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34.第234章 现在你满意了?

234.第234章 现在你满意了?

    第234章 现在你满意了?
    “杀!”
    “杀进去!”
    喊杀声充斥宫廷,斧刃劈入头骨,长刀捅进眼窝,混乱在每一个角落上演,政变来的突然,来的格外猛烈。
    放眼望去,昔日的辉煌宫阙、朱甍碧瓦,此刻已尽数被刀光剑影、野蛮杀戮所占据。
    居股立在台阶下方,左右躲闪流矢之余,手举长剑,朝身后乌泱泱的兵卒高呼道:“随我杀进去!”
    “奋勇当先者,赏百金!后宫妃嫔任其挑选!”
    “杀!”
    噗,馀善一刀将一个扑上前的乱兵砍倒,可抬眼望去,台阶下却有更多狂热的叛军涌上来。
    他抹了一把脸上血水,神色狰狞,不甘地咆哮道:“居股!狗贼!你忘了自己的姓氏吗!”
    “我没忘!”
    越繇王居股立于乱军之后,大声吼道:“我没忘自己是驺氏子孙,更没忘你当日亲手斩下自己兄长的头颅!”
    “杀兄夺位时,你可想到自己的姓氏!?”
    “我要替先王报仇!”
    馀善闻言哈哈大笑,鲜血在他周遭狂飙,刀剑在身旁飞舞,这位东越王凄厉大笑。
    他笑自己的族弟虚伪,笑自己的臣子无君无父,他笑自己生不逢时!
    “来!来——”
    “想拿着我的头颅投降汉庭,来呀!”
    东越王馀善怒吼一声,握紧刀鞘,刀锋挥舞,再度陷入无休无止的乱战厮杀。
    他这番慷慨就义的模样,并未影响到叛军挥刀的速度,勾结越繇王反叛他的东越将领,也没有丝毫愧疚。
    一来,这是政变。
    从拔刀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不能回头。
    二来。
    现任东越王馀善,恶名昭彰,属实站不稳‘慷慨就义’的人设。
    建元六年,闽越国发兵攻打南越,南越向汉庭求援,大汉天子遂发兵讨伐闽越。
    趁此之际,身为王弟的馀善鼓动贵族,发动政变,谋杀了自己的兄长闽越王,将其首级献于大汉。
    馀善所求显而易见——闽越王位!
    不过。
    天子刘彻偏偏不立他,立了另一位闽越王族,馀善不服,他掌控大半闽越国,遂自立为王。
    之后的事情就人尽皆知了,闽越国一分为二,一为越繇国,一为东越国。
    再之后。
    就到了今日兵戎相见的一刻。
    导致两位驺氏王族拔刀相向的催化剂,仍然是来自大汉的兵锋。
    汉军兵分三路,从东、西、东北三个方向合围东越国,馀善异心早存,听闻汉军来袭后,先发制人。
    出兵袭击白沙、武林、梅岭等边塞,斩杀三名大汉校尉,得手后,立刻于国都称帝!
    从此处来看。
    刘彻给东越国扣谋反的帽子,其实也不算太冤枉……
    只是。
    有多大能耐干多大事儿,守着东越国这么个兵家必不争之地(后世福建地区),想以此抗衡汉朝,属实有点坐井观天。
    大王犯浑,去过‘井’外的臣子可不会跟着他犯。
    汉朝兵锋开入东越国的同一时间,曾在大汉滞留多年的越衍侯吴阳,奉汉命回东越劝降。
    馀善没降。
    他的臣子吴阳也没惯着,直接领兵反叛。
    腹背受敌,东越王只好退回国都,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当年他做过的事情,今天以同样的方式落在他自己身上……
    “噗!噗!铛!”
    剑刃砍在脖颈上,一剑并未砍断,居股夺过兵卒的手斧,用力再剁,鲜血、肉末飞溅,直到一声金铁与地面的撞击声传来,身首终于分离。
    越繇王居股提着那颗头颅的发髻,高高举起,朝宫廷里仍在乱战的士兵大声喊道:“馀善已死!”
