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77.第77章

77.第77章

    乾隆闻言,眉头紧锁,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怒不可遏地质问道:“竟有这等事?小燕子,你快说,那女子究竟是谁?为何会如此大胆?”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直视小燕子的内心。
    小燕子站在一旁,吓得脸色苍白,双手紧握,说话都结巴了:“她……她是我在民间认识的,可能看我如今过得好了,就想来捞点好处,没捞到就……就乱来……”她的眼神闪烁,不敢直视乾隆,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她心里其实明白得跟明镜似的,那个滋事的人正是紫薇,那个真正的格格。紫薇的出现,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她平静的生活,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一想到要是说出真相,不仅富贵没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之前和令妃闲聊时的情景,自己曾开玩笑说不是真格格,令妃当时脸色就变了,严厉地告诫她:“皇上既然认你为格格,那你就是真的,要深信不疑,否则,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
    小燕子想到这里,心中不禁一阵颤抖,她已经习惯了宫中的荣华富贵,享受着所有人的宠爱和尊敬。现在心里乱成一团,既害怕失去这些宠爱,又害怕死亡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她。她抬头望向窗外,宫墙高耸,仿佛将她困在了一个金碧辉煌的牢笼里,让她无法逃脱。
    皇后见状,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趁机进言道:“陛下,臣妾虽在深宫之中,但也听闻大炎的威名远扬。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两国之间的纷争,后果不堪设想。幸好臣妾及时劝阻,才平息了大炎女王的怒火。但这样的事情绝不能有第二次,如果还纵容还珠格格胡作非为,必将引来大祸。”
    皇后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和担当,她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她继续说道:“臣妾深知还珠格格深得陛下宠爱,但国家大事,容不得半点疏忽。臣妾身为皇后,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就算陛下因此责怪臣妾,臣妾也毫无怨言。”
    皇后的话说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让乾隆不禁为之动容。以前乾隆或许还会嫌忠言逆耳,但如今因为皇后有李清歌这样的女儿,威震四方,乾隆就算不想听,也不得不听进去。李清歌,这个名字在乾隆的心中仿佛有着特殊的分量,她的手段狠辣,连东瀛都被她灭了国,这样的女子,如何能不让人敬畏?
    乾隆仔细一想,觉得皇后的话很有道理。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落在小燕子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和愤怒。他瞪着小燕子斥道:“大炎女王,朕都要敬她三分,你怎敢让人去破坏她的迁坟?你可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如果不是皇后及时发现并制止,你的命早就没了!你不仅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还埋怨皇后对你严厉吗?”
    小燕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只是低着头,默默地承受着乾隆的怒火。她知道,无论她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也无法消除乾隆心中的疑虑和愤怒。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来。
    乾隆见状,怒喝一声:“住口!”接着又说:“朕太过溺爱你了,以至于你不知天高地厚,连人伦纲常都忘了。皇后是你的嫡母,能教导你是你的福气!你现在立刻回漱芳斋反省去,学不好规矩就别想出来!”
