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103章:孙权的如意算盘

第103章:孙权的如意算盘

    大汉床子弩的诞生,这让尚书令李严,开始重视刘禅这个年轻的天子,因为刘禅震惊到了他。
    其实被震惊到的人,除了李严,还有大汉丞相诸葛亮。
    “此物真是陛下所做?”
    大汉丞相诸葛亮,仔细看了好几遍诸葛乔带来的大汉床子弩,有些不可思议的问诸葛乔。
    这东西,真的是陛下所做?
    “是的父亲;”诸葛乔肯定的说道:“这确实是陛下亲自设计制造而成,陛下还画有图纸让儿一并承于父亲。”
    说着,诸葛乔从怀里逃出一张图纸。
    这图纸画得相对粗糙,并不像专业人士所画,至少在诸葛亮眼里这画得确实一般。
    只不过,虽然画工粗糙,但是各部件却十分清晰,旁边还有各部件的说明,字迹是刘禅的笔迹。
    “父亲何不亲自一试?”
    诸葛乔随口说道,这大汉床子弩已经在成都,测试过好几次,他也看过其威力。
    “也好!”诸葛亮点头道。
    正所谓好与不好,也只有亲自测试过才知道。
    长安——
    城东校场。
    十几名侍卫,将诸葛乔带来的大汉床子弩,摆好固定。
    诸葛亮气定神闲,不过却认真的看着每一步操作。
    长安东校场,以前就是曹魏的一个练兵场。
    现在诸葛亮来到长安,他依然选择在这里训练兵马。
    这校场面积不小,东西长约两千步,南北宽约八百步。
    “准备!”
    只听那诸葛乔一声令下,四名侍卫分列床子弩尾部两侧,他们同时转动绞手架。
    吱嘎,吱嘎。
    手指粗细的弓弦,缓缓就被拉开。
    而这时,诸葛亮却将被三张硬弓吸引。
    这三张弓,并非都是向一个方向排列,前面两张弓向前,后面一张弓则是朝着相反的方向。
    这三张弓的弓臂均有手腕粗细,如果仅靠人力硬拉,是很难将其拉动,不过现在依靠后侧的绞手架,四个侍卫就能将其拉开。
    高明——
    当然,诸葛亮一生也设计过不少的物件,很多原理他是一看就能明白,三张硬弓的排列方式,让他暗自称赞。
    弓弦彻底拉开,扣在尾部的活动木塞之上。
    早已伺候多时的一名侍卫,非常娴熟的将一柄长枪,安放与床弩之上,然后他便拿起一柄铁锤。
    诸葛乔四下观看一番,特别是正前方并无人员之后。
    “放!”
    随着诸葛乔一声爆喝,那持锤侍卫当即挥起铁锤,啪的一声就砸向了床弩的一个木塞。
    咻——
    长枪瞬间脱弦飞出。
    数息之后,只听见一声闷哼,在场众人顿时一脸的惊奇。
    这也太恐怖了好吗?
    诸葛亮轻摇的羽扇,顿时停滞。
    紧接着,一个士兵快步向前跑去。
    “射程——六百三十步。”
    跑远的士兵,原地高声喊道。
    那支长枪,此刻就躺在他的身旁,因为今天测试诸葛乔并未设置箭靶,而是凭空浪射,只是想让他的父亲诸葛亮,看看这大汉床子弩的真正射程。
    一向沉稳的诸葛亮,这一刻也难以掩盖心中的喜悦。
    “父亲!”
    诸葛乔看着有些发愣的诸葛亮,行了一礼说道:“陛下曾言,此弩最高射程可达八百步,这架床弩是第一次制作,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若是稍加改进,其射程定会更高。”
    诸葛亮闻言并未回答,而是走到床弩的跟前,逐一查看每一个部件,越是往后看,周围人都能在他的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
    他自然是真的很高兴。
    即便他已经发现,这床弩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这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乔儿!”
    看完床弩,诸葛亮严肃的对诸葛乔说道:“为父便将这监制床弩的事情,交于汝来负责。”
    “真的?”
    诸葛乔闻言大喜,从小到大,父亲什么大事也不让自己参与,动不动就说汝还年轻,得多学习。
    有时候都让诸葛乔很困惑,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我是养子吗?
    可是现在——
    “多谢父亲!”
    诸葛乔当即行礼道:“孩儿定不辱命。”
    虽说床弩研制的工作,诸葛亮是交给了诸葛乔,不过随后的生产制作过程,诸葛亮却会时常过问参与。
    时光如逝,转眼就到了公元229年三月份。
    三月五日一早。
    长安——
    “丞相!”
