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85章 不愧是陛下

第85章 不愧是陛下

    第85章 不愧是陛下
    一看到视频,朱海军就发现,朱元璋在。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朱标带着微笑问道:“海军贤弟,昨日的教学可有用处,今天是否要继续?”
    看着好像一切正常,朱海军心中有点纳闷。
    按理来说,靖难之役,对于朱元璋和朱标来说,绝对是非常大的事情,他们两人怎么看着就没事呢?
    不过他也不好八卦这个,便先回答朱标道:“要等过两天看看,今天就让夏荷表演唱曲吧。”
    对此,朱标自然没有意见,便传旨殿外等候的夏荷进去,完成表演。
    等到夏荷出去之后,朱标才补充说道:“对了,她们四人都给加了俸禄,每月多五贯,并许她们教坊司调人之权,尽力做好这声乐之事。”
    朱元璋等朱标把朱海军这边的事情做完之后,感觉差不多了,便开口说道:“贤侄啊,你今天再给叔说说我家老四当了皇帝之后是怎么做的,叔想听听这个永乐盛世到底是怎么样的?”
    朱海军一听这话,脑海中冒出念头,该不会是老朱不服气,感觉儿子当皇帝统治比他还好,所以要比一比了?
    想到这,他当即笑了,便开口说道:“我们这个时代对明朝的评价,除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之外,其实还有仁宣之治。有不少历史学家总结说,明初这三个盛世是封建帝王时代最鼎盛的代表。”
    “哦,是这样么?”朱元璋一听,便露出微笑道,“那贤侄先给叔说说这永乐盛世,简单点就成!”
    听到他依旧坚持,朱海军便不再耽搁,当即查了永乐盛世,然后对朱元璋说道:”永乐盛世大概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说,比如,疆域达到明朝的顶峰,整个辽东包括我之前说的那座银山,都在疆域之内了。西边的西藏和哈密,南方的安南等地也被征服,纳入版图。朱棣自己五次亲自领兵征讨草原,甚至最后一次还死在了回来的路上,为明朝打下了几十年的北方安宁。”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由得眉头一皱,明显有点不满了,道:“你之前说我把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这小子没听我的话,如此劳师动众,他的钱粮从哪里来?”
    原本他还会担心打不打的赢,但是朱棣打赢了,他就不说了,只问钱粮一事。
    听到这话,朱海军翻了下资料,然后便回答道:“根据历史记载,全国税粮一年大概是三千一百万石,有记录的至少连续三年如此。他比较注重民生,设民情巡查官到各地走访,如果有民生艰苦不报就会治罪。”
    说完之后,他看到朱元璋没有再问话,就继续说道:“他还派郑和下西洋,这是我们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直达中东,就是蒙古人当年到达的最西边。由此,万邦来朝,全世界都知道东方有大明朝这个强国。”
    朱标听了有点惊讶,但是朱元璋的表情不变,也没开口。
    于是,朱海军便继续介绍道:“在文化上,他组织人手编撰了永乐大典,就是把我们华夏的书籍都分门别类整理了出来,对于我们华夏的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被后世所称颂。”
    他有注意到,当他说完这个的时候,朱元璋的眉头一动,不过还是没说话。
    朱海军猜测,该不会老朱心动了,准备抢原本属于朱棣的功绩吧?这个事情,对他这个皇帝来说,其实就是一道圣旨的事情而已!
    心中如此想着,他又继续说道:“另外,在政治上,他完善了你留下的文官制度,内阁雏形出现,经过后续几代皇帝再完善之后就成了明朝的最高政务机构,并深刻影响了后世。我们这个时代,都还有这内阁的制度。”
    朱海军注意到,当他提起这个内阁制度的时候,朱标明显转头看向他父皇,似乎是有他自己的话说。
    朱海军猜测,之前的时候,他有建议过这个内容,估计朱元璋没采纳,所以才会有朱标的这动作。这次说了之后,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朱元璋。
    没见到朱元璋说话,他就继续说道:“永乐年间,钢铁产量从洪武末年的近一百二十万斤,增至八百三十多万斤,上升七倍……”
    听到这话,朱标忍不住说道:“这么多?”
    朱海军一听,忍不住笑了,道:“很多么?我给伱说下我这个时候的钢铁产量吧……”
    说到这里,他去查了下资料,然后便继续说道:“……十点二亿吨,一吨等于一千公斤,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候一年的钢铁产量是两万零四百亿斤,是永乐年间最高钢铁产量的二十五万倍还要多。”
    朱标:“……”
    这数目,简直让他无法想象了!
    朱元璋看到儿子又在发呆,心中不满,都说他几次了,竟然还如此失态!
    于是,他从鼻子里“嗯”出了声。
    听到动静,朱标回过神来,一点都不尴尬,依旧带着惊讶,给他父皇传话。
    朱元璋一听,也是意外,当即确认道:“多少,两万零四百亿斤?”