    小燕子闻言,心中一阵苦涩,她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惹怒了乾隆。她默默地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宫殿。她的背影在阳光下拉长,显得孤单而落寞。她知道,自己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必须学会在这个复杂的宫廷中生存下去。
    而皇后则看着小燕子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她知道,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了,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她必须时刻警惕,不能让小燕子再有机会破坏她的计划。而李清歌,这个威震四方的女儿,将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宫殿外,阳光依旧明媚,但宫廷内的暗流涌动,却让人心生寒意。小燕子和皇后之间的较量,以及李清歌那不可小觑的力量,都让这个宫廷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而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小燕子一脸愕然,那张清秀的脸庞瞬间变得煞白,仿佛冬日里突然遭遇寒风侵袭的娇弱花朵。她的眼眸中闪烁着不可置信的光芒,紧紧盯着眼前那个曾经对她百般宠爱的皇阿玛,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疑惑与不解。
    “皇阿玛,您这是怎么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以前皇后娘娘总是找茬,我一闹腾,您就立刻责怪皇后。现在怎么不管用了呢?难道是被皇后娘娘给迷惑了吗?”她心里嘀咕着,满是不解和委屈。小燕子紧咬着下唇,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声,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渐渐蒙上了一层水雾。
    皇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她暗自得意地想:“这丫头,今天总算是知道我的厉害了,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嚣张!”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但随即又恢复了平日里的端庄与温婉。皇后又想了想,心中暗自盘算:“这才只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宫里日子长着呢,我有的是时间慢慢收拾你。”
    小燕子又能怎么办呢?她孤零零地站在大殿中央,四周是冷漠的宫墙和高高在上的皇族成员。她深知,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即便乾隆心疼她孤苦无依,但在国家大事、祖宗基业和皇族的安危面前,这些都得靠边站。她无奈地叹了口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来。最终,她只好含着眼泪,低着头,默默地跟着嬷嬷们去学习那繁琐而枯燥的宫廷礼仪。
    经过这么一遭,小燕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她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五阿哥身边的格格了,而是开始学会在这个充满算计与斗争的宫廷中生存。而皇后,在经过这次事件后,也彻底领悟了宫斗的精髓。她坐在华丽的凤座上,眼神深邃而睿智,心中暗想:“有时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只要耐心等待,对手自然会露出破绽。”
    乾隆刚处理完小燕子的事情,心情有些烦闷。他想着去府库里找些书画来解闷,却没想到一路上却听到了不少流言蜚语。那些宫女和太监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着关于大炎女王李清歌的种种传言。
    “你们听说了吗?”一个宫女神秘兮兮地问,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八卦和兴奋。
    “什么啊?”另一个宫女好奇地问,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要错过什么重要消息似的。
    “大炎女王来京城了,住在驿馆里,听说晚上还跟十几个美少年玩得很开心呢!”第一个宫女压低声音说道,她的脸上露出一抹暧昧的笑容。
    “哎呀,这怎么受得了啊?”第二个宫女惊讶地捂住了嘴,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可置信的光芒。
    “这有什么,人家女王欲望旺盛,自然不怕累。”第一个宫女笑着调侃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蔑和嘲讽。
    旁边的太监也忍不住插嘴:“女子应该守贞洁才对,怎么能这样?”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满和愤慨。
    “你懂什么,女王尊贵无比,哪里是我们这些凡人能比的?三宫六院,七十二男妃,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第二个宫女反驳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羡慕和嫉妒。
    “我听说她私生活特别乱,玩的花样可多了,简直让人不敢想象。”第三个宫女咂了咂舌说道,她的脸上露出一抹鄙夷的神色。
    “嘘,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第二个宫女赶紧提醒道,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但第三个太监却不以为意:“怕什么,她都能做得出来,我们说说又怎么了?女子就应该温婉贤淑才对,怎么能这么无德?”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和不满。
