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香云纱真的好贵,一条裙子就要好几千了】
【我要给香云纱澄清,这个衣服真的非常耐穿,我妈十多年前买的一条旗袍,去年夏天都还照穿不误】
【真的假的,我有点心动了】
回忆着过往的鼎盛,李村长的神色却有些落寞,“不过后开经历了各种事情,遂平的晒莨场大大减少,到现在也就只剩下七八家了。”
五百多家到七八家,不得不说,这其中的落差可以说是断崖式了,也难怪李村长会表现得如此落寞。
“那么中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呢?”赵别枝问。
“这个原因就很复杂了。”李村长叹了口气,开始讲起了一个冗长的故事。
*
华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尤其是夏季,可以称得上是酷暑难耐。
因而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轻薄透气的面料来制作衣衫。
后来,珠三角的渔民们发现,用薯莨的汁液来浸泡渔网后,渔网会变得更加坚挺耐用。
人们开始试着用这种汁液来浸染衣物,发现衣服也会变得轻薄耐用。
久而久之,生产丝绸的农户将这种方法用于浸泡丝绸面料上,便织造出了香云纱。
这种工艺传承了五百多年,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遂平区产生了新的坯纱制造方法,也使得香云纱的纹样更加丰富。
那个时候的香云纱发展到了鼎盛,整个遂平区的五百多家晒莨场,有工人上万人,每天就能够生产出四千米的香云纱。
这些香云纱畅销国内海外,民国女作家的书里,穿着香云纱旗袍的美人们袅袅婷婷地出场。
由于香云纱制作工艺复杂、工期长、数量少,这种昂贵的纱绸制品曾价比黄金,而被称为软黄金。
香云纱逐渐成为了岭南地区,尤其是遂平区源远流长的特产。
这些香云纱带来的财富养活了遂平区的百姓,让这里成为了富庶的鱼米之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衣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新的纺织技术和面料层出不穷,香云纱这种制造复杂,无法用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价格高昂的金贵面料也就逐渐被大众所遗忘。
由于时代的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时候,香云纱基本停止了生产,工人们被遣散回家,只能进入田间地头开始务农。
一直到七九年改革开放,怀揣着对于香云纱的热爱,李正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个担子,重新开办晒莨场,召回那些曾经的工人们。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过去了二十年,大多数的工人都已经天命之年,最年轻的也都是四十多岁了。
对于李正来说,这些工人们是打心眼里相信自己,同时也是出于对于香云纱的热爱,才把自己剩下的几十年的前途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他身上的担子其实是非常重的,晒莨场百废俱兴,国内外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空白期,都是需要他一点一点去跑市场,重新开拓占据市场份额的。
当时的李正心里其实并没有底,但面对工人们无条件的信任,他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所幸,命运还是眷顾他的,80年的时候,晒莨场就开始步入正轨了,同时有一家东北的丝绸公司找到了他。
对方提出希望双方联合起来生产香云纱,他们出材料,晒莨场这边出工艺,双方一拍即合,就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稳定合作。
在李正看来,这次的合作可以说是香云纱起死回生的重要契机。
接下来的几十年,香云纱市场平稳发展,到了千禧年的时候,珠三角地区已经有了上百家晒莨场。
一切似乎都是欣欣向荣的趋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不是鼎盛发展,而是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千禧年后,香云纱再一次遇到了严峻形势的挑战。
事实上,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并非出于对香云纱的兴趣和热爱,仅仅只是因为有利可图。
在外人看来,香云纱一米就能卖到成百上千元,可以说是暴利行业,可他们却忽视了香云纱繁复精细的制作过程。
它无法被大机器生产取代,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生产,产量不高,前期投入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也非常之多。
因为太多不懂行的人涌入市场,以次充好,伪劣产品以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也败坏了遂平地区香云纱的名声。
整个市场风雨飘摇,产品滞销,浪潮褪去,盛宴已过,大量的晒莨场因此而破产关门,而幸运存活下来的也因此而元气大伤。
俗话说得好,一颗耗子屎就能坏了一锅汤,历经了几十年才发展得相对不错的香云纱行业,经过这次的浩劫以后,水平又倒退十几年。
但李正没有放弃,他和安宁晒莨场的众人始终坚持着初心,坚守香云纱的优良品质,没有随波逐流,反而留住了大部分老客户,这才能够一直坚持到今天。
*
“这么听起来,虽然过程一波三折,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但是咱们安宁晒莨场还是一直坚持到了今天,真的是了不起的成就。”
赵别枝听完之后忍不住感叹道。
李村长耷拉着眼皮,似乎还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之中。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的脸色变了变。
第298章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
回到七零养崽崽、
苟在诊所练医术、
道无止尽、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万世飞仙、
学园异战录、
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