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727章 美国人破大防

第727章 美国人破大防

    第727章 美国人破大防
    世界大战期间,尼古拉斯和古德里安同在西线服役,因在凡尔登战役中表现出色,尼古拉斯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并顺利在战后保留军籍。
    有资格在战后保留军籍的,毫无疑问都是德军精锐。
    能被选中作为交流生来到俄罗斯学习,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魏玛政府对古德里安他们这些军官很重视,除了正常的薪水之外,还额外发放驻外津贴,在时下的德国,绝对是高收入。
    格拉纳特的收入不算很高,在阿穆尔属于正常水平。
    陆军学院的福利非常好,好到让古德里安都羡慕。
    古德里安出身地主家庭,虽然不是贵族,也绝对衣食无忧。
    格拉纳特居住的房子,是陆军学院免费提供的,如果格拉纳特在陆军学院任教达到15年,房子就属格拉纳特私人所有。
    格拉纳特七个孩子,大儿子在符师服役,大女儿在海参崴市政府工作,还没有工作的5个孩子都在读书。
    格拉纳特家除了一辆全家人公用的轿车之外,还有两辆摩托车,主要供格拉纳特本人和他的大儿子使用。
    陆军学院和海参崴市政府,以及阿穆尔军区经常发福利,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这就是格拉纳特一个人的薪水就可以养活全家的重要原因。
    “抱歉威廉,我背叛了我们的承诺,但请你相信,我依然热爱德意志——”
    尼古拉斯痛哭流涕,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尼古拉斯出自慕尼黑的一个容克贵族家庭,去年慕尼黑暴乱,成立巴伐利亚共和国,尼古拉斯一家12口,除尼古拉斯之外全部遇难。
    “我能理解,我的朋友,祝你在俄罗斯能开始新的生活。”
    古德里安送上自己的祝福。
    “不不不,不是俄罗斯,我要加入的是阿穆尔军籍,即便服役,也只在阿穆尔地区。”
    尼古拉斯强调,他虽然加入俄罗斯国籍,未来如果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尼古拉斯也不会参战。
    俄罗斯和德国不仅贵族之间相互通婚,民间交流也很频繁,俄罗斯国内生活着很多德裔。
    世界大战期间,参军的德裔俄罗斯人即便被派上前线,也只会被安排到巴尔干战场,不会被派往北线。
    基于同样的原因,生活在德国的俄罗斯裔如果参军,通常都是在西线服役。
    “如果战争爆发,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力吗?”
    古德里安苦笑,他也不知道未来的路通往何方。
    和古德里安同期来到陆军学院的德军军官,已经有超过四分之一加入俄罗斯国籍。
    和德国相比,俄罗斯的条件太好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德国有的,俄罗斯都有。
    德国没有的,俄罗斯还有。
    就连德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发展速度,也在俄罗斯的重建面前相形失色。
    德意志帝国1871年才诞生,到1905年,德国gdp成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这是德国政府的宣传,但对于这一说法,欧洲人并不认可。
    大多数人认为,德国是在1913年才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但是对于这一说法,俄罗斯人,尤其阿穆尔人同样不认可。
    帝俄时代的俄罗斯是被严重低估的,在公布统计数据时,阿穆尔的很多数据都是估测,根本无法核实。
    世界大战结束后,短短两年之内,俄罗斯从废墟上重建,国内欣欣向荣。
    德国的情况比俄罗斯还要稍好一些,魏玛政府却无力扭转局面,连粮食问题都没有解决。
    世界大战爆发前,古德里安对阿穆尔仅有的了解,是安妮公主嫁给了尤里耶夫大公。
    来到海参崴之后,古德里安才知道阿穆尔的真实情况。
    远的不说,仅在陆军学院,几乎每一位教官家中都有轿车,这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你在来到阿穆尔之后,还坚信德国和俄罗斯之间会爆发战争呢?”