    “真是太过分了!这种丑事都敢拿出来说,还扯上迁坟的事情,简直是大不敬!”第一个宫女愤怒地斥责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义愤填膺。
    “幸好她身世不明,不然祖宗的脸都要被她丢尽了。”第四个宫女补充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庆幸和嘲讽。
    乾隆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心里那个火啊,直往上窜。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而可怕,仿佛要爆发出一场惊天动地的怒火。他把李清歌当成宝贝一样疼爱的女儿,怎么能被这些人如此诋毁?他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愤怒和痛心。
    李玉在一旁看着乾隆的脸色越来越差,心里也慌了起来。他深知乾隆的脾气和性格,知道这场怒火一旦爆发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想找个机会开溜,避免被这场怒火波及。
    然而,乾隆却突然厉声喝道:“李玉!”他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让李玉吓得浑身一颤。
    “立刻去把这些人的嘴给我撕了!再重责五十大板!要是再有人敢胡言乱语,格杀勿论!”乾隆的声音里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决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要将那些敢于诋毁他女儿的人碎尸万段。
    “是!”李玉虽然心里犯嘀咕,但也不敢违抗皇命。他赶紧跑去执行了乾隆的命令,心中暗自祈祷这场风波能够尽快平息下来。
    乾隆看着李玉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一些。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轻易被情绪所左右。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和皇族内部的纷争。
    然而,对于李清歌的传言和流言蜚语,他却无法置之不理。他深知这些传言对李清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让他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怒。他决定亲自去驿馆看望李清歌,了解她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女儿是清白的、尊贵的,不容任何人诋毁和侮辱。
    在紫禁城的深处,阳光透过斑驳的琉璃瓦,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却似乎照不进乾隆皇帝的心中。他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烦躁与忧虑。以前,对于外界如何编排、抹黑那个名叫李清歌的女子,他或许还能置身事外,甚至在某些时候,那些流言蜚语还成了他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李清歌,那个曾经被他忽视的女子,竟是他血脉相连的女儿。
    “孩子不教育好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是老师懒惰。”这句古话在乾隆的脑海中反复回荡,如同锋利的刀刃,一下下切割着他的心。他想象着李清歌在那些流言蜚语中孤独无助的身影,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愧疚与愤怒。特别是那个宫女四号的话,像一把锥子,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窝。“不知道哪里来的野孩子,让金家祖宗都跟着丢脸”,这话不仅刺痛了他作为父亲的尊严,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李清歌,这个并非从小养尊处优,却在逆境中坚韧成长的女子,她的身上流淌着爱新觉罗家的血液,是真正的凤子龙孙。乾隆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她在风雨中挺立的身影,那份不屈与坚强,让他既心疼又骄傲。然而,当这些流言蜚语如洪水般汹涌而来,试图淹没她的清白与名誉时,乾隆知道,他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他是个极要面子的人,曾几何时,一句“清风不识字”就能让人陷入文字狱的深渊,更何况这些直接往他脸上抹黑的流言呢?乾隆的拳头紧紧握住,指甲几乎嵌入了掌心,他下定决心,要彻查此事,还李清歌一个清白。
    然而,当他下令彻查,希望找到那个造谣的元凶时,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始作俑者,竟然是他自己!是的,自从李清歌建立了大炎,登基成了明德女王后,他和那些前朝的老臣子,在背后偷偷地说过不少她的坏话。那些话,像毒箭一样,射向了无辜的李清歌,也射向了乾隆自己。
    黄谣,这个在古代如同噩梦般的存在,一旦沾上,便难以脱身。乾隆深知,女子的贞洁名声,如同男子的命根子,一旦受损,便难以挽回。他想象着李清歌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听到那些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她的心中该是如何的煎熬与痛苦。他更怕的是,李清歌会因此生气,然后不辞而别,到时候,大清的江山还没人继承,她就已经离他而去。
    乾隆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自责,但他又不想承认是自己的错,于是,他把这股怒气转移到了臣子们的头上。他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向殿外,对着守候在一旁的和珅,语气中满是讥讽与愤怒:“和爱卿啊,你看这京城里流言四起,都说大炎女王德行有问题,这件事你可得给我办好了!”
