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光宗耀明 303.第303章 君臣共治

303.第303章 君臣共治

    第303章 君臣共治
    国情自然在随时间而变化着,眼下众人无非还琢磨着皇帝话里的深意。
    汪应蛟不在乎那个,他认为皇帝说得对,说得实在。
    “若说有不同,臣以为最大不同便是水利善政!臣昔年巡抚天津,田地草莽丛生,地方百姓说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臣琢磨着,这是缺水。其后便率百姓开垦水田五千亩,亩产虽只四五石,却总比荒着好。改任保定后,奏请卫所垦荒,得田七千顷,天津军饷为之大缓。”
    听起来像是在表功,但汪应蛟想指出的正是朱常洛说的那个基本点:学以致用,皇帝和百官都应认识到国之存在是要先为民。
    “这水利善政,使如今大明田土实产粮食多了万历年间不少。但臣以为,量还是不够。”汪应蛟眼睛亮晶晶的,“设若大明处处水利常兴,以百姓之勤恳,何愁地少人多?何愁财计?”
    说罢朝贺盛瑞拱了拱手:“工部宜再接再励。之前只是各府州县内清理整治了一些河湖沟渠,已经有了大用。再有大成效,该琢磨着有哪些地方如同都江堰一般,建成便能福泽千里之大水利。”
    “这点提得好,可以谋划。”朱常洛表达了赞许,随后补充道,“都知道水利是利国利民的,但君臣治国,以往为何不能有计划有阶段地持续去做?兴修水利要钱,朝廷不能每年都拨专银来修好水利,修不好水利,赋税又增长不了,朝廷仍是没钱。”
    他看了看众人,缓缓说道:“朕御极之初不言蠲免,而后厉行优免和商税,无非开源节流,让手头的钱宽裕一些。需借支内帑朕从不推诿,钱用在何处朕却定要有主张,这都是为了当好这个皇帝,一点点来改变财计艰难的困境。”
    最后看着贺盛瑞:“如今汪司农所言,工部自然为难。岁入有限,水利大工程耗费颇多,始终还是没脱了财计艰难四字。”
    贺盛瑞点了点头:“想必大司农也想过如何再开源。”
    他管支出管工程可以,但怎么让朝廷增加收入,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汪应蛟提出水利这个切入点,要说的则是另外一个不同:“若再说一处不同之处,那便是官绅厉行优免了。若说开源,这自然是最大财源。臣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请再改优免则例,却不免有祸乱之忧。臣愚钝,想不到好法子。”
    萧大亨不免看了看自己施政院这个户部尚书……真敢说啊。
    但朱常洛最希望有人能说出这一点不同。
    泰昌朝目前最大的成就,当然是给官绅优免的膨胀势头先刹了刹车。
    为此,也付出了大规模增加官员数量和待遇的代价。
    汪应蛟敢在这里说他肯奏请搞这件事,传出去当然是“举世之敌”。
    但他说这会有祸乱之忧,那也是实情。
    大家不约而同想着此时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皇帝要树立这份威望,便是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汪应蛟这属于提前站队?
    “说穿了,是个钱字。”朱常洛笑了笑,“先不说朝廷如何开源了。小农是民,官绅也是民。国家要让百姓日子都越过越好,这百姓里也不能把官绅除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点不必回避。官嘛,朝廷自然通过俸禄和待遇来保证大家能各安其职。士绅呢?大伙不妨再说说看,他们又是如何取财的。”
    士绅取财……
    众臣看了看一本正经的皇帝,只觉得今天像是要把许多问题聊透了。
    士绅自己能怎么取财?根本无非两点:一是族中有人做官,贪来的,而后进一步购置田产店宅,借着优免获利更多;二是自己凭借士绅身份,在地方上交游广阔、地位尊崇,地方上大小事情总能找到牟利之道,又能轻易组织起人力物力搞定这些事情。
    比如这些年比较安稳,不就是地方上的水利路桥等事,不少工程最终都是士绅大户赚走了各地奉旨存留的那些银子?
    朱常洛主导着这次讨论,目的就是把话题引到“农”之外的百业当中。
    兼并土地,凭借士绅身份以更低成本获得土地产出,仍然离不开变现。
    这变现,就已经进入到了商这个领域。
    各个地方,士绅大户的取财基本盘,可以说都是粮食贸易。有了粮食,首先能让阖族子弟脱产进学,然后有原始资金参与更多利润更高的行业。
    哪家士绅不行商?几家士绅没搞点小作坊、赚点地方以银代役之后以雇工形势来搞的公共事业工程?
