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25章 《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

第425章 《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

    第425章 《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
    津门。
    《萌芽》报社。
    “寿民,如此专心致志看什么呢?却不怕有人将你这报社给搬空了?”
    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温和,且带着一丝调笑的声音。
    原本在看杂志的李寿民立即从专注之中惊醒,他抬眼一看,便看到一名两鬓斑白,却神采奕奕的先生。
    他惊讶地叫出声音来说道:“季鸾先生,你怎么来了?”
    原来,来人正是如今《大公报》的主笔先生,曾经担任过孙先生秘书,也是当下津门新闻业的执牛耳者,张季鸾先生。
    张季鸾穿着一身黑色长衫,在李寿民身边坐下说道:“这不是受了秉文那小子的委托么?我张炽章不是不守信的人,秉文是一个人才,自然是要多来你们报社瞧瞧。”
    李寿民则是有些歉意地挠挠头说道:“您看这您要来也不提前说上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有什么好准备的?”张季鸾满不在意地说道。“我又非什么贵人,只要有口茶水喝便行了。”
    “您等着,我这给你去倒杯茶水。”
    李寿民不容分说,以对方这个身份,自己是应该礼遇的。
    《萌芽》报社刚刚成立没多久,人员还没有固定下来,所以什么事情倒还要李寿民亲力亲为。
    “不妨事不妨事。”张季鸾连连摆手说道。
    他本是开一个玩笑,却没想到面前这位憨态可掬的小胖子,竟然如此紧张起来。
    张季鸾想了想,不由得好奇询问说道。
    “我观你这《萌芽》报社,已经创办有一些时日了,在市面上也时常看到有相关内容,不知销量如何啊?”
    《萌芽》筹办的时候,张季鸾和胡政之可谓是尽心尽力。
    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以李寿民这个年轻人的经验,即便是拿着包国维的几万大洋,也很难将这报社给创办起来。
    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从中协助,《萌芽》才能如此快速的在津门立足。
    但张季鸾与胡政之并且加入到《萌芽》报社之中,二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工作,《大公报》的工作同样也不少。
    前段时间,《大公报》还因为没有服从常凯申的命令,而遭受到一次审查,主要原因是《大公报》正面报道了一些苏区的相关情况,而这在当时是完全不被常凯申所允许的。
    好在,如今北方初定,津门还处于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大公报》这才能有惊无险的度过难关。
    当然,在张季鸾心里不会不清楚,这离不开《大公报》与包国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初奉系入关的第一手报道,便是张季鸾通过包国维的关系,这才获取到的。
    那一份报道为《大公报》提升了不少影响力,甚至隐隐约约有被张学良庇护的样子。
    张季鸾是不愿意放弃自己最初提出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
    不过也不会忘记,包国维对于自家报社的帮助和恩情,所以一得空他便立即到《萌芽》报社来看看。
    “先生问销量么?”
    李寿民顶着一双大熊猫眼,显然熬了很多大夜,为这家报社的创办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实际上,李寿民觉得他更加是为了自己,办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个梦想。
    说到销量,李寿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憨厚一笑,这些天在报社里面不断温养出的肥肉,也不断颤抖起来。
    “说到这个还得托了先生的福气,如今在北平、津门等北方地区能够日销售一万份余,南方地区目前尚且没有打算开展销售,以秉文先生的意思估计不会那么快,若是有南方地区的销量入账,想来还是会多许多。”
    “竟有这么多?”
    张季鸾一时间有些惊讶了,他本以为《萌芽》报纸仅仅是二人的游戏之作,没想到竟然能达到这么大的销量。
    老实说,他作为一个报纸业的老人,对于一家报社的销量是有一些心理预估的。
    以他的观察来说,《萌芽》报纸如今日销量五千余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要知道《萌芽》报纸从九月份左右成立,一直到现在也不过不到半年的时间。
    天下开设报纸的人那么多,可真正能做成大报的又有几个呢?
    以张季鸾手上的《大公报》为例,创立将近三十余年,浮浮沉沉这么久,曾经一度名满天下。
    四年前,在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努力下,经过多方好友的帮助,还有大新闻的加持,如今才堪堪达到三万余的销量。
    而不到半年,包国维这个甩手掌柜创立的《萌芽》,竟然已经达到了一万多的销量?
