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扼元 第九百九十九章 动向(下)

第九百九十九章 动向(下)

    当外界的呼啸声传到校场,手持弓矢的将士们明显地激动起来。
    有人立即回头去看郭宁,郭宁恰好背对他们,向即将转出门洞的霍仪摆手示意。待要回转的时候,又有个近侍禀报了什么,刚巧滞住了皇帝。
    于是他们彼此使了个颜色,其中最机灵的一个立即拔足往外墙方向奔去。
    那个方向的高墙后头,本来是长长甬道。早年有人造反冲击都元帅府,在这里袭击了与之同行的汪世显,几乎把他老人家的脑浆子都打了出来。后来大周的底层将校们喝酒谈说时,给这里起了名头,唤作汪帅受难处。
    这玩笑未免有点损了。但此等重重叠叠的甬道夹墙放在寻常皇帝眼里,或许是安全感的来源,但放在郭宁这等马上皇帝眼里,却反而是隔绝内外的安全隐患。所以后来改建的时候,皇帝下令把这里整片推平,使建筑通过几道门户与外头的军营直接毗邻。
    那士卒奔到门畔,问了持戟甲士几句,又共同往外探头听了半晌。
    没多久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大声道:“蒙古人动用铁火炮,拿下了临潢府!敌人来势汹汹,咱们要打大仗了!”
    照规矩,这种重要的军事情报压根不该随意外传,放在前朝,哪怕放在被大家隐约看不起的南朝宋国,泄露军事机密的下场都非常严重,掉自家脑袋都是轻的。
    但郭宁建立的大周,骨子里是武人团体共享的政权。团体里头的武人们固然有阶级分明的一面,也有同生共死、亲如兄弟的一面,彼此压根没有秘密可言。外人讥讽这是草台班子,确有点道理。所以红袄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们中午知道的事情,到了下午,已经开始往外蔓延。
    郭宁的都元帅府之侧,是侍卫亲军司的营地。
    侍卫亲军的将士们,由各地军队里抽调立有战功且有提拔资格的军卒组成,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整训后,小部分留在侍卫亲军里,大部分会转入天津府的军校培训,然后提升军职,派回到老部队。也就说,侍卫亲军是整个大周军队里,将士提拔的必经之路和预科班。
    这样的军队设置,是为了来源复杂的武人集团能尽快融为一体,也为了加强皇帝本人对军队的掌控。当然后者以郭宁的威望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军中将士们也个个以天子门生自居。
    以这样的身份,军队里有什么机密想瞒住他们的,还真不容易。
    就在数月前,朝廷控制高丽局势的消息,就是从他们这里漏了风声,结果立刻就被一批从军队里半退休的老资格抓住了机会。
    那批人大都是北疆边地山寨出身,属于军队里另一个大山头。所以郭宁让靖安民出面,顺水推舟地许诺了不少好处,让他们把注意力转向高丽去了。
    此时闻听北疆出事,营地里人声汹汹,在射圃里的将士们也都哗然。
    一时间顾不得军纪,好些人开口询问,话声此起彼伏。那个负责打听的士卒来回跑了两趟,才指手画脚地把局面说清楚。
    与地位较高的红袄军将领们不同,听说己方在北疆吃了亏,将士们先是怒形于色,随即眼里纷纷生出跃跃欲试的火焰来。
    有条汉子反手抽刀,下意识地想要挥舞两下,旋即想到此举大是不恭,只得重重地将之塞回刀鞘:“好!好极了!”
    嚷了一嗓子,他只觉浑身热血沸腾,又解开腰间的水囊,开始大口喝水。喝了两口,他又嚷道:“蒙古人来得好!我早就想着打仗了!正要和他们放手厮杀!”
    “住嘴!休得在驾前胡言乱语。”一名都将斥了句。
    这都将乃是辽西军户出身的张平亮。他久经沙场,甚有威严,斥喝过后,众将士有点控制不住的喧腾瞬间消失,众人立刻就恢复了肃然姿态,任凭外头军营里人声纷扰,再无一点响应。
    见众人冷静下来,张平亮略放缓语气,沉声道:“军国大事,自有陛下和朝堂上的将相们安排。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安心等着陛下的吩咐!”
    当下众人继续列队射靶。
    张平亮执着弓矢,等待前头伙伴射击的时候,后头一人低声道:“陛下往我们这里来了,咱们真就什么也不做?”
    “怎么,北疆重镇有失,你很高兴么?”张平亮往前走了一步。
    “那断然不能!”后头那人嘿了一声,跟上半步又道:“可你心里也明白吧,北疆有事,不比太平无事好?咱们得说点什么,不能把这机会放过了!”
