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六月,在月后旬时,史嵩之终于到了忽必烈的驻地,开平府。开平府为刘秉忠所建。刘秉忠,原名刘侃,因曾祖父在金代时任过邢州节度副使,家族定居邢州。后来忽必烈之父蒙哥即位为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治漠南汉地。忽必烈深知,要征服和统治广袤的汉人地区,只靠打打杀杀那一套老办法是不行的。于是忽必烈重用了刘秉忠及一批有才能的汉人。这一年,刘秉忠向忽必烈提出了一整套治理天下的纲领性建议。此时的开平府初俱规模,但也显出了不凡的气象,忽必烈野心甚大,不仅建城,同时也在建水军,别的不说,这钱就花得不像话,好在中原本就是膏脂之地,只是前时北宋治理不得法,而忽必烈虽为蒙人,却是重用汉人,虽然不让你富起来,可总也是能吃饱的,这样一来,中原也就稳定了下来,可以给忽必烈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自忽必烈丢了前线大军的军权,他立时回到了开平,平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对于此时的忽必烈来说,他已经和自己的臣下分析过了,想要对抗大青,光是现在打是根本不行的,因为一来战线太远,二来蒙古对面还有宋国,并不能用尽全力,最好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先灭宋,再举国之力迎战大青。当然,事还没走到那一步,可先行灭宋的策略是定下了来,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呀。蒙古自身也有它严重的问题。大蒙古帝国建国,自成吉思汗始,当时他们打败了无数的敌人,最强大的是金人,随着战争的胜利,别的不说,成吉思汗一边品尝战争的乐趣,可也感觉到蒙古的制度不足,他需要能人贤才改良制度,因为他只是成吉思汗,并不是神,在这一点上,耶律楚材出现了。耶律楚材是辽人后裔,当然,辽国已经完蛋了,给金人灭国,只有耶律大石在极西建立了西辽勉强度日,苟延残喘。耶律楚材矢志报仇,他遍寻可以帮助的对象,宋人是不要想的了,找来找去,蒙古是最好的对象。于是耶律楚材帮助成吉思汗进行改制,这是蒙古第一次改制,使蒙古从一个部族国家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军事帝国,于是蒙古得以继续征伐。但是,好景不长,因为蒙古实在太大了,大到不得不分封的地步,最先分出去的是术赤,他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却是给别人强*奸后的遗腹子,成吉思汗虽认下了他,可并不待见他,再说了,他是长子,但蒙古帝国总不能交到他的手上吧,分封出去,既保住了他长子的颜面,又让他再也无力染指继承权。可仍是不行,蒙古越来越大,在不断的西征之后更是如此。所以,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汗继续了这种分封,并且给了自己一块巨大的封地,这是很笑话的,也正是窝阔台汗对自己实利的要求,蒙古虽大,可也不至于分裂,但分裂的迹象已经出现了。不多时,窝阔台汗死了,凭着他留下的强大实力,贵由上位了,这位没有才能的败家子虽有足够的力量,但并不会运用这种力量,他的种种作为让蒙古的病态加重,如果不是大量的对外征战分散了蒙古贵族的注意力,那么蒙古的分裂已经成了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蒙哥借着拔都汗的东风,顺利上位,他继位之后,也面临了很大的难题。首先是蒙古内部不可避免的**,这最要命,让蒙古加快走向死亡,同时还有窝阔台汗的遗族,不得不说,窝阔台汗留下的力量太大了,就算他的后人失了汗位,可是曾经的窝阔台汗国也让他的后人有足够的力量过着危胁蒙哥汗统制的日子。这是蒙古大汗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争斗还在继续。蒙古一面发动着不停的西征,一面在内部大打出手,而损失在大青战场上的蒙古军成了蒙古最大的一笔损失。这个损失不仅是在于兵力上的,还在于粮草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最重要?稳定,粮食正是一切稳定的关键。连场大战不是最重要的,对大青的战争也不是最重要的,打仗所花去的粮草才是最重要的。为此,蒙古一边自己生产粮食,一边用重金向外购买,这个最好的对象就是宋,当然,也由此,蒙古暂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力气发动大战。而要想灭宋,也是如此,灭国大战,并不是说笑的,如果手头上没有一定的粮草,打灭国大战,那是个笑话。