    亿这个单位,他通过对话奏章已经知道具体是什么概念,因此,对于这个数目,他同样是难以想象了!
    要知道,对朱元璋来说,他统治时候,钢铁产量一百二十万斤就觉得很多了,为此还下旨停建冶炼钢铁场所。
    朱标要不是有字幕可以看,估计他也是难以置信,会再三确认。此时听到他父皇要确认的话,便当即给予了肯定的回应。
    朱元璋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脸上同样是惊讶之色,不过他没有再纠结这数量,而是马上问道:“贤侄为何会把这钢铁产量单独拿出来说?”
    朱海军听了,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资料上把这个列出来,但是大概能猜到。他也不管猜的对不对,就回答道:“因为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高楼大厦,军事,农业等等,几乎所有方面都要用到钢铁。以此为标志的工业国家是完全吊打农业国家的。”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补充道:“同样吊打游牧国家。你们那个时代,不是头疼游牧民族么?朱棣五次北伐草原,甚至最后一次死在北伐归途,头疼吧?但是在我这个时代,游牧民族压根就不是问题,他们会的,不再是骑马打仗,而是能歌善舞,否则就会教他们怎么做人!”
    朱海军看到,当他说完这话时,就算是朱元璋,也是眼前一亮。他便知道,蒙元是朱元璋最头疼的敌人,提高钢铁产量能吊打蒙元,他应该是喜欢的了。
    于是,他便又开口说道:“对了,回头我让你们看看,我这个时代的军队是怎么样的,你们就应该知道,游牧民族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爱好和平了!”
    说完之后,时空通道能量已经差不多耗尽了,便和朱元璋他们再见。
    视频断开之后,朱海军决定,回家之前,去买台笔记本电脑。
    不但是可以给朱标他们看视频,也方便查资料。要不然,光是一个手机,就太不方便了。
    于是,在视频剪辑完了之后,他就赶去华强北看看了。
    在明朝位面,视频断开之后,殿内三个人,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
    很明显,朱海军最后的那些话,把他们都给震撼了。
    过了一会之后,朱元璋先回过神来,就听到他骂道:“真是败家子一个!”
    朱标听了,不由得有点意外。父皇口中的败家子,肯定不是他,而是老四。
    他以为他父皇会夸老四的,结果没想到,他父皇竟然骂了老四!
    朱元璋看到朱标用诧异地眼神看向他,便开口说道:“老四这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完全是靠爹打下的基础。要是以后你继承了爹的这些,爹相信你绝对会比老四做得更好!”一听这话,朱标心中不由得非常激动,连忙回应道:“儿臣定不负父皇之望!”
    他的内心深处,还真有点担心他父皇听到永乐盛世比洪武之治都要评价高时会有什么想法。此时听到他父皇的评语,那点点担心便已消失无踪。
    想想也是,老四做的那些事情,他同样能做到。他和老四唯一的区别,是老四能带兵打仗,他没去带过兵。
    但是这个区别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手下有的是能领兵打仗的,还怕不能开疆拓土?
    他正在想着呢,就见朱元璋表情严肃了起来,认真地对他说道:“爹昨天给你详细地讲过,你在,老四根本不可能起兵清君侧。甚至你儿子要是有点脑子,也不可能有这事,就算老四起兵,也能灭了他的。”
    听到他提起这事,朱标便认真地听着,想要开口表态。
    不过他还没来及说话,朱元璋又接着说道:“今日的对话,又证明了老四的成就,都是爹给他的,换作你来,也是一点没问题,甚至会做得更好。所以,老四这事就过去了,也不要让任何人知晓。”
    朱标听完这些话,立刻回答道:“父皇,儿臣可以对天发誓,绝对……”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表情严肃地又说道:“接下来几天,爹要处理郭桓案,应该没时间过来了。你可以和海军问下永乐年间的具体事情,哪些事情做的好的你可以学,哪些事情做不好的就当是经验教训,还有哪些人才可用,哪些其实是草包,也可以留心下!”
    至少从靖难之役上看,他自己原本认为是人才的几个人,表现其实都不好。但凡他留下几个中确实是有优秀人才的,那朱棣估计也没法成功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当然,按照海军的说法,历史已经发生改变,未来太过久远的事情,影响会更大,改变会更多。你只是要心里有数,就当那也是另外一个世界,不要多想。”
    朱标听了,连忙应下。
    朱元璋随后转头,看向马皇后说道:“妹子看看什么时候合适,把欧阳伦两口子传来吃个家宴!”