    “放下兵刃者,一律既往不咎!”
    “馀善已死!”
    “馀善已死——!”
    随同反叛的将领紧跟高喊,声潮一浪高过一浪。
    大王已死,再负隅顽抗都是徒劳,不多时,兵刃掷地的景象便相继出现,这场宫廷政变开始的快,结束的也快。
    翌日一早。
    王都东方沿海的平原上,一面‘韩’字大旗冲破迷雾,无边无沿的大军紧随其后。
    尚未靠近城墙,仅在城外两里处,为首汉将便勒令大军停止前进,他看着面前手捧头颅跪地的越繇王。
    居股双手高举,大声道:“馀善无道,我等愿降!”
    听到这话。
    韩说用马鞭顶了顶自己的头盔,怔然片刻,嘴里发出一声:“哈!”
    韩说,横海将军。
    从句章出发,乘船渡海从东边进军,军是进了,仗却一场没打就结束了?
    是的,结束了。
    两天后,从梅岭出发,向着东越西部进军的奋威将军李敢部姗姗来迟,望着城池上飘扬的‘韩’字大旗。
    忒!李敢一口唾沫吐在地上,他现在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形容——
    “妈的!”
    从白沙出发,攻击东越东北部的讨逆将军公孙敖,来的更晚些,他的反应也更真实些:
    “诶呀,我的封侯啊!”
    发兵一趟,别说硬仗了,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遇到,杀人的事全让东越人自己干了,受降的功劳也让韩说给领了,其他两位将领捞到个啥?
    毛都没有一根!
    八百里加急,战报火速送往京师,天子闻之颁布诏令,诏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命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
    自此之后,东越地遂虚……
    ……
    长安城。
    西市街口的一间茶楼里。
    “季夏初,越什么国国王驺居股,深感我大汉威名,率领他的越什么国和东越国归降大汉!”
    “陛下欣慰,特封其为东成侯,与他一同拨乱反正的东越将领,吴阳封什么石侯,敖封……”
    “行了行了!”
    “不就是一群蛮夷投降,俺说吴老二你到底认不认字,能不能念全乎了?”
    “嘿!这是掌柜好不容易托关系才买的邸报,你不听我还不念了!”
    “嘭!”
    “别吵吵,你家掌柜不就靠这个揽客,赶快念!”
    “哼,不跟你们一般计较……仲夏末,前胶西国相、大儒孔安国,上任不足一月,挂印辞官。”
    “咦?这个大儒前些阵子不是听吴老二念过吗?”
    “对,俺也记得,当时说他怎么怎么好来着?”
    “忠于王事、勤勉治政!”
    “对对对,现在怎么突然辞官了?”
    “我听说啊,东边那个胶西王不是好相与的,估计那个大儒有点怂……”
    “他不是大儒吗?”
    “嗐,我还说我拳脚天下无敌呢,吹牛谁不会,大儒就了不起……”
    “别他娘的吵,老子买了一碗茶,还没听够!”
    “嘭!你冲谁喊老子?”
    “就冲你咋样!”
    “嘭!嗙!别打,再打我就报官啦——”
    咳,就在长安城内一片祥和、欣欣向荣之际,同一时间,未央宫,宣室殿内,也在上演君臣相宜的一幕。
    韩说,因招降有功,封按道侯,食邑六百户。至于李敢、公孙敖,酎金夺爵的补偿机会,皇帝给了,可惜他们没把握住。
    以后再接再厉,再接再厉吧。
    公孙敖交了职,一脸懊恼的站到后排,执金吾李敢也一脸郁闷,去到了前列……
    “陛下。”
    数日前刚刚接任大行令一职的东方朔奏道:“邯郸樛氏上报,苍梧郡人士赵光愿投效朝廷,欲为其请封。”
    “准。”
    龙榻上的皇帝沉声道:“丞相拟诏,封赵光为随桃侯,食邑三千户。”
    “谢陛下。”
    苍梧郡人士赵光,东方朔这个形容就很微妙,确切来讲,应该是——苍梧王,赵光!