所以,想要积下足够的粮草,继续打下去,蒙古人至少要在中原获得五年以上的丰收年,才可能继续大战,一旦发动大战,几十万人马,打上经年,这种粮草的需要岂在少数?是以蒙古的战力虽然仍是强大,可是近几年里,已经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战斗了,这一点对宋也是如此。因为宋国虽弱,但一点也不好打。它的城太多了,想要一座座城的攻,对于蒙古人来说太过于吃力了,想要打四川,那是不现实的,四川的路不好走,更重要的是后面是大青,蒙古要避免刺激到了大青,打襄阳,也是个笑话,襄阳城高,围城攻打,以汉水为补给的襄阳根本围不死,所以蒙古暂时也没法子,至于两淮,只要宋军把战事拖到雨季,泥泞的烂泥地会让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成为死狗,个头矮小,无法发挥飞骑战力的蒙古人,因雨水让弓箭失去效力的蒙古人,会沦为宋兵精锐虐杀的对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积足粮草,慢慢来,这种事到底是急不得的,战争,本来就是打粮草,打后勤,从来都没变过,蒙古人只是让这种事变得简单了点,但到了现在,在中原打仗,一切就不能再如过去那样应付了。中原没有那么多的牧草,带不了足够的牛羊,蒙古的后勤只能和汉人一样,自己收集。
就算如此,就算是这样的不利,可蒙古就是蒙古,这个强国仍是有它强大的一面,在开平府,一队队的人仍在干着活,他们干得很开心,虽然不会有多少工钱,但他们至少可以吃到东西,这已经很足够了,如果给上官发现干活出力,也许还会有一两块肉。“站住,这里是开平王府!”守门卫士大声呼喝着。此行,史嵩之一行是秘密出行的,因为大青的外交到底是背着蒙哥的,此是其一,第二点,当然是还要顾及一下宋国的反应。虽然宋国是弱国,一点也不用在意的,但大青到底是与宋交好的,而且在军事上宋虽然不强大,但不可否认,宋国在经济上的强大,如果真的得罪了大宋,理宗皇帝犯一下傻,停了边贸,那可就不好,对大青的商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可就不好了,虽然大青现在不缺钱,但有些东西,还是宋国的便宜,所以从哪方面来说,贸易都是很重要的,青军同时也在经营海贸,这生意在一定的时候会取代大宋,也会让大青仅凭着海贸强大起来,甚至摆脱对宋的依赖,可毕竟不是现在,所以,对蒙古的外交,还是隐秘一点的好。史嵩之由此,带着两名名人堂的高手和一应随员,就这么秘密进入了蒙古,直向着开平府而来,对于一座还没有完全的城郭,想要进入,真是一点也不难,而由于有名人堂的高手在,想在史嵩之身上讨便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么说,他们之中还有三具弩,一支火铳子枪的,就算是武功极高的高手,也是讨不了便宜,所以这一行,还算得上是安全。以至于到了开平府,蒙古方面却还是不知道。府门没有建好,现在的开平王府只是一处处石块和一顶顶大型军帐所建的居处,只在门中有一定的巡兵,到底不是中原大营,不是很森严,但周围都是蒙古人,一个呼应,自有足够的勇士站出来,所以看似平淡的王府,一样是很严密的,而且蒙古人的箭很厉害,想要行刺,那和找死没有区别。似松实紧,说得也就是开平王府的守卫了,在忽必烈来说,这也方便他的亲民形像,到底,一个没有脾气的王爷总是让手下臣子将军舒心一点。史嵩之微微一笑,取出一锭纹银在手,并上一封书信,道:“在下是宋国商人,求见开平王爷,自有要事,还望军爷行个好,通报一声。”那门卫兵怔了怔,看看手上的信,再看看史嵩之,史嵩之一身蒙古皮袍子,从这方面看,实不似一个宋人,但,他衣领内衣到底是绸子的,而且自是与蒙古人不同,至少皮肤不是那么黑粗,看那银子,纹色也很足,大约十两的样子,不算少了,门卫顿了顿,换了口气道:“我去通报,只是王爷会不会见你,就是另一回事了。”“行,”史嵩之面上仍带着和煦的笑,道:“军爷行好,成与不成,在下这里都谢过了。”小兵转身去了。
史嵩之心里叹气一声,到底是开平王府的卫兵,自是与众不同,如若是换了别的王府,比如大宋的,那些门卫收了银子也不见得会替你办事,有些的,还会用鼻子孔与你说话,趾气高昂的不象话。自己以一个商人的身份求见开平王爷,门卫竟然就这么通报了,足见忽必烈对政事之勤,至于小兵收钱,这再正常也不过了,任是谁家也一样,甚至有些地方,还不收这样的“小钱”呢,至少史嵩之准备砸门的钱就定为五百两,如果这个门卫不开通,史嵩之就要继续加价了,可没想到门卫却是个嫩头的,一见到十两银子,就同意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这样一个小兵来说,十两银子也不算少了,而且成色足,至少可以换上两头羊。史嵩之耐着性子等着,倒也是容易,不多一会儿,从大军帐中就出来了一个人,他的身边是一名和尚,这和尚身带一连串子的大佛珠,笑笑呵呵的,但史嵩之身后一人却打了一下他的后背,史嵩之顿时明白,这人竟是个高手。