    尼古拉斯坦诚,经历过世界大战后,尼古拉斯不认为德国的统治者还有挑战俄罗斯的勇气。
    帝俄时代的阿穆尔,完全隐藏在俄罗斯帝国的阴影中,不为外界所知。
    俄罗斯帝国陷入混乱后,阿穆尔几乎是以一州之力,不仅支持俄罗斯继续参战,而且还向盟友出口大量物资,工业实力彻底暴露。
    阿穆尔现在就像老熊身后的猛犸象,藏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但凡还有理智,都不会再以俄罗斯为敌。
    古德里安不解释,他和尼古拉斯之间已经不再是无话不谈的关系了。
    古德里安和尼古拉斯其实都很清楚,德国和俄罗斯现在的这种关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蜜月期大概率就这几年。????俄罗斯对德国的帮助是有条件的,不仅是利用德国的人力资源,让德国人为俄罗斯人打工,同时也包藏祸心。
    俄罗斯如果真想拥抱和平,就不会允许古德里安他们这些职业军官到陆军学院“交流”。
    更不会允许德国企业将研究部门放在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开设工厂。
    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德国的专家教授,以研究为名义,加入俄罗斯相关机构。
    这些专家教授的成果,确实会提高德国的技术水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专家到底还是不是德国人就不好说了。
    连尼古拉斯他们这些曾经为德国浴血奋战的军人,都已经对德国失望。
    俄罗斯对普通德国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俄罗斯不仅对德国人有吸引力,对其他欧洲国家,甚至对美国的高级人才同样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年末岁初,纽约一家名为《大西洋》的报纸突然销量大增,在纽约地区的销量仅次于纽约时报。
    《大西洋》是前年创办的,最初作为周刊,每周只发行一期,主要以刊登欧洲时事吸引读者,销量并不高。
    去年8月,《大西洋》被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收购,随后进行大改,并于去年10月重新发行。
    在被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收购之前,每份《大西洋》的售价是10美分,在纽约属于中等水平。
    整改之后,《大西洋》不在以欧洲时事为重点,而是将报道重点调整为欧洲王室秘辛,发行方式也从每一份10美分,变成免费赠送。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被震惊,还有这种大好人呢?
    《大西洋》被收购之前,新闻稿的质量普遍不高,采用的纸张质量也不好,不仅颜色发黄易破,而且油墨不牢固,很容易沾染到读者的皮肤和衣服上。
    改版后的《大西洋》不仅新闻稿的质量有了提升,而且采用更好的纸张和油墨,更便于让读者接受。
    读者的阅读体验虽然好了,成本也大幅上升,10美分的价格不仅不赚钱,而且还会赔钱。
    《大西洋》改版后的创刊号一共发行了1万份,即便以10美分的价格计算,报社也亏损了1000美元。
    圣诞节前,《大西洋》刊载的《欧洲皇室秘闻——英兰格》,发行量达10万份,和创刊号相比提高了10倍。
    有心人关注到,《大西洋》刊登的广告数量,和创刊号相比也提高了近10倍。
    《大西洋》创刊号只有一则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新车广告。
    《大西洋》主编比洛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得意洋洋宣称,《大西洋》凭借广告收入,已经基本达成收支平衡。
    这很明显是说谎,即便是以《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也不可能仅凭广告收入达成收支平衡。
    再说了,报社老板是要盈利的,仅仅收支平衡,明显无法为报社老板带来利润。
    约瑟夫则是在接受《大西洋》采访的时候坦诚,《大西洋》每发行一期,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就要亏损5000美元。
    还好《大西洋》是周刊,多尔戈鲁科夫家族亏得起。
    和亚历山大一家每月百万美元的销相比,这点钱毛毛雨啦,把周刊变成日刊都无所谓。
    对于约瑟夫的行为,《纽约时报》也无话可说,因为《大西洋》的销量,对《纽约时报》的销量也有促进作用。
    《大西洋》的免费不是见人就送,而是在报亭购买一份《纽约时报》,附送一份《大西洋》,送完为止。
    《纽约时报》的售价是15美分。
    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某些想贪小便宜的家伙。
    11月《大西洋》一共发行了四期,分别对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进行专题报道。
    这四大帝国都在世界大战中灭亡,美国人对四大帝国的灭亡过程还是很好奇的。
    这导致《大西洋》的受欢迎程度,一度超过《纽约时报》。
    谁受欢迎很容易判断,看读者买了报纸之后先看哪一份就知道了。
    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报道都很正常。
    唯独在对俄罗斯帝国灭亡进行盘点的时候,《大西洋》编辑夹带私货,在报道中添加了关于俄罗斯现状的报道。
    这一期的《大西洋》在纽约引发轰动。
    俄罗斯的退伍老兵都已经拿到足够的抚恤金和退休金?
    俄罗斯已经普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八小时工作制?
    俄罗斯孩子居然不分贫富贵贱都能读书,不用在血汗工厂当牛马?
    这——
    这才是真正的皿煮啊!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