    这个名头获封自以前的南越王,大汉吞并南越国后,就属赵光这个遗老遗少闹得最凶。
    从名号就能窥视一二。
    苍梧郡、苍梧王、苍梧族,大汉设立的那个郡名,都和赵光的部族同名,可见其势力根深蒂固!
    赵光与南越王族同姓,但并非同宗,赵光是赐姓,是南越王用来拉拢他的手段。
    大汉占据南越后,赵光闹腾,本质上,也是想让大汉拉拢拉拢、意思意思……
    前南越王后樛氏从中牵了个线,事就成了。
    很轻松。
    也正因为促成此事,东方朔方才从大行令府的二把手,升任为一把手。
    今天大朝会上的汇报,已经属于是走流程的最后阶段,敲定了封侯,东方朔退回原位。
    这头话罢,另一头又起。
    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列道:“陛下,日前众利侯伊即轩来报,漠北有匈奴大部南下寻到他族中,欲要投靠。”
    “请朝廷给个章程。”
    哦?
    这件事倒是第一回听说,皇帝凝眉沉吟一阵,望向右侧一人,“太子,此事你怎么看?”
    刘据精神微振,对着主位拱手一礼,之后才看向自己表兄,“章程?是想要承诺吧?”
    “不错!”
    霍去病直言道:“匈奴两位大单于争斗激烈,南下的那个大部族不愿充当马前卒,有投效大汉避祸之意。”
    “听伊即轩的口风,对方想求个列侯。”
    话音落下。
    大殿内顿时响起嗡嗡声,无一例外,全是摇头、拒绝、贬低的声音,乃至是呵斥。
    大臣们的逻辑很好理解,要么是对匈奴人不感冒、本能防范,要么就是狂的没边、鄙夷那群家伙。
    但皇帝现在问的是太子,百官们也就没有贸然插嘴。
    刘据思索片刻,朝龙榻上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可以予以封侯的承诺。”
    “原因?”皇帝问。
    “原因有二,其一,正值匈奴内斗,此举可以吸引更多匈奴部落投效大汉,有瓦解之意,其二,收降对方后,逐渐打散部众,散于各边郡塞外,也能起到藩篱作用。”
    “……按照太子说的办吧。”
    皇帝挥挥手,示意议下一件,不知为何,朝臣们忽然有些面面相觑。
    沉默稍许。
    御史大夫卜式出列,“陛下,地方郡县近期上报,称各地铁官多有乱象,铁官贪墨成风、偷工减料。”
    “所造农具大多粗陋不堪用,百姓饱受其苦,更有甚者,长期偷奸耍滑、闭锁官铺,致使百姓无处购买农具,贻害深重,地方已有建议取消铁官的声音……”
    盐铁官营施行这么久,出问题很正常,可御史大夫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却不太正常。
    什么叫地方有取消铁官的声音?
    能在朝堂上说出来,传达出那个态度,就代表那是自己的政见,取消铁官的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其他大臣怎么不说?
    盐铁不分家,取消铁官,盐官还会远吗?
    想动盐铁官营?
    皇帝觑眼望去,心念百转,不过罕有的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问道:“太子,此事你怎么看?”
    刘据挑了挑眉。
    这个节奏,好像有点熟悉……
    吐槽归吐槽,国事问到自己了,刘据就得应,他转身看向面容富态的卜式,斟酌一阵:
    “孤若记得没错,自从水衡都尉府公布冶铁工艺后,民间并不缺坚铁,之所以出现乱象,还是在于人?”