在和尚之后,是一个华服男子,想来就是那忽必烈了。到底是一代雄才忽必烈,自是与别有不同,一点也不怕事,反而大步过来,笑面迎人,道:“哪位是小史相公?”说过之后,还顿了顿,复道:“小王这样说没错吧”史嵩之微微笑道:“贱名得闻大王之听,外臣之荣幸也。”原来史嵩之给出的信是假,只是信封里面是一张名贴,上面是史嵩之的名号,名贴这种东西古来有之,大宋有,大青也有,蒙古现在也有。忽必烈对此本也是不怎么信的,随着大青的堀起,蒙古也注意到了大青的一应情报,别的不说,但一些重要的官员是跑不了的。史嵩之正是其中之一。大青的将军蒙古是知道的,大青的文官,最重要的几个,史嵩之就是其中之一,原因无二,一来他是大青的重臣,二来也是得益于他的父亲,老史相公史弥远。这样一来,史嵩之的名声也就出来了。忽必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史嵩之是谁,更是知道他是在谁的手下任事,这样一来,可不就出来了么,想也是知道,谁会冒充一个这样重要的人呢。待到忽必烈一出来,这一见,虽然一身皮衣,但江南人的特质是不会变的,文人自有文人之气,在土粗的毡帽之下,一股子书卷气扑面而来,忽必烈久慕汉学,他本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儒化,自是对这种气质再熟悉也不过的了。说笑一番,忽必烈拉着史嵩之的手把臂而入回军帐,这却是让守门的卫兵不明白,何以这个商人如此受到王爷的待见?算了,过一回,还是把手上的银子还回去吧,只是那银子在手心里已经热乎了,这要是拿出去,可还真是有些不舍呢。就在两难之中,人已经不见了。
纵是军帐,也是有高下之分,有大帐有小帐,忽必烈的军帐自是不消说了,豪华非凡,更是奇大无比,分外室内室,忽必烈拉着史嵩之进了外室,到也不用进内里,外头有四名婢女,两名仆役,蒙古人不尚桌椅,用的是几案和坐榻,人可盘膝而坐,自也是一种风趣,并且这样般膝也是舒服得很,并不难过。忽必烈拉着史嵩之挨近坐下,热情得很,一拍手,婢女随应着端来了手抓羊肉并酥油茶等物。史嵩之尝了几口,一般,不过羊肉还是不错的,只是那茶难喝,味道怪怪的,当然,有的人喜欢,但至少目前史嵩之不喜欢。所以抿了一口,也就止住了,因为没法再喝去膻味的茶,史嵩之连肉也不想吃了。忽必烈却是一点也没留意,自己吃了两口,方道:“史相公是大青国的人,怎么会想到来见小王?”这便就是要说事了。按理,两国交好,刘志恨派人来,自是要见蒙哥汗无疑,轮也是不到忽必烈的。对此,忽必烈问话也就不足为怪了。听了忽必烈的庆,史嵩之一笑,道:“王爷一定是知道了战报之事的。”忽必烈顿了顿,道:“是,我军输了,不过那又不能说明什么的,怎么,大青大帝还想打下去么?”史嵩之微笑道:“怎么可能,大青离蒙古太远了,打来打去,有什么好处?在下此来,是为了两国之交也。”忽必烈也笑了,道:“两国之交,当于我父汗,如小相公寻我,却是错了,当寻我父汗才对,我父汗在哈剌和林,如小史相公此行为使,我必当遣派卫兵送之,小相公以为如何?”史嵩之却是摇头,道:“外臣临行前,我家大帝明言于吾,非见王爷不得议,我大青与蒙古一切,都与王爷而应对。”不与蒙哥汗谈,而与我谈,大青大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忽必烈可以小看天下任何一个人,但独独不敢小看大青大帝刘志恨。人的名,树的影,刘志恨的名子与其说是一个名字,不如说是一个魔咒。这个人心算太厉害了,从他发起于大理,到他建立了大青,蒙古在他的身上前前后后败了三次,一次是龙首关,十数万近二十万人惨死,青军的伤亡为三万多一点。第二次是在雅州,整十万的大军就这样没了。第三次,在藏青高原,近三十万大军惨死,逃亡者十余万,有三万主力蒙军逃到了开平府,正式投入到了忽必烈的门下。可以说,从这里面唯一得益的就是忽必烈,他得到了最难得的漠北训练营的铁骑兵,还是三万人。这让手上一直是汉军主力的忽必烈的腰杆子一下硬了起来,虽然手上握着几十万的汉军,但在蒙古这个大家族里,汉军再多也是不足以让忽必烈安心,而蒙古军骑,那才是最最重要的。这让忽必烈实打实的成为蒙古第一势力。想到这里,忽必烈都要笑,折了阿里不哥的面子,得到了三万铁骑和悍将阿术的忠心,这赚头大了。“人来”卫兵来了。忽必烈抬头,目光闪动,忽然一笑,道:“贵使来了,到底是远途,先歇息一会,我们晚上再聊请小史相公到贵宾之馆,不得怠慢,今晚,小王当大宴会之。”说着,不由分说,着令手下人带史嵩之一行人出去。
第三百九十三章出使忽必烈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
回到七零养崽崽、
苟在诊所练医术、
道无止尽、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万世飞仙、
学园异战录、
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