    恐怖如此,今后成为大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季鸾想到这里,都不免有些嫉妒了,他笑着调侃说道:“想不到啊,秉文这个不问世事的性子,竟然真的将报纸给办起来了,其中寿民你的努力功不可没啊!”
    他这话倒也没有错,自从打算创立报纸以来,包国维基本上很少过问这边的事情。
    一方面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与北方这边沟通实在是不便;另外一方面他的事务也极其繁忙,除了提供一些稿子,实在是抽不空来了。
    李寿民倒是很谦虚,他挠了挠脑袋说道:“先生莫要这般夸我,说实在的,《萌芽》如今有这成就,我想也并非我一人之功。
    您应该知道的,咱们这《萌芽》报纸打得乃是秉文先生的名号,多少人都是冲着这个名头来的?
    还有这资金,创立报纸上下打点,这都得钱,有秉文先生的资金支持,才有《萌芽》的今天。
    当然更加离不开咱们这报纸的定位,跟其他家不同。”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纸,《萌芽》报更加强调一个新字,不拘泥于从前的新闻报道,更加专注于故事和思想。
    可以说,《萌芽》现在基本上分为了两个板块。
    一个板块是时政,这部分偏少,主要力求以故事的形式,讽刺评论时事,投稿大多数都是跟风包国维的先锋学派作品。
    另外一个则是话本小说,主要以《射雕英雄传》掀起的武侠热。
    当然,也不缺乏李寿民自己的作品。
    张季鸾评价说道:“寿民的《蜀山剑侠传》我可是拜读过,可谓是幻想超群,开小说千古未有之奇观,读者们都很喜欢。”
    李寿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篇作品先前也经过秉文先生的点拨,不过是游戏之作,没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爱,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我已然知足了。”
    二人一问一答,张季鸾算是基本了解了目前《萌芽》报社的情况。
    连他也不免感慨说道:“包秉文还真是个奇人也,明明不在津门,这《萌芽》报却处处有着他的影子。”
    李寿民倒是含蓄地说道:“如今便希望秉文先生平安归来,后续《萌芽》报纸的发展,还需要秉文先生的指点。”
    李寿民自然知道包国维出海的事情,先前对方尚且在国内,有什么事情能够通过书信、电报来联系,如今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萌芽》的发展确实还需要斟酌一二。”张季鸾点头评价说道。“这家报纸虽然如今发展迅速,可争取的乃是类似于杂志方面的读者,寻求一个新字,发展固然会很快,可也容易陷入到瓶颈,需多思变才是。”
    说到这里,张季鸾低头看到了李寿民先前看的那份杂志,不由得有些好奇。
    “先前见你看这杂志入迷,这封面似乎并不是国内出版?”
    李寿民点了点头说道:“先生好眼力,这是英国的《海滨杂志》。”
    “海滨杂志?”张季鸾不免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可是,秉文在欧洲投稿的那家杂志社?”
    “正是。”李寿民笑了笑说道。“这些天,秉文先生的事迹不已经被各大报纸报道了么?其他人关注点都是他的经济政策,在英国得到皇家的重视,而我不懂经济,倒是对他的这部科幻小说很有兴趣。”????这两天,包国维在国外为华夏人扬眉吐气的消息,可谓是充斥着华夏全国的舆论场。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同时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
    可以说,包国维一直没有抛弃他“话题小王子”的称号,远在西洋仍旧为民国的新闻业添砖加瓦。
    作为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自然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给了解清楚了。
    可对于这部作品,他有所耳闻,却还没有看过。
    实际上,在国内驻扎的欧洲新闻媒体,已然转载了这一篇小说。
    可惜都是英文原文,对于大部分当时的国人来说,阅读还是有那么一些困难的。
    连张季鸾,也不能说流畅阅读,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张季鸾有些惊讶地询问道:“寿民竟然能够英文阅读?”