    昨天傍晚的时候,他就顾着和朱标分析靖难之役,因此就没有管欧阳伦的事情,如今有关朱棣的事情大概都已经了解完,他想起这事,便交代给自己媳妇了。
    听到这话,马皇后连忙点头道:“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哎……”
    话语中,满满地都是遗憾之意。
    朱元璋交代完了这些事情,便去处理政务了。
    朱标则是写对话奏章,然后也要去帮他父皇处理政务。
    …………
    文华殿内,大理寺审刑司吴庸早已等候在这里,见到洪武皇帝驾到,便立刻呈上了他这两天的审讯结果。
    都察院那边,有锦衣卫提供的线索,加上皇帝的提示,核查账册的速度非常快,发现了大量被篡改的痕迹,随后便移交给吴庸这边,只是一两天的时间,他就发觉这事情太大,就先把审讯出来的部分结果呈送御前了。
    看着宦官从他手中接过奏章转呈御前,吴庸便简要奏道:“陛下,此案盗取官粮数额巨大,至少两百万石以上,且牵扯到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少官员,甚至连六科也有官员涉及,共计七品以上官员有五十六人。如果再查下去,还有地方官员,甚至还有各地粮长,皆有份参与。如果按律办之,怕有的衙门将无人可用。”
    说到这里,他看到皇帝已经在看他的奏章,脸色阴沉,犹豫片刻之后,便又奏道:“审讯结果如今只有微臣和都察院赵都御史知晓,是否抓大放小,而后公示朝堂,避免人心动荡?”
    胡惟庸案不说,那是谋逆案。
    就之前的空印案,皇帝的处罚是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没有把所有一条线上的都处罚了。
    这次的案子,和空印案一样是贪腐案,如果所有涉及的官员都要处罚的话,就远比空印案被处罚的人数要多了。他说有的衙门将无人可用,并不是危言耸听。
    所有人都处罚,那是天大的案子,历朝历代的贪腐案,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要是真这么做了,朝廷的脸面,皇帝的脸面都会丢尽了。
    人数实在过多,吴庸都有些怕了,为朝廷考虑,为皇帝考虑,因此他提出了抓大放小,这也是一种处置方法!
    可谁知,洪武皇帝听到他的话之后,抬头看向他,严肃地说道:“抓大放小?真是笑话,伸手贪腐却没事,如何警醒后世?小贪不罚,人人皆会小贪,总数会有多大?小贪转大贪,又会有多少?”
    吴庸听了,知道理是这个理,可是……
    犹豫片刻之后,他还是开口提醒皇帝道:“陛下,可这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怕是有损陛下脸面……”
    朱元璋一听他这话,当即冷笑一声,喝道:“惩治贪腐,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朕要不做,才是有损脸面。朕就是要告知天下,朕不怕贪腐人多,有一个,处置一个;有两个处置两个,有一千、一万个,朕就处置一千、一万个,绝不姑息!”
    这个话越说到后面,声音就越大,也越决然。
    吴庸听得很是震撼,感受到皇帝的决心之大,便不再多言。
    朱元璋拿起御笔,就在吴庸的奏章上批示了起来。写了好长一会之后,他才收了御笔,示意内侍把奏章转给吴庸,同时也对吴庸说道:“此次案子的前因后果,皆要明明白白公之于众,不得有半点隐瞒!”
    吴庸听了,立刻大声回应道:“微臣领旨!”
    说完之后,奏章也转到了他手中,便殿辞出去。
    很快,他就匆匆赶回了户部衙门,都察院和大理寺联合办案的地方。
    都御史赵松等人早就等着他,见他回来,便立刻围了上去,其中赵松问道:“陛下怎么说?”
    吴庸表情严肃,答道:“秉公处置,绝不姑息!”
    一听这个结论,所有人都有点震惊。这不,赵松连忙确认道:“你没提醒陛下,这人数是不是有点多了?”
    吴庸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直接给出了皇帝的批示,然后才说道:“我当然提醒了,可陛下决心已下,敢要贪腐的,不管多少,不管贪多贪少,皆按律处置!”
    赵松听到这话,稍微愣了下,然后叹道:“不愧是陛下!”
    皇帝的做法,其实是合都察院的口味的,因为他们就是干这事的。
    感慨完了之后,他才低头去看皇帝的批复,这一看之下,顿时怒声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吴庸见他怒气一下暴涨,比之前听说那么多人贪腐还要生气,就有点奇怪,把奏章要了回来一看,顿时,他也是怒极。
    原来,朱元璋在奏章中给出了这次贪腐案的起因,是户部的人知道大明宝钞要升值,因此故意先放谣言压低大明宝钞的价值,然后用硬通货粮食来大肆收购大明宝钞,意图大赚一笔,被锦衣卫发现了蛛丝马迹,才发现了粮食有问题。
    而赵松和吴庸等人之所以会这么愤怒,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大明宝钞在前几天已经低价掉,亏大了!
    以后更新不管是一章还是两章,都在晚上0点更新,大家起来看到多少更新就是多少更新,感谢大家理解!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