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画上的自己,林如海嘴角不由翘起,“你还记得啊……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他不由想到了当初的时光,已经过去数十年了啊。
他的视线慢慢的从画卷中抽出:“舒瑶,这么多年,谢谢你。”
云舒瑶回望:“我们之间,不必客套。”要说起来,她也要谢谢他。
在她,在云家有难时不吝施以援手,之后还一直给予云家帮助。
那时候的她,异能微弱,连救出父亲的能力都没有。
虽然他做那些不是单纯的发善心,但自己当初进林府,又何尝不是抱有自己的目的?
林如海今晚安心的沉沉睡去,自此一睡不起,云舒瑶在他床前呆坐许久,琛玉强忍着悲伤来安慰:“母亲,节哀,你也要保重身体,儿子……只有母亲了。”琛玉伤心难过之余也有些惶恐,父亲去世了,长辈就只有母亲了,若是母亲也去了……他接受不了。
云舒瑶一时没说话,许久,才叹了一口气,“挂白吧。”
送走一位又一位的长辈,或许以后她还会送走更多人。
难过吗?
难过。
孤独吗?
孤独。
只是很多时候,她也是享受孤独的。
她在这个时代本就是异客,她忘不了现代的时光,现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在她身上,她忘不掉,也不想忘。
第144章 后来
林如海的丧事办的极是体面,来客众多,且身份贵重的数不胜数。
在外人看来,林家声势十分惊人,只是可惜了,他这一去,林家又要在朝堂上销声匿迹三年了。
瑛玉、黛玉都在灵前哭成了泪人,自此她们就是没有父亲的人了,珞玉也伤心,只是她出不了宫,就让弘历弘昼代替她前来。
就是雍正也为林如海惋惜,给他定了“景正”的谥号,也是对林如海功绩的肯定。
丧事办完,举家扶灵回姑苏,留下来的,只有元哥儿和他媳妇。
他媳妇怀孕了,孕期反应不小,不能长途跋涉,索性就留在京城。
曦姐儿已在去年选秀出门了,孙子辈的就剩下晴姐儿还在身边。
在回京之前,云舒瑶又给了弘历一些东西,足够他慢慢消化不少时候了。
回了姑苏之后,一开始琛玉是有些不习惯的,不管是父亲去世了的不习惯,还是因为从忙碌中闲下来的不习惯。
同时他还处于一种类似应激的状态中,风雨无阻的来给云舒瑶请安,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要见一见才安心。
琛玉感觉自从父亲去了,母亲身上的出尘感更重了。
要是她换上一身的道袍,琛玉觉得一点违和感都不会有。
琛玉还真担心母亲有一天跟他说出对这世俗失去了兴趣,想要出家的话来。
云舒瑶当然不会出家,儿子心不安,想要见面,那就让他见好了。
时间久了,琛玉这种忐忑才慢慢消失,同时他也找回了状态,和媳妇婉欣一起继续翻译。
云舒瑶的船队出海一趟,书籍带回来的是最多的,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种子,云舒瑶已经发现了好几种他们这里没有的蔬菜水果了。
判断出是什么,就分开培育,很多蔬菜水果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后世见到的样子,是人类一代代训花才有的。
相比起在朝堂上跟诸多老狐狸的你来我往,在这里查找资料翻译是相对比较劳力不劳心的活,琛宝现在暂时从朝堂中脱离出来,却也不是完全脱离。
林家,也不仅仅只是林家,依附林家的人不少,他们还在朝堂上,遇到问题也会向他求教,身为林家家主,琛玉是没法真正闲下来的,不过工作量跟之前比是轻松不少了。
林黛玉时不时的也会过来,就跟之前一样,她也会翻译一些她感兴趣的东西,多是关于自然学科的,还会跟哥哥嫂子一起交流。
这也是云舒瑶想要看见的,在培育良种方面,他们出不了多少力,但是在翻译西方的书籍,还有写典籍方面,他们很容易就能上任。
各有各的长处,何必扬短避长。
因为林黛玉喜欢作诗词,云舒瑶还劝她把自己满意的诗词抄录下来,等她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还可以出书,若是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上,就是云舒瑶这个不爱诗词的人也会觉得可惜不得不说,林家的男丁出了好几任探花郎,但在诗词这一道上一直持有热爱的只有林黛玉,她在诗词方面格外有灵性。
虽然说出书不是一般人出得起的,但他们家难道自己办不起一个书坊?
就算不公开,自家和亲朋留作纪念也未尝不可。
林黛玉心动了。
唐婉欣见了,心中有些羡慕,云舒瑶:“你若是想,你也能出书,不必羡慕她。”
唐婉欣听了这话愕然:“母亲,我哪有那份文采。”
她有自知之明,她不是做不了诗,但她很少有佳句。
云舒瑶:“你有你的长处,你想想,你在做什么?”她为什么会跟着一起翻译西方的典籍?
首先就是她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自己废了不少时间去钻研。
她的外语是后学的,但现在翻译起海外书籍来比琛玉还要流畅。
云舒瑶:“你能写的东西多了,比如你可以写介绍西方地里风俗人情的书,归纳整理西方学科的书也未尝不可。
--
第328页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