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万历皇帝、李太后和冯保三个人都很紧张。
万历皇帝虽然没敢具体问,但他已经隐隐感觉到,李太后突然要罢黜张鲸肯定与买缅铃一事有关。
只是想不明白,刚从江陵城回来的冯保,为何敢狐假虎威对他“逼宫”?
冯保去江陵城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的胆儿忽然间变大了呢?
万历皇帝一向是个敏感的人。
……
李太后也十分紧张。
原因有二:一是身为人母紧张,生怕儿子学坏,儿子他爹三十六岁便因沉迷于酒色死去,对她的打击很大。
所以,她决心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明君,二十年来几乎没有放松过一天。可谁知,儿子还是走上邪路,并没有一门心思地扑到国家政事上。
与其说她紧张,不如说她对儿子有点失望,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紧张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总归抱有仁慈之念,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本来儿子才是一国之主,什么都应该儿子说了算才合情合理。
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说到底是因为儿子尊敬她。倘若是混账儿子,她这个当娘的又哪来如此大的权力?
如今逐步放权给儿子,儿子期盼亲政那么多年了,刚刚尝到甜头,尚未步入正轨,便打击儿子的信心,从本心上说,这绝不是她希望看到的结果。若非缅铃一事触及到她的痛处,她不会这样冷冰冰地教训自己的儿子。
倘若儿子性格一倔强起来,与她对抗乃至翻脸,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毕竟儿子早已长大成人了,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谁还没有个脾气的时候?
因此,李太后紧张。
……
冯保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候他本来没有插话的资格。
从私,他最多不过是万历皇帝的“大伴”,是一名家仆;从公,他是臣子,逼宫是最忌讳的事情。
他如何不知哪怕有李太后罩着,只要万历皇帝成心与他过不去,便有机会将他赶出紫禁城。
有个问题他早就想明白了:即便万历皇帝伤害他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李太后也不会为了他对万历皇帝怎么样。李太后与他再亲,也亲不过儿子。
眼下有李太后在,傻子都看得出来万历皇帝一直隐忍不发。
可保不齐会秋后算账呢?
除此之外,冯保还想到离开江陵城的前夕朱翊镠对他的警告:不要因为张居正还活在人世,便有心挑起万历皇帝与张居正之间的矛盾。
因为万历皇帝与张居正之间的矛盾现在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万历皇帝与朱翊镠两兄弟间的矛盾。
而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朱翊镠肯定坚定不移地站在张居正那一边。
所以,冯保当然紧张。
或许是因为这两年来一直想扳倒张鲸,好不容易逮着一次令李太后怒火中烧的机会,得赶紧出手;也或许是真的因为张居正还活在人世,感觉有了后援似的,让他的胆儿不知不觉变大了。
……
见万历皇帝唯唯诺诺的样子,李太后寻思着索性将戚继光的事也搬出来。
她认真地说道:“钧儿,还有一件事儿,娘需要叮嘱你。”
“娘,请说。”
“曾朝节尚未回京,辽东的形势很复杂,或许马上就要爆发战乱,那边尽管有李成梁坐镇,可也只能控制女真与蒙古土蛮势力,要彻底打击那两股势力让他们服服帖帖效忠咱大明,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娘有个建议。”
“娘,什么建议?”万历皇帝现在已经没什么心思了,但表面上还得应付。
“倘若辽东战乱一起,娘建议将戚继光派过去协助李成梁,狠狠地打击女真与蒙古势力,让他们不敢年年犯边,钧儿意下如何?”
“这个……”万历皇帝一犹豫,“娘,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把戚继光和李成梁两位大将放在一起,万一作战思想与理念不合,到时候让将士们听谁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点不妥?”
“娘说了,李成梁是辽东总兵,他当然是主;戚继光是蓟镇总兵,派他过去只是协助作战,自然是辅。”
“娘,孩儿不懂军事,待新一任的兵部尚书吴兑到任后,孩儿再问他与梁梦龙的意见,看看这样做合适不?”
万历皇帝心知肚明,知道李太后这样安排无非是想挽留戚继光,不想他被调到广东总兵任上。
而知子莫若母,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反应也感到正常,之前她就想到,万历皇帝是不会轻易答应的,这样回复她等于是间接拒绝。
其实,朱翊镠提出让戚继光援助李成梁不是没有依据的,历史上的戚继光援助李成梁已经发生过一次。
那是在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十月,辽东那边的土蛮等外族势力聚集四万骑兵从前屯、锦川营等堡深入攻掠。
当时,梁梦龙以兵部左侍郎的职位兼任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分析局势后,他亲自率领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李成梁声援,又分遣两位参将遮击,同时邀请戚继光前往助战,三军奋勇夹击,大破来犯者。
如今,李成梁还是那个李成梁,戚继光也还是那个戚继光,只是梁梦龙升到兵部尚书现在又移吏部尚书,其实也还是那个梁梦龙,是戚继光和李成梁的上司,唯一也是最大的不同是:首辅现在已经不是张居正了。
要知道,这三位大将,也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原来全是张居正一手扶植并提拔上去的。
李成梁到四十岁时还是寂寂无闻,是张居正给他崭露头角的机会。
戚继光就不用说了,他与张居正是什么关系,这天下人都知道。
梁梦龙一路官运亨通,与张居正的赏识与大力提拔也分不开。梁梦龙的高光时刻正是张居正当国的十年。
历史已经发生过一次,就在三年前,万历皇帝不可能不记得,可如今他却不赞同让戚继光援助李成梁。
这中间的变化让人琢磨。
当然,除了历史上的依据,朱翊镠提出派戚继光去辽东协助李成梁,肯定是有挽留戚继光的意思。
但还有其它方面的考虑。
由于西北方向上这些年来有俺答汗和三娘子,所以基本上趋于稳定,现在最难应付的就是东北方向。
也就是李成梁坐镇的辽东。
历史也证明辽东最后的的确确是出大乱子了,努尔哈赤成功崛起——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第一,大明过于轻敌,故步自封;第二,李成梁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全辽的商民之利他都揽入自己名下,从此结交权门,使得自己声名江河日下,最后被言官弹劾失去了辽东的控制权。
要知道自李成梁失去辽东控制权之后,辽东十年之间更易了八位主帅,辽东的边防一步步废弛,这为努尔哈赤的成功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虽然李成梁和戚继光两位都是军事天才,但相较于李成梁,戚继光的名声要好得多,治军方面也比李成梁严谨。
辽东的局势需要加大力度提防,而后期的李成梁更是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引导。毕竟,张居正暂时还不能现身,哪怕是在暗中。
这是朱翊镠的考虑。
……
。
第399章 让戚继光援助李成梁的出发点(求订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