    和珅闻言,心中一惊,他抬头看向乾隆,却发现乾隆的背影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和珅知道,乾隆这是在借题发挥,但他也明白,这件事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恭敬地行了一礼,低声说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力而为,查清此事,还女王一个清白。”
    乾隆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和珅退下。他站在大殿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对李清歌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皇帝的考验。他必须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既要保住皇家的颜面,又要还李清歌一个公道。
    然而,流言蜚语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乾隆的想象。即便他下令严惩那些造谣的宫女太监,也无法阻止流言的蔓延。它们像野火一样,在皇宫内外迅速燃烧,将李清歌的名声烧得面目全非。
    乾隆在宫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他想起李清歌进京时的情景,那时,她还带着一丝青涩与羞涩,却已经展现出了不凡的气质与才华。他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流言蜚语会逐渐消散,没想到,它们却像恶魔一样,紧紧缠绕着李清歌,让她无法脱身。
    他更担心的是,李清歌会因此受到伤害,甚至会对他产生怨恨。他不敢想象,如果李清歌真的因此离开了他,他的生活会变得怎样。他需要一个解决办法,一个既能保住皇家颜面,又能让李清歌心安的解决办法。
    然而,这个问题,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乾隆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知道,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对李清歌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父亲的考验。他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尽力去弥补过去的错误,去挽回李清歌的心。
    于是,乾隆开始行动了。他一方面派和珅去彻查此事,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他知道,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对李清歌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皇帝的考验。他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去承担起一个父亲、一个皇帝应有的责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乾隆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件事上。他亲自审问那些被怀疑的宫女太监,试图从他们的口中找到线索。他也派人去大炎,去了解李清歌的真实情况,试图找到那些流言蜚语的破绽。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些流言蜚语,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李清歌紧紧地包裹在其中。无论他怎么做,都无法完全摆脱它们的影响。乾隆开始感到绝望,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还李清歌一个清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让乾隆重新看到了希望。原来,那些流言蜚语的源头,竟然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员,他因为怀恨在心,所以故意散布谣言,试图破坏李清歌的名声。
    乾隆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下令将那个官员捉拿归案,并严加惩处。同时,他也派人去大炎,向李清歌解释清楚这一切,并表达了他的歉意和关爱。
    当李清歌收到乾隆的信时,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她知道,这场风波,终于要结束了。她也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那就是她的父亲——乾隆皇帝。
    在这场风波中,乾隆和李清歌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彼此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场风波中得到了化解。他们开始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亲情和缘分,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而这场风波,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它让他们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相处时光。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共进,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和传奇。
    凤还巢之帝女归来
    李清歌刚离开不久,那座繁华而又复杂的京城里,就像被一阵无形的风吹过,开始流传起各种风言风语。这些流言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虫,虽然微小,却在黑暗中闪烁,引人注目。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那位权倾一时的和珅。
    李清歌,这个名字在京城中并不陌生。她是一位传奇女子,南边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她以一己之力,将大片原本不属于大炎国的土地收归国有,为国家的疆域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她的功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方的天空,也让和珅这样的权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和珅,一个心思深沉、手段毒辣的男人,他怎么会允许一个女子,尤其是李清歌这样的女子,威胁到他的地位呢?更何况,李清歌在南边的行动,让他损失惨重,那些原本可以流入他口袋的财富,如今却成了国家的资产。这让他对李清歌的恨意,如同江水般滔滔不绝,难以平息。
    当李清歌带着南边的胜利果实回到京城时,她并没有选择低调行事,而是当着众人的面,一巴掌就扇在了和珅的脸上。那一巴掌,清脆响亮,不仅打在了和珅的脸上,更打在了他的心上。那一刻,和珅对李清歌的恨意达到了顶点,他发誓要让她付出代价。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对大炎国的女王,也就是李清歌的母亲,那是相当的不待见。这让他看到了机会,一个可以讨好皇帝,又可以报私仇的机会。他开始暗中策划,想要败坏李清歌的名声,让她在京城中无立足之地。
    他派人偷偷盯着李清歌的住处,只要她一有动静,那些流言蜚语就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传播开来。有人说她南边之行是为了中饱私囊,有人说她与叛国有染,更有人说她心怀不轨,想要篡夺皇位。这些流言蜚语,如同一把把无形的刀,狠狠地刺向李清歌。
    然而,乾隆皇帝对于这些流言,心里却是明镜似的。他知道这些流言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当他看到和珅那得意洋洋的表情时,心中更是明镜高悬。他笑呵呵地问和珅:“这些都是你搞出来的吧?”
    和珅一听,心中那个美呀,他赶紧谦虚地说:“奴才哪敢贪功啊,都是皇上您英明神武,洞察秋毫。”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奉承和讨好,但乾隆皇帝却只是笑了笑,那笑里带着几分讥讽。
    “英明?你倒是挺会看风向的。”乾隆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冷意,“知道朕不喜欢女主当政,就顺着朕的心意,使劲儿往那女王身上泼脏水。她要是知道了,能饶得了你?”
