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超级家丁 第207节

第207节

    吏目一人未入流留守司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都指挥使司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指挥使司司狱司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卫指挥使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所
    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
    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
    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
    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
    土官
    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
    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八品宣慰使司
    宣抚司
    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
    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司
    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抚司
    经历一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九品宣抚司
    照磨一人从九品宣抚司
    安抚司
    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
    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抚司
    副使一人从六品安抚司
    佥事一人正七品安抚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安抚司
    招讨司
    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
    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招讨司
    长官司
    长官一人正六品长官司
    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长官司
    皇子
    亲王
    郡王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
    皇女
    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
    郡主
    县主
    郡君
    县君
    **************
    一、清代中央政权及官员设置
    清代中央政权机构多仿明制(清承明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1、三院——清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清代内阁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清代内阁名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来的军机处,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内阁的实际权力比明代小。
    2、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预。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上层的支持。所以康熙皇帝时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任。南书房设立后,皇帝谕旨多命南书房翰林撰拟,从而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3、军机处——雍正在位期间,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剥夺了诸王预政的权力。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其名称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等。为首者称为“领班”,亦称“首枢”。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
    军机大臣以下设章京等官,从六部员司和内阁中书里选用。章京的任务是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作军机大臣的辅助人员。章京也是满、汉人员各两班,每班八人,各设一领班。章京参与机要,草拟圣旨,俗称“小军机”。
    清代的军机处机构精简,行政效率高。人少精干,遇事不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标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4、六部——清中央的执行机关是六部。各部职责和明朝基本相同。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5、理藩院——这是清代创设的一个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初设时仅管理蒙古,以后扩大到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其编制与六部基本相同,但官员全由满族、蒙古族人担任,汉人不得参与。理藩院的设置,说明清廷十分注意对蒙、藏、维等少数民族的政策,在加强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6、内务府——清朝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的机构。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清朝设内务府的目的,在于防范太监窃权乱政。
    7、其他——除上述各中央机构外,还有许多府、院、寺、监机构。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二、清代地方政权和官员设置
    地方机构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县四级。此外,还有与省大体平行的边疆特别行政区。
    1、省——鸦片战争前,清朝共设置十八个行省。省级最高官员是总督和巡抚,每一省或二三省设总督,各省均设巡抚,握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他们都是皇帝的心腹,一切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此外,每省还设有提督学政一人,会同督抚主管一省的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不论本人官阶高低,在充任学政期间,其地位与督抚平行,素有学台之称。督抚之下,各省均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布政使、按察使各一人。布政使又称藩台,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人事大权。按察使又称臬台,主管一省的司法、刑狱、纠察。
    2、道——道设道员,为省藩、臬二司与府、厅中间一级的地方长官。各省无定员。道有分守道与分巡道,分守道专掌钱谷,分巡道专掌刑名。此外,还有专职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的事务的,如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河工道等。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