程里,强暴、掠夺、谋杀……并没有销声匿迹。
    当然,相较于1099年法兰克人攻破耶路撒冷时的所作所为,萨拉丁麾下的军队所干出的事,丢这个时代甚至谈得上一句“人之常情”。
    便是巴利安也是忍受着屈辱,制止了他麾下士兵们的拔剑。
    随着巴利安收集好足够的粮食,储备完饮水后,他近乎是以逃跑的态度,带领着身后的一万三千人离开了耶路撒冷。
    【犹大因为遭受苦难和极大的奴役,就流亡到外邦;她住在列国中,寻不着安息。追逼她的都在狭窄的地方追上了她。】
    ——《耶利米哀歌》1:3
    如今,他们这一万三千人,已经的背离故土的流浪之人了,他们回望耶路撒冷的城墙,仿佛依旧能听闻那来自撒拉逊人的讥讽。
    一时间,无数人悲泣、痛哭。
    “耶路撒冷啊,她的敌人得了优势,仇人获得胜利,都因她犯罪多端,而遭受了上主的惩罚;她的幼儿被掳去,在敌人面前作囚徒。”
    便是巴利安也忍不住感叹了起来,然后看向了身旁的一名骑士。
    “莫诺。”
    “在。”
    “你何必还要追随我呢?如今我已经罪孽深重了。”
    巴利安早就褪下了那件洗不干净的罩袍,换上了一件纯白的袍子。
    只是,无论巴利安怎么清洗自己的身子,他都能感受到那若有若无的血腥萦绕在自己鼻尖。
    至于那些已死的魂灵,更是时常发出他们的诅咒。
    “大人,您曾说要共赴地狱,可如今我觉得自己还是能拯救一下的。”
    “拯救?”巴利安一时间没能理解。
    现如今,依旧追随巴利安的士兵,只有五百人,这五百人来自于耶路撒冷的下层阶级。
    而依旧紧紧跟随着巴利安的骑士,更是只剩下了三名。
    其他那些被巴利安临时册封的骑士,无一例外都认为是巴利安背弃了他们。
    因为那些骑士们追随巴利安一同战斗,但他们的家族却还要面临巴利安的勒索。
    “大人,就如您所说的一样。”
    “我相信,仅仅由教士构成的教会不过是一堆行尸走肉,教堂也不过是一堆石头,真正的圣堂乃是人心的圣堂。”
    “那人心不是伊拉克略他们的人心,而是这一万三千人的人心。”
    巴利安看着这个年轻的法兰克人,他有些触动,他似乎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盖里斯的影子。
    他轻笑了一声,转而说道:“那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我复述的罢了。”
    “再过些日子,你就能亲眼见到那位了,见到那位预言了今日这所发生一切的先知。”
    “那有形的圣殿,岂能抗拒岁月的侵蚀?终有一日,必将倾颓,化为尘土。”
    “然而,那无形之圣殿,必将在信者心中重建,世世代代相传不息。”
    “他的父已向他启示:在这残破的地上,将有一颗明珠闪耀,祂的光辉将普照万邦,照亮世界每一隅。”
    “他的父亦向他宣告:有一大国将于此地崛起,不再是昔日贵族的纷争尔虞,而是天国降临的预兆。”
    “此国必以清洗世间罪恶为其天命,但若其偏离正道,腐朽堕落,必然崩解。”
    “然而,在那日到来之前,吾等将推开天国之门缝,步入一个新的世代,在那个世代里:人人皆温饱,疾病得医,瘟疫远避。”
    伴随着巴利安的话语,甚至于连天上的乌云,也都散去。
    一时间阳光普照大地,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希望。
    那些跟在巴利安身旁的难民们,似乎都要将这一幕视为神迹,接连画起十字。
    “莫诺,你不是耶路撒冷本地人吧。”
    “我其实只是个朝圣者罢了。”
    “那你这段日子的经历,可真是……”
    “令人所料不及,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经过几句闲聊,看着快要集结完毕的难民,巴利安翻身上马,准备去指引队伍前进的方向。
    就在这时,莫诺突然喊道:
    “大人!有个问题。”
    “怎么了?”
    “我们要前往何处?”
