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何赏赐?”
面对皇帝的问题,施奕文想了想,说道。
“臣有一个不请之请。”
“你只管直言。”
皇帝的话让诸臣无不是心生羡慕,这几乎是等于告诉他,让他任意开口要赏赐了,可这小子又会要什么赏赐呢?
在众人好奇的功夫,只听到施奕文说道。
“臣请朝廷在推行压水井的时候,一并推广种植红薯。”
“推广红薯?”
朱由校诧异道。
“红薯又是何物?”
别说朱由校不知道,其它人同样也不知道,也是一脸懵逼的模样。
其实天启六年的时候,红薯,也就是“番薯”已经传入中国数十年,它传入中国是有据可考的,是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有福建海商陈振龙,在菲律宾做生意。他在马尼拉发现当地有人种植有一种块状作物,大的像拳头一样,外皮是红色的,脆甜多汁,生和熟都能吃,产量高,还不挑地。于是就把红薯带回到福建。
不过这个引入路线,也曾引起过争议,毕竟,红薯也是作为食物由西班牙大帆船上带到马尼拉,又流传到马尼拉城附近农民之手,而马尼拉城附近种田的百姓本身就是明人,早在万历初年就已经在当地广泛种植,到底是不是陈振龙第一个带回本身也有争议,毕竟,除了这一线之外,还有缅甸传入云南,以及越南传入广东的说法,就像南瓜传入中国一样,也是多线同期传入。据后世考证,云南、广东、福建这三线的传入,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是齐头并进的。只是陈振龙一线的传入,史料记载更为明确翔实,且经过后世研究者多次考证评述,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因之更高罢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陈振龙一线之所以被后人看重,其最重要的功绩并不仅仅只是引入,而是推广,尤其是其后人凭借着为官之便,把红薯推广到了各地。陈振龙的第五世孙子陈川桂,就把红薯引种到浙江地区。陈振龙的六世孙陈振元在为官时还带着红薯,到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宣传红薯的好处,劝当地的百姓种植红薯。最终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推扩,红薯才成为除了麦子、稻米、玉米外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而现在,施奕文要做的就是借着眼下的这个机会,把红薯推广到各地,把几百年的过程的缩短一下。
“回陛下,红薯原产于海外,是臣从自吕宋带到北港,目前在北港以及福建的一些地方也有百姓种植,红薯产量高,且耐旱涝,每亩产量甚至可达万斤……”
施奕文倒是毫不客气的把“引进红薯”的功劳给抢了,功劳嘛……总是不嫌多的。
还边还不等施奕文说完,那边顾秉谦就惊讶道,
“亩产万斤,这怎么可能!”
亩产万斤!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惊讶的睁大眼睛,毕竟,这会即便是江南精耕细作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三四石,也就是三四百斤。至于北方,高梁也好,小米顶多也就是一石半的产量。
别说是在天启年间,这是个天文数字,那怕就是二十一世纪,这个产量也是很吓人的。
可这是事实啊!
甚至在清代《金薯传习录》的记载中,也特别强调它的产量极高,“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当然了,这难免有些夸张,但它的产量很高却是事实。
“施大人,这,这,亩产万斤,口出狂言可是欺君啊!”
听他这么说,施奕文都懒得理他,口出狂言就是欺君了,什么道理啊,当然了,亩产万余斤不过只是夸张,当然了,施奕文的红薯是从超市里拿来品种,它的产量更高,万斤不过是正常的亩产量,但那是在化肥加成的前提下,没有化肥的话,五六千斤应该没问题的。
“黄尚书,你是福建人,可曾听说过这个亩产万斤的红薯?”
被问到黄克瓒一听,便摇头说道。
“不瞒陈大人,我已经离乡多年,兴许是这几年刚引进的。”
听着黄克瓒一口福建官话,施奕文只是微微一笑,天启六年的福建人不知道红薯,简直是再正常不过。
历史上,红薯在中国的传播是极其缓慢,按《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陈振龙在福建试种成功,此后也得到官方推广,救荒效果明显。而到乾隆十年(1745年),其后人陈宏谋还在陕西花大力气推广甘薯,以预防饥荒。而据《陕西省志》描述,甘薯虽然在乾隆年间被引进到了陕南,但是直到嘉庆年间才被引种到渭南地区,而且一直都是零星种植,前后两百年的扩广,也就是这模样。
这也是为什么施奕文想要借中央层面的力量加以推广的原因。
“亩产万斤,那必须是上等田,而且百姓勤于耕种,要施很多肥,正常情况下,五六千斤应该没有问题的。”
施奕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亩产五六千斤!”
朱由校惊讶道。
“施奕文红薯到底是什么模样?”
“臣随身就带着。”
说话的时候,施奕文就取出了一个胳膊粗细的红薯,他可一直带着的,老沉了。
“这就是红薯?”
别说是其它人惊讶,就连身为福建人的黄克瓒也是一样的惊讶,虽然施奕文说在福建也有人种植,可是他真的没有听说过。
“黄尚书确实没听过这样的好东西?”
面对旁人的问题,黄克瓒连连摇头道。
“我要是知道它,在山东为官时,早就此物在山东大加推广了。”
黄克瓒的语气很无奈,他可是在山东当过巡抚的,要是知道有这样的产量极高的吃食,他又怎么可能不加以推广。
他是真没听说过啊。
“黄尚书没听说过也是正常,毕竟,它也就是在少数一些地方种植而已,知道的人并不多。”
施奕文主动替黄克瓒解围道。
眼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个红薯去得罪任何人,毕竟还需要依靠上下一心,去推广红薯呢。
第166章 救国之物(第一更,求订阅)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