    参军杨仪有些紧张从外面进来:“司马懿来了。”
    诸葛亮闻言并未惊慌,只是缓缓放下手中竹简,随口问道:“来了多少军马?”
    “回丞相,”杨仪道:“司马懿亲率主力,约八万人,已达上庸。”
    “嗯~”诸葛亮闻言微微点头。
    曹魏进犯关中,这是迟早的事情,早在去年下半年,司马懿就不断的在调兵遣将,所以此番司马懿领兵进驻上庸,并没有让诸葛亮有所惊奇。
    “丞相,迁都之事...”杨仪低声问道:“可否暂缓?”
    “不可!”诸葛亮当即摆手说道:“年初大肆宣扬迁都,如今大队人马已抵汉中,此时若是暂缓,必让司马懿警觉。”
    “可是——”杨仪似有疑虑,诸葛亮却笑着说道:“威公可亲往汉中,已迎陛下。”
    “这...”杨仪欲言又止,诸葛亮接着提醒道:“迁都之事,需在月内完成,威公可速行。”
    杨仪彻底懵了。
    魏军眼看大军压境,而且夷陵的陆逊最近动作也很频繁,经过大半年的调兵遣将,此时夷陵城中,已经聚集东吴主力不下十万人。
    年前丞相也曾派使者入吴,询问东吴调兵夷陵意欲何为,只不过吴主孙权却顾左右而言他。
    “是你家丞相多心了,我军进驻夷陵,并非是针对你们大汉,而是我军意欲北伐上庸,牵制魏军主力,你家丞相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稳定关中局势,进而攻占凉州。”
    这话,估计孙权自己都不会相信。
    他会有这么好心,为了给大汉争取时间,从而出兵牵制曹魏?
    诸葛亮自然不会相信的。
    东吴攻打上庸?
    闹呢?
    这么多年东吴北伐多次,但是他们主要的进攻方向,要么是合肥,要么是江夏。
    去年东吴已经占据江夏全郡,此时却说要兵伐上庸?
    你就不怕撤走江夏驻军,曹魏趁机反夺江夏?
    曹魏不断调兵遣将,东吴却从江夏抽调主力。
    如此不寻常的操作,傻子也能看出其中必有猫腻,恐怕那曹魏志不在江夏,东吴更不可能真的要去攻打上庸,他们或许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或者说某种交易。
    关中之战之前,汉吴弱而曹魏强。
    汉吴若想生存,只有联合对付曹魏。
    经过去年的关中之战,现在大汉不在是三国中,最弱势的一方。
    曹魏忌惮大汉做大,东吴岂会同意大汉变强?
    因此不用去想,曹魏调兵意在重夺关中,汉魏重启关中之战已经不可避免,这个时候作为第三方的东吴,自然会选择攻打对自己最有利的对手。
    是助汉伐魏,还是助魏伐汉。
    若是伐魏,无外乎继续起兵攻打合肥,或者出兵江夏进兵宛洛。
    但是孙权很清楚,东吴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曹魏。
    相比较伐魏,倒不如伐汉实在。
    因为诸葛亮好不容易打下关中,必然会竭尽全力固守关中,汉魏会在关中展开一场空前的大战。
    论实力,曹魏军力在汉军之上,诸葛亮想要守住关中,必然会不断抽调全国兵力进入关中,去抵挡曹魏。
    这就是机会。
    东吴趁汉魏在关中激战,一举抢占大汉的益州,如果最终曹魏灭了大汉,那东吴却也可以与曹魏划江而治。
    这是孙权的如意算盘。
    当然,他更希望诸葛亮能在关中顶住曹魏,依然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只是经此一战,大汉占据雍凉二州继续保持对曹魏的牵制,而东吴则新添益州这块富庶之地。
    如果真是如此,此战过后,东吴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而汉魏的实力均会被削弱。
    孙权的盘算,诸葛亮自然也看得清楚。
    要不然陆逊驻军江夏已经半年,却并未率先向蜀中进兵,曹魏的司马懿在宛城也调兵频繁,可是也没有进兵的打算。
    今年年初,大汉丞相诸葛亮突然宣布,克日迁都长安。
    二月初,大汉迁都开始。
    三月初,司马懿进兵上庸,陆逊随后便兵抵秭归。
    杨仪原本以为大战即将爆发,迁都事宜应当立即停止,全力准备迎接即将爆发的战争,可是丞相却没有停止迁都的意思。
    ......
    ......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