    “我们将前往迦南。”
    【所以我决定要领你们脱离埃及人的困苦,往客纳罕人、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齐人、希未人和耶步斯人的地方去,那是流奶流蜜之地。】
    ——《出埃及记》3:17
    ……
    从耶路撒冷抵达外约旦其实没多远,百公里不到的距离罢了。
    因此,在准备了五日左右的粮食后,这一万三千人的行军队伍,也就开始了移动。
    整体来说,这个过程还是相对平稳的。
    在快要靠近亚嫩河谷的时候,巴利安更是向所有难民们宣布迦南将至,在那里将会有食物与清水,没有萨拉丁的大军来敢于侵犯。
    而他在出发之前,也早已派遣了骑兵去通知阿尔哈迪镇。
    由于这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早在半年多前。
    盖里斯同巴利安做出预言之后,他也就开始为今日的情况开始进行准备了。
    在过去的这半年里,也就是春收之后,盖里斯不仅没有对外卖出去哪怕一粒的粮,反而是还要一直加大采购力度。
    这个采购方向,不仅是当地的农民,还包括了来往的商队,也就是扎伊德他们。
    在这个贸易的过程中,盖里斯是以尼罗河地区,近乎2.5倍的价格来疯狂囤粮。
    虽然说2.5倍的价格,在这个时代的贸易中并不是很突出,可考虑到小麦是大宗商品……这其中的交易额,属实有些吓人。
    若非亚嫩河谷自己还能产出商品,靠着各种方式,想尽办法去挣过往商人的钱。
    就包税人家庭爆出来的那些金币,还真不够盖里斯这样敞开了的。
    当然,即便如此,盖里斯还是觉得有些太极限了,因为巴利安那家伙,居然带了足足一万三千法兰克人来到外约旦!
    这个数字,已经庞大到足以改变外约旦地区的人口比例!
    可以说,如果能够消化好的话,那么外约旦地区将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迎来一次腾飞。
    但如果没能消化好,或者这个过程中发生矛盾、饥荒、瘟疫的话,那么又将是一次巨大的灾难。
    接到巴利安消息后,刚刚结束秋耕的亚嫩郡还有卡拉克郡,都被动员了起来。
    数以千计的人员,在教团圣武士们的指挥下,分成一个个团体,转运着粮食,调集着衣物,并且修筑起更多的房屋。
    为这一万三千人的到来,紧锣密鼓做出各项准备。
    现如今,亚嫩郡的体系,已经可以明确分出两套班子了。
    一套是议会体系,通过各村的内部推选,使得他们将权力与意见向上集中,最终在郡议会上达成意见一致。
    又因为议会里存在各村落的议员,因而能将来自上层的命令传递下去。
    这个过程在日后的历史中,势必会变得凸显地方保护主义,变得官僚化、扯皮化、形式主义化……
    但就目前来说,在盖里斯还在亚嫩的这几年里,由于他本人的高度威望,运转起来还是足够流畅的。
    另外一套则就是教团体系。
    与清晰明确,是从下而上民主集权的议会体制不同。
    盖里斯的教团体系,其实要复杂的多,不仅存在着教士与帕拉丁的区别,还有着教团中央与地方司铎之间的复杂关系。
    只能说,就结果而言,那些散出去的教士与帕拉丁,都在一齐服从着盖里斯,协助盖里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底层民众,一同迎接这次的难民潮。
    正因为有着充足的准备,当巴利安再度见到盖里斯的时候,他流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在盖里斯的身后,数量马车上装着打手大量保暖用的布匹,确保够这一万三千人吃上两天的口粮,还有作为燃料的木炭或木材以及一批珍贵万分的药品。
    在那些亚嫩民兵的帮助下,莫诺带着士兵还有难民们,开始修建临时的营地。
    锅被支起,食物的清香渐渐弥漫。
    这么一个一万三千人规模的营地,纵横起来至少也达到了四百米宽,在这个时代是颇为艰难的工程。
    为了确保秩序,老人孩子们单独一个营地片区,女人们一个单独的营地片区,而男人们同样一个营地片区,病人们也被集中起来隔离作为一个片区。
    而盖里斯,也能感受到巴利安的变化。
    若说第一次相见的巴利安是一位豪爽的骑士,充斥着洒脱与对耶路撒冷未来的担忧。
    那么如今的巴利安,却表露出一股知天命的意味。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当行的路我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
    面对巴利安的话,盖里斯的回应是: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你存留。”
    一章顶三章,因此800月票的加更,我也已经完成了。目前还差900月票和1000月票的加更。
    (本章完)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