    最近这几个月里,随着高丽国北纳入掌控,朝廷投放到海上的力量爆炸式地增加。军队里领受相关命令,渡海往东,往南去的人都非常多。
    已经有人讨论,是否应该仿盛唐之例,在高丽国设一个都护府。也有人说,因为从高丽到倭国、宋国的海上商路繁忙,原本半公开地设在南朝庆元府的管理机构已经不适合了,应当在山东或者耽罗岛设立正式的衙门,并且调拨充足的水上、陆上武备。
    这条从南到北涉及多个国家、上万里海路的利益链条如此漫长,投入多少人力都觉得不够。还好此前朝廷鼓励了一大批军官带着自家的旧部、族亲主动去往海上,而且提前对有关人员的薪饷和功劳记录做了特别优待。
    但也总有人不愿意去海上的,很多人的家乡在北方,习惯了北方的高远辽阔;也有人与北方异族有血海深仇,心心念念要报仇雪恨。这些人都希望朝廷继续向北方施压,与蒙古人厮杀到底。
    在这些人心里,蒙古人给予朝廷的压力不是太大,而是太轻了,轻到不足以朝廷拨出更强的力量去应对。而朝廷因为财政上的需要,又始终把主要的力量投入到南方或者海上,更令他们隐约急躁。
    毕竟人和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军队将领和骨干不断南下的局势,在有些人眼里是酬功和开拓;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一种削弱。如果北方驻军这样的削弱持续下去,我们还打不打蒙古了?
    在这些将士心里,年初时皇帝带领那一万多人北上的战斗规模远远不够。而成吉思汗此次大举南下,击破临潢府的战果,正好迫使朝廷把力量重新投注向北,也给了他们立功疆场的机会!
    根本不用担心,陛下是马上的皇帝,打仗必定亲自上阵……上阵就离不开我们!
    而蒙古人也绝不可能是大周精锐的对手!
    听说他们拿下了临潢府,又在燕北山区纵横,势头有点吓人。但那很了不起么?
    就算蒙古人想尽办法搞到了一点火药武器,那又如何?当年他们以快马长弓践踏天下,威势简直撼天动地,所到之处杀得汉儿人头滚滚,十不存一。那种可怕的景象,至今还常常让人从睡梦中惊醒……结果还不是被齐心协力的汉儿赶回了草原?
    汉儿将士用长刀挥砍的时候,蒙古人的脑袋也一样骨碌碌往下滚。张平亮试过至少二十次了!
    如今他们手头多了几个铁火炮又如何?当年女真人就有这玩意儿,还不是被我朝的皇帝陛下打到落花流水。陛下说过,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是人!
    “去!”
    随着张平亮的喝声,颤动的弓弦从他耳畔擦过,箭矢被弓弦猛力推出,在空中划过一道直线,正正扎在箭靶上。
    能在侍卫亲军效力的将士,谁不是百战锤炼出的武艺?张平亮之前,数人轮番施射,箭矢支支正中靶心;张平亮之后,又有数人跟上,也都是支支中的,展现了极高的训练水平。
    隔着数十步,郭宁的视线扫过轮番施射的部下,转而微笑颔首:“晋卿来了。”
    缓步走近射圃的耶律楚材捋了捋自己愈发茂盛的大胡子。
    蒙古人的来势比预料更猛,己方原先的许多战前准备,包括粮秣物资的调集输送等等再怎么完善,也难免有再作调整的需求。这是耶律楚材的擅长。
    就在这个上午,他已经方方面面地安排周到,又安闲地吃了午饭,然后列了个简单的条陈来向郭宁汇报。
    外间不少官员的紧张情绪,被耶律楚材有条不紊的姿态消解了许多。
    不过到了这里,却见郭宁气色如常地和将士们习射为戏,耶律楚材的紧张情绪也同样消解了许多。
    他虽然绝少干系军旅,但也是跟着郭宁一同起于行伍的,眼光很好。再细看那些将士们的姿态,那种刻意摆出来的专注落在他眼里,演戏的成分太过明显,底下简直要化成实质的求战欲望根本掩饰不住。
    这些将士毫无疑问,都是虎狼。
    身为饱读诗书的儒生,耶律楚材在大周基业渐渐底定的时候,曾经郑重地建议,希望郭宁效法南朝宋国的事迹,压抑武人的力量以保政权长治久安。但郭宁不仅拒绝了,反而还变本加厉地提升武人的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不断充实武人的力量。
    对此耶律楚材是有一点不满的,尤其是某一事件之后。
    那一段时间里,耶律楚材试图往武人团体里伸手分一杯羹,结果却不得不坐视数以万计的契丹人像是疯了一样突入高丽。虽说后来时来运转,他们成为了朝廷控制高丽的工具,却再也无法成为耶律楚材角逐于中枢的助力。
    所以他面带赞叹地看过了将士们的表现,带着几分随意道:“看此刻将士们心情,倒是雀跃的很?”
    “我觉得也是。”
    郭宁哑然失笑:“因为最近两年没有大仗,侍卫亲军的将士们近几期该放出去担任军官的,大都延误。大家早就急了。现在北疆战火重燃,且不说战场上挣得的功勋,光是临潢府等地失陷,就必然带来大批死伤,那能腾出许多将校军官的位置!”
    耶律楚材稍犹豫,随即也笑了:“陛下对武人的心思洞见如烛,实在令人佩服。”
    “武人见多了生死,难免冷血一些,追求富贵的想法也直来直去,这是虎狼的天性。但在外敌依旧虎视眈眈的时候,自家养着成群的虎狼供驱使,总比养着成群的猪羊供分食要好!”
    郭宁一边领着耶律楚材往凉亭方向走,一边应道:“恐怕蒙古人怎也料想不到,我方的虎狼会有这样的求战意志吧?”
    走了几步,郭宁回头,看到耶律楚材的脸色有点严肃。
    “如果蒙古人料想到了呢?”
    “嗯?”
    “陛下,蒙古人也同样是虎狼……而且你不觉得,他们这趟来,动向有点奇怪么?”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