    和珅一听这话,吓得脸色都白了。他连忙表忠心:“奴才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皇上让奴才往东,奴才绝不往西,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的声音中带着颤抖和惶恐,显然是被乾隆皇帝的话吓到了。
    乾隆皇帝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但反而笑了:“好一个‘粉身碎骨’!你倒是挺忠心的嘛!”说完,他脸色一沉,一巴掌又扇在了和珅的脸上。这一巴掌,比李清歌的那一巴掌更重,更狠,直接让和珅的脸瞬间肿得跟桃子似的。
    和珅跪在地上,连连请罪。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惶恐,不知道乾隆皇帝为何会突然发怒。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奴才真的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求皇上您给指条明路,就算死也心甘。”
    乾隆皇帝冷哼一声,目光如炬地盯着和珅:“你知不知道大炎女王是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和珅回答得飞快:“当然知道,那是咱们大清的敌人,叛国的女贼头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清歌母亲的蔑视和仇恨。
    然而,乾隆皇帝却冷笑一声,说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她是朕的亲生女儿,皇后的骨肉!”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全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这个惊天秘密。和珅更是吓得脸色煞白,声音都抖了:“皇……皇上您的女儿?这……这怎么可能……”
    乾隆皇帝看着和珅那惊恐的表情,心中涌起一丝快意。他缓缓道出缘由:“当年朕的五公主早逝,下葬不久后,尸体竟然不见了。朕和皇后都以为是被盗了,没想到她是假死,被金家救了。直到后来重逢皇后,滴血认亲,才真相大白。”
    和珅听完,吓得魂飞魄散。他磕头如捣蒜,声音中带着哭腔:“皇上息怒!奴才无知,冒犯了天颜,求皇上饶命啊!”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后悔,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闯了大祸。
    乾隆皇帝看着和珅那惶恐的样子,心中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他虽然怒气未消,但念在和珅是无心之过,也就没真的杀他:“要不是看在你无知的份上,早就把你推出去斩首示众了!还容你在这里狡辩!”
    和珅一听这话,又是害怕又是庆幸。他连连磕头谢恩,心中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轻易招惹李清歌了。他知道,这个女子,不仅是他无法企及的高度,更是他无法触碰的逆鳞。
    而李清歌,对于这一切却浑然不知。她正忙着处理南边的事务,对于那些流言蜚语,她并不在意。她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别人的口舌,无法阻挡她的脚步。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一切。
    在李清歌的忙碌中,时间悄然流逝。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已经被乾隆皇帝揭开;她更不知道,和珅因为她的身世,而吓得魂飞魄散。她只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她要为这片土地,为这个国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乾隆皇帝,看着李清歌那坚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女儿,是他和皇后的骄傲,也是大炎国的骄傲。他相信,总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实力,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京城中的流言蜚语,还在继续传播。但那些流言,已经无法对李清歌造成任何影响。她就像一朵在风雨中傲然绽放的花朵,用自己的美丽和坚韧,诠释着生命的真谛。而那些曾经试图将她踩在脚下的人,最终只能成为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和珅看着李清歌那越来越高的地位,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与她抗衡,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他开始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再轻易招惹是非,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处理国家事务上。
    李清歌和和珅的故事,就这样在京城中悄然上演。他们的恩怨情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无论人们如何评论,他们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李清歌,这个传奇女子,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和珅,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收敛和成长。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清歌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女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炎国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而和珅,也在她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和稳重的臣子。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珅的心中如同被千钧巨石压着,沉甸甸的,惧怕如同寒冰般侵蚀着他的每一寸肌骨。他深知,自己一不小心就可能触怒了那位高高在上的乾隆爷,给皇家带来前所未有的麻烦。这种恐惧,让他几乎无法呼吸,只能小心翼翼地揣测着皇上的心思,试图在这危机四伏的宫廷中寻得一线生机。
    养心殿内,烛光摇曳,乾隆爷的面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冷峻。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和珅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视皇上的眼睛。他只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和珅,你可知罪?”乾隆爷的声音冷冷地响起,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冰冷。
    和珅浑身一颤,连忙磕头如捣蒜:“奴才知罪,奴才知罪。求皇上开恩,饶了奴才这一回。”
    乾隆爷冷哼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你闯下如此大祸,朕本应即刻要了你的性命。但念在你往日的苦劳上,朕姑且饶你不死。不过,活罪难逃。这祸是你闯的,你得自己收拾干净。要是收拾不好,就等着提头来见吧!”
