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99章 皇权是怎么被限制和架空的

第299章 皇权是怎么被限制和架空的

    第299章 皇权是怎么被限制和架空的
    大明的人口流动性还是太低了,让信息的流通速度也降低了很多。
    再加上皇权不下县,一个州县有正式编制的官员不过四个人罢了,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有的县连这四个官员都凑不齐。
    所以这几个官员要是勾结在一起,那县里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而他们只要再勾结上级,就能把当地是否有灾情的事情给掩盖下来。
    而往中央上奏疏,一直到中央批复,这中间经手的只有十几个人罢了,这十几个人分布互相相隔百里或千里,减免赋税的消息根本传不到底层,地方官也能提前把消息拦截下来。
    虽然朝廷还有邸报这种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但版面有限,流通范围也有限,像一个州县遭灾的事情根本没有资格上邸报。
    再加上明朝中期官场风气渐渐败坏,民间奢靡享乐之风兴起,官员们想办法贪污搞钱已经挺多了
    所以只要胆子够大,这种谎报灾情的事情风险比想象中要小的多。
    晚朝结束之后,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京城都哗然了,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这还只是在北方四省倒查三年,就查出十几个地方的官员谎报灾情,还有几个地方的官员在灾时征税,那要是把范围扩大到全国,那能查出多少地方官有问题啊!
    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们的上级和监察机构的官员肯定也会受到牵连,这个人数就得上几百了
    所以很多人都慌了起来,但他们也没办法说什么。
    朱厚烇给出的证据太扎实了,朱厚烇因此做出的决定也无可指摘。
    能在大明为官的人哪个不是饱读圣贤书,圣贤书里可没教他们这么残民害民的,他们越是整日里把仁义道德、广施仁政,爱民如子挂在嘴边,那这道回旋镖返回来击中他们的时候就打得他们越痛,越不敢说什么.
    皇家集团也发动了宣传力量,旗下的几家报纸长篇累牍的报道着这件事的进展,弄的是人尽皆知,而且这些消息还以京城为中心在急速的往周围扩散
    这个时代的民政部门还没有太高的保密意识,这些报纸把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的关于此案的行动都搞得清清楚楚,直接刊登在报纸上,让百姓们都能看到这四个机构在处理此案的积极性.
    有对比,就肯定有伤害,动作慢的,处理消极的部门直接被骂惨了,这也是这些部门第一次经受这种强度的媒体监督,他们也因此感受到了切实的舆论压力.
    面对这么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些部门的主官们还是要脸的,而且这个时代名声和声望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样毁了那就全完了,这些部门的主官也犯不着为了一些不认识的官员而让自己的名声和声望受影响。
    所以这四个部门在舆论的压力下都加快了处理这个案子的速度,锦衣卫都已经到各地抓人去了
    这一件事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朱厚烇。
    之前盐业战争朱厚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他在商场上的狠辣,但这件事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他在政治上的狠辣
    “荆王是在通过这件事告诉天下众臣,他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啊!”梁储负手而立,站在栏杆旁看着外面雨中的景色.
    屋内有淡雅的琴声传出,也充满了阵阵茶香.
    “荆王不仅不好糊弄,而且还很勤奋呢.”杨一清依靠在软榻上欣赏着美人弹琴
    他们正在一个酒楼的三楼,整个三楼也只有他们
    “唉——”梁储叹了口气,“大明出了荆王这样的人物,还这么年轻冲动,也不知道是不是社稷之福啊.”
    杨一清面色微动,没有说话,他听出了梁储的潜台词——荆王的出现不是社稷之福。但不得不说朱厚烇这样的人出现监国的位置上,已经触及到文官们最根本的利益了
    要说清楚这件事,就要讲一下文官们在大明是如何制衡甚至是架空皇帝的。
    权力是要靠人来实现的。
    皇权再至高无上,你一天能批几本奏折?能见几个基层官员?
    真像祖龙那样每天看一百二十斤奏疏,像朱元璋每天早朝圣心独裁几十件政事,哪个文官能制衡你?更别提架空了。
    但是像祖龙、朱元璋这样超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皇帝都是凡人,他们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守成皇帝的意志也远不及他们的祖先。朱元璋每天早朝独断几十件事。后来的皇帝就只能拿前天内阁写好的条子照本宣科的批红,甚至连批红都让宦官代劳了.
    这能不被文官架空吗?
    而文官作为制度的解释者,又特别擅长切香肠式夺权。任何有利于他们的变革,都会被冠以祖宗成法之名保留下去。不利的则都是恶政,一定要拨乱反正。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这个矛盾特别突出。明朝只从小户选后妃、驸马的制度,实质上禁绝了外戚参政的可能性。
    靖难之后把宗室当猪养,土木之后武臣兵权逐渐被督抚道侵蚀,共同造成明朝中后期严重缺乏对文官集团的制约力量。
    明代文官集团的膨胀,并非直接挤压、限制皇权,而是隐性地架空皇权。
    明朝的皇帝权力是很大的,拥有近乎无限的人事权,比如崇祯在位17年有19任首辅,换了50多位大学士,但他的人事招募池里有且只有文官,无论换多少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文官通过科举建立的师生、同年纽带,使得皇帝很难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人事权力。
    就像朱厚烇要严查谎报灾情之事,他只能通过文官们掌握的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去查,他也知道这三个部门肯定有不少人与此案的案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也没办法,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权力无非人、财、事。
    没有实质性的人事权力,自然也就没有实质性的财政权。
    (本章完)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