    李寿民老脸一红,从旁边抽出一本英文词典。
    “先生倒是高估我了,昨日我刚拿到了《乡村教师》的译本,觉着翻译不太好,所以自己又抱着词典,打算再看一遍。”
    张季鸾却不免有些佩服对方了,为了看一部作品,竟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也是世间罕见了。
    非常炒蛋的是,这部由华夏人创作的关于东方的科幻作品,目前为止竟然还没有官方的中文版出来。
    流传到国内的时候,许多国人竟然还看不懂,这极大阻碍了《乡村教师》的传播。
    主要还是包国维没有想到,消息能够传播的这么快。
    “听闻林玉堂先生,如今正在着手翻译,秉文远在欧洲想必不知道国内的情况,由他这位亦师亦友的大师来翻译,显然能够大差不差。”
    张季鸾感慨说道。
    再优秀的作品,没有优秀的翻译也是白搭,一个劣质的翻译,甚至能够让整部作品的风味变得完全不同。
    可张季鸾心里还是有些痒痒说道:“寿民拿到了译文版?”
    “倒不是林玉堂先生翻译的,可以凑活看看。”
    李寿民从抽屉里面抽出一打稿件出来,这是他找会英文的好友临时翻译的,时间仓促,能力有限,能够还原原著三分韵味已经是难得了。
    “我倒先看看。”
    张季鸾已经对于包国维这人产生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外国人这么疯狂?
    拿到稿件,张季鸾就明白李寿民为什么要自己用词典看原文了,这歪歪扭扭的字迹,不太通顺的语句,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啊
    不过就这样,张季鸾还是渐渐被其中的故事给吸引了。
    奇妙的科幻世界和质朴的乡土世界相互交织,给张季鸾描绘出一个美妙的画卷。
    即便是这个画卷有所残缺,可还是能够一窥原文的神奇!
    李寿民倒也不剧透,只是自顾自地阅读,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不知过了多久,他听到身旁传来一声惊呼。
    “科幻小说竟然是如此!”
    李寿民脸上露出笑意,就知道这部作品,又再次征服了一个从未看过科幻小说的读者。
    却不知,过了一会儿之后,耳畔又传来一个不太好意思的声音。
    “那个寿民啊你还有没有英文词典?”
    《乡村教师》不可避免的从欧洲流传到了国内。
    倒不是包国维有专线,能够直接通达到国内。
    主要还是,这部作品在英国的反响太过于热烈了,几乎可以媲美从前《福尔摩斯探案集》连载时期的盛况。
    同样是在《海滨杂志》,读者们表达了对于这一故事的极大痴迷。
    不少人开始因为《乡村教师》这部作品而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学习科学定理就可以拯救世界”
    这一谣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欧洲不胫而走。
    甚至于有读者写信给杂志社,抗议他们断章《乡村教师》的行为,不少读者公开咒骂杂志社。
    “那是一群贪婪的家伙,他们毁了一部经典!”
    事情发展到,有一些读者想要冲击杂志社的程度。
    主编赫伯特格林豪史密斯先生,在杂志社的窗户被砸烂之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沟通印刷工厂。
    于是在第一版《海滨杂志》出版之后,短短三天《海滨杂志》便增刊一期,专门为了《乡村教师》的故事。
    在这一期上,杂志社将完整版的故事给放了上去。
    两天之后,千呼万唤之下,由林玉堂先生翻译,以英文原文为范本的中文版《乡村教师》问世了。
    以林玉堂和包国维的关系,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全国的热捧。
    包国维在英国大显身手的新闻热度还没有过呢?
    这科幻小说又来了?
    不少人听闻,此小说在国外受到了洋人的热捧,便更加好奇想要看一看。
    自此之后,大部分国人眼中的第一部科幻作品,便这样稀里糊涂的问世了。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开创了国人科幻作品之先河。
    以往并非没有科幻作品,可往往影响力不大,且完全比不上这部作品的硬核。
    迅哥儿几年后,再看这部作品的影响,都不免评价说道。
    “秉文此文开创我国家科幻小说之先河,乃缀取学理,使读者触目会心,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后续因此作品踏入科学界者,不胜枚举!”
    等到包国维得知国内此作品竟然爆火之后,翻译版本已经流传甚广了,才急忙将中文版稿件送到国内。
    后有好事者两相对比,林玉堂翻译版本和包国维原版,竟然大差不差。
    可见林玉堂先生对于包国维的了解。
    作品固然火爆,可也形成了一个公案,那便是翻译版本流传太过于广泛了,不少后世读者阅读时候,时常会将翻译版当做原文。
    回到1930年圣诞节前这个时间点。
    国内弄得鸡飞狗跳,可包国维却在法国与第一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展了一场讨论。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