    “在于铁官。”御史大夫纠正道。
    “对,更确切来讲,在于贪腐成风的铁官!”刘据先肯定,随后话锋一转,接着道:
    “既然地方官吏腐败,就当治理腐败!”
    说着。
    刘据转向主位,拱手朗声道:“父皇,地方铁官乱象,儿臣以为是监管不力!”
    “当然,地方郡县太多,朝廷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儿臣以为,应当从根本上、制度上遏制贪墨的空间!”
    好嘛。
    一番话罢,卜式顿时瞪大了眼珠子,我在说盐铁官营不妥,你扯到贪腐,最后还扯到我身上了?
    御史大夫,正是朝廷的监管衙门……
    不过。
    卜式想浅薄了。
    轻轻敲打他一下才哪到哪儿,某些立足朝堂多年的老油子从太子最后一句话里,隐隐品出了不对头。
    果然,刘据下一句就是:“铁官贪墨,大多因为铁官是当地郡县人士,亦或者本就是地方豪强、富户出身。”
    “他们以前私人把持着盐铁,如今替朝廷把持,岂能不贪墨成风、互相勾结?”
    “儿臣建议,盐铁官当效仿平准均输官,禁止本地人士担任,此策在其他官吏身上,同样可以推行。”
    “朝廷最好颁布成文法令!”
    “其次!”群臣目瞪口呆时,刘据的毒舌仍在说个不停,“依然得落到监管两字上。”
    “朝廷中央的监管鞭长莫及,就当在地方上建立一套监管机构,达到从严从速、重惩贪墨的目的!”
    “父皇,儿臣说完了。”
    听完他的话,殿内文武百官也寂静无声了。
    大家先是对太子投以愕然的目光,旋即,便朝御史大夫卜式飘去不悦的态度,那意思分明在说:
    你提盐铁官营干嘛?
    现在你满意了?
    你家没个后辈在地方任职?现在这官场,哪个不贪点?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着!
    被眼神杀的卜式脸上尽是尴尬与狼狈,连忙提袖掩面,他哪能想到太子情急之下提出的招这么狠……
    狠就对了。
    刘据就是要借着众怒,狠狠敲打他!
    “哈哈哈哈哈!”寂静的宣室殿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皇帝站起身,一甩衣袖,难掩开怀道:
    “好了,没事散朝,下次再有此类贪墨事宜,御史大夫多想想怎么处理,不要什么都拿到朝堂上问。”
    “否则朕要你干什么?”
    “散了,太子跟朕来……”
    大臣们散朝后还会议论什么,刘据并不知晓,他只知道熟悉的记忆再一次袭上心头。
    出了宣室殿,立刻转入承明殿。
    皇帝开口第一句就是问政务,“你说官员任职当建立成文的限制法令,有没有成熟的想法?”
    这个先放放。
    望着皇帝老爹兴致勃勃的模样,刘据龇了龇牙,问了一个不太成熟的问题:“父皇,你是不是又要跑了?”
    “什么跑?”
    刚在御案后坐定的刘彻微微蹙眉,不过转瞬间他就意识到太子在说什么,当即没好气道:
    “那是东巡,跑什么跑,谁跟你说朕又要出巡的,让你处理些政务非得在朕离京前?”
    “少废话!”
    皇帝指了指御案旁的座位,“坐下,朕问你关于官员任职限制,你有没有成熟想法?”
    “还有,那个地方监察机构,朕也很感兴趣,你详细说说。”
    皇帝的关爱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若回顾往事,不难发现每一次的‘父爱’来临前,必然是孝子做了什么。
    或为国、或为民,或单纯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
    这次同样不例外。
    不久前,皇帝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太子终于在朝堂上露出了獠牙……
    这才对!
    人人都露獠牙,你不露,旁人不会认为你谦逊,只会认为你软弱可欺!
    显露峥嵘的同时,还能做到进退得当、收放自如,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朕看了很满意!
    朕满意,你也有能力。
    那这国事,朕就敢让你放手去扑腾!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