    “是,是。”和珅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应承。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这个局面。
    乾隆爷又补了一句,声音冷得像从地府传来的一样:“还有,大炎女王的真实身份是皇家的绝密,就连老佛爷都不知道。你要是敢泄露半个字,不光你活不成,钮祜禄氏全族都得跟着遭殃,明白吗?”
    和珅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他连忙磕头保证:“奴才绝不敢!一定想尽办法消除流言,绝不会损害大炎女……哦不,五公主的清誉。”他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知道这个秘密的分量有多重。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造谣容易辟谣难。和珅一出养心殿,就赶紧派人去美化李清歌的形象,用尽了好话。但流言还是像野火一样烧得越来越旺。之前抹黑得太狠了,就算和珅权势再大,也挡不住这势头。他几次想清理流言,结果却越弄越糟,李清歌的名声反而更坏了。
    和珅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流言越传越广,却束手无策。
    乾隆爷得知这一情况后,火冒三丈。他又把和珅叫来一顿臭骂,还赏了他五十大板。和珅被打得屁股开花,身心俱疲。他趴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
    乾隆爷看着和珅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怜悯。他知道,如果李清歌的名声不清白,倒霉的可不止和珅一个人。整个爱新觉罗皇族都得跟着遭殃。李清歌说不定还会因此心生怨恨,拒绝接受禅位。到时候,就算皇后求情保住他的命,子孙后代也难免遭殃。
    为了皇族的存亡大计,乾隆爷不得不下狠手。他把“大炎女王”这四个字和文字狱扯上关系,颁布了一道严厉的旨意。从此以后,谁要是敢说李清歌的坏话,轻的丢官流放,重的抄家灭族。
    这道旨意一出,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知道,乾隆爷这次是真的动怒了,谁也不敢再轻易触碰这个禁忌。
    然而,尽管乾隆爷三令五申、严刑峻法,还是有人不信邪、铤而走险。这些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把女人当成生孩子的工具和泄欲的对象。他们觉得女人掌权就是天大的笑话,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这些人私下里议论纷纷,甚至公然嘲笑李清歌。他们的话语充满了恶意和诋毁,仿佛要将李清歌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乾隆爷一听这话就来气。他怒不可遏地下令彻查此事,将那些敢于诋毁李清歌的人一一揪出来严惩不贷。革职、杖责、抄家、流放、斩首……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受罚的人里头有朝廷重臣、皇族宗亲,连铁帽子王都没能幸免。
    铁帽子王啊,那可是世袭的爵位,尊贵得不得了。乾隆爷虽然不能直接削他的爵,但可以换个人当王。于是他就找了个借口说这位铁帽子王犯了大不敬之罪,把他的王爵给撸了,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继位。而他自己,则被发配到新疆去种哈密瓜了。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整个朝廷和后宫都人心惶惶的。大臣们和嫔妃们生怕哪天就轮到自己了,都夹紧了尾巴做人,不敢再轻易议论李清歌的事情。
    而李清歌本人,对于这一切却浑然不知。她正忙着在南边处理政务,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和宫廷斗争并不感兴趣。她只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分心。
    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这场因她而起的风波已经席卷了整个朝廷和后宫。她的名声和地位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过,她并不在乎这些虚名浮利,她只在乎自己能否为大炎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乾隆爷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他知道,这场风波的根源在于自己和李清歌之间的身份纠葛。如果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和方式来公开李清歌的真实身份。


同类推荐: 赘婿复仇,麒麟上身,我无敌了!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我在荒岛肝属性董卓霸三国网游:什么法师!你爹我是火箭军雷电法师Ⅱ异界变身狐女多情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