    而且特点是:越多参与工商的士绅之家,财富积累的速度比那些仅靠田土产出的人家快多了。
    甚至可以说这是划分真正大族和寻常地方士绅的一个标准。
    大家也听出来了皇帝想导引的方向,萧大亨说道:“陛下,若要再从这商税入手,只怕就难了。难在吏部、都察院。”
    陈荐和朱国祚都看着他。朱常洛再次点头赞同:“萧督政所言极是。就算上下都心知肚明这一块是远比赋役大得多的财源,却不那么容易稽核征缴。赋役毕竟有鱼鳞图册、黄册为依据,工商呢?如今不过是坐店征一些,市舶钞关这些商贸繁华之地设卡征一些。”
    哪怕是在朱常洛十分了解的后世,这一部分仍旧是难题。
    更别提如今这种主管部门缺失、会计规范缺失、信息沟通迟缓、管理手段落后的时代。
    互相遮掩、做假账、贿赂地方官吏逃税……能想到的方法太多了。
    所以萧大亨说难在吏部,难在都察院。
    朱翊钧派出矿监税使,从盯着私矿开始到触及地方税收征缴,不就闹得“天怒人怨”?
    没法子,根本没有规范的收税依据,再加上各地税监私欲膨胀,那不就倚仗皇帝撑腰直接给数字让地方交?
    太粗暴了。
    对此,朱常洛说道:“不能因为难就不做,这件事,总要去做的。如若不然,始终只让小民担赋役之重,士绅大户虽需厉行优免,但工商之利却大有手段遮掩避税。既享赋役优免,又得工商之利,这不公道。君臣不若议一议,这方面该怎么办。朕先说,官绅没了优免不是目的,国民都能比以前过得好、各有发家上进之途,朝廷财计也宽裕,这才是目的。”
    至此,他算是把应该除了优免这一点明白说了出来,但又说并非想逮着士绅大户薅羊毛。
    皇帝要达到的目的太难了,众臣不免面面相觑。
    优免都没了,还要让官绅觉得比以前好,那怎么可能?
    朱常洛见他们个个沉默不语,也不以为意。
    即便是有心为国为民的贤臣,囿于时代见识,也不见得能具备足够的格局和魄力提出好法子来。
    这里面牵涉到的问题太多,绝不只是什么鼓励工商又厉行商税那么简单。
    朱常洛自己也没有一定生效的周全法子,但正如他所说,这件事总要去做。
    纯粹农业创造财富的效率毕竟有天板,国家想扩大财源必须从利润率更高的行业入手。
    “都不说,那就朕来说。”朱常洛这才让刘若愚翻开那屏风,“民间不好稽核征缴,那就从官办来征缴。地方士绅若说这是与民争利,那就不如加入官办。总之朕说了,国还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因时而变的道理,行之四海而皆准。朕说国民都能比以前过得好,也只是指大部分而非全部。那样的事,圣人也办不到,毕竟总有人不愿变,总有人不明白应该因时而变的道理。”
    一个个地看过去,朱常洛肃然说道:“只不过你们都需谨记,百姓归心,国家就稳固,君臣才能继续分享权位名利。百官之中不明白这个道理,因家而忘国的,那就同样不合时宜。朕意即决,百官若愿从,士绅若愿变,那就一切都好,朕自会为大明再开新天。如若不然,那自是再动兵戈,让士绅明白国的底色是武力。”
    大家心里听得震荡,眼睛却看着那屏风。
    皇帝今天说得够实在了,君臣就是共治天下的。皇位皇权的底色就是武力,是血红的。
    当然,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寻常状态下,应该是有一个妥善的机制,大家既能被赋税供养,又能让国民归心,觉得朝廷行的是善政。
    如今那屏风上,就是皇帝给出的答案。
    大家先留意到的,是仅次于皇帝的那个位置。
    还有与一房四院并列的,另外多出来的三个位置。
    又有几列触及地方,却直通中枢的官衙。
    还有一些听着陌生,但望文生义能让他们猜测出意思的官衙和官职。
    “朕来详细剖解。”朱常洛首先指着那个仅次于他的位置,“以大明之辽阔,不可只是仰仗皇帝圣明。民政是社稷根本,将来要有个真正专管民政的实权宰相。”
    叶向高和朱国祚都紧紧盯着那个位置,看着那个位置底下庞大的执政院。施、执,一字之别,含义截然不同。
    这就是皇帝说的君臣共治吗?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