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我要做明世祖 第352章:徐有贞(二合一章)

第352章:徐有贞(二合一章)

    “朕登基至今,已经十二年了。”
    朝堂之上,朱见济高坐金台,旁边的炭火烧的正旺。
    奉天殿里,跟正在飘扬鹅毛大雪的外面完全是两种气候。
    人多,热气也多。
    但有些人拢着手低着头,还是觉得心里发凉。
    正如“领导不会闲的没事突然问你一些简单到傻逼的问题,一问就很有可能要对你做什么”这个道理一样,朱见济以前的上朝风格,是很讲效率的。
    皇帝很少在朝会上面说些无聊的话,现在他开了口,还在搞了几个月纠察之后,肯定是有缘由的。
    说不定就是要杀人了。
    “这座大殿,叫奉天殿,说的是我大明朝乃是承天意,顺民心而立的。”
    “诸位卿家和朕天天都要来这奉天殿内,对着这大好江山谋划指点,怎么就不谨言慎行点呢?”
    “臣等惶恐!”
    “这哪里该让诸位卿家惶恐,是朕担忧才是!”朱见济一拍龙椅扶手,语气沉重的说道。
    毕竟把国家玩坏了,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官的大不了把乌纱帽一摘,就能沿着城门街道“跪迎王师”,再换个新老板打工。
    只有老朱家的人,是真的逃也逃不过。
    碰上鞑清那样的“明君圣主”,就算上代逃亡的皇族后裔已经七老八十,也能给你抓出来砍头。
    “朕这几个月,每天都熬夜点灯看奏疏。”
    “很多人给朕递奏疏,也有人给朕递折子的……”
    在景泰朝的时候,朱见济就让李秉等几位边境地区的地方长官开了后门,让他们可以不通过六科内阁,直接给皇帝传纸条,到了现在,自然就形成了后世著名的“密折制度”。
    这也是让原杰、白圭这些中央大佬感到紧张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们不敢保证,中央特派官员下去巡查,能不能跟地方奏报给皇帝的对上。
    要是有一处失误,那一定是其中一方有错。
    这种二选一的游戏,他们是不想玩的。
    “朕看了那些东西,连着三天晚上没有睡好。”
    “总想着太祖皇帝反贪腐,到了朕这一代,怎么还有那么多不正之官。”
    “后面想想,天上太阳高高挂,可还是有影子的,该暗的地方还得暗。”
    “君子说,为人要慎独,朕觉得,于国而言,更要如此!”
    “大明朝打了不少仗,从二十三年前打退也先开始,到现在为止,威服了蒙古,重下了西洋,收复了西域,设立了外藩……这世上,没有外面的力量可以伤害到大明了。”
    “现在只有大明朝自己害了自己,还会给人可趁之机!”
    朱见济猛地站起来,走下金台,在通向高高在上的皇位的阶梯上站住。
    “可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于朕?何况于大明朝?”
    “陛下何必妄自菲薄?”
    商辂作为首辅忙带着群臣跪下,请皇帝冷静一些。
    “朝中有人贪腐不轨,自有法度天理谴之,何至于让天子自哀自伤?”
    “还是要尽人事,再去听天命的。”朱见济站在高处,看着殿外的满天风雪。
    “以后朕会时刻警醒,严抓吏治……诸位爱卿好自为之吧。”
    “另外考成法管了官员,倒是未曾限制了下面的小吏。”
    关于地方贪腐情况的汇报,其实官和吏,后者造成的民怨还不小。
    毕竟官员要贪污,可不敢找着老百姓直接要钱,好说歹说要编点理由,打着朝廷的大旗再去办事,或者官商勾结,私下交易。
    而盘踞于地方的吏员作为实际的狗腿子,对上能奉承主官,对下能欺负小民,在官老爷制定各种盘剥计划后,还能自己加点价,捞外快。
    没办法,层层剥削。
    很多东西,都是每个经手的人想多捞一点,然后叠加累积起来的。
    所以吏治,不仅要抓好官员,还要抓好吏员。
    “这几年也没什么大仗要打,军中一些军官可以退下来,依朕的意思,就放到地方上为吏,也算是照顾这些为大明朝拼命过的有功之士了。”
    除了安南这个跳来跳去的猴子需要处理之外,周边还真没多余的战略要地需要去攻占的了。
    北边西伯利亚还没被罗斯诸国染指,大明完全可以慢慢派人过去定居、开发。
    东边的日本,还有西边的帖木儿帝国,自己已经打成了一锅粥,有问题只需要大明去他们家门口转两圈,展示一下肌肉,就能威慑住跳梁的家伙,让他们不敢多事。
    那些垃圾地方,大明也看不上眼,以后朱见济儿子多了,封到那边自然就行了。
    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很多岛屿,也会随着逐渐繁荣起来的海贸,以及官方鼓励移民的政策,注定会慢慢归化为中华之地,更别提立起来的几个藩国了。
    在十年内,大明在外部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安南地方完全可以交给水师和广西那边的驻军解决。
    当年太宗攻安南设交趾,也不过花了四个月时间。
    所以朱见济的确需要考虑没有大规模战事后,朝廷养的那堆兵该怎么办。
    养兵不用,久了总会废掉的。
    而培养几十万上百万脱产士兵,是非常耗费国家财力的。
    太平时代,是该精简军队。
    不然财政背不住。
    朱见济还想着继续掏钱搞基建呢。
    正好地方上的吏员有很多鱼龙混杂,或者本身就是地方老油条,上下两头通吃的家伙,而军队经过多年建设,有个武会和武校在,培养出来了不少有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军士。
    这些人完全负担的起地方官府的工作。
    朝臣们也不多说。
    因为退伍将士当官做吏,这是旧例了。
    大明朝初立之时,不少官员都是“不问出身”的,何况精简军队,本就是一件善政。
    在商辂上任首辅后,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就曾跟朱见济提起过这方面的事。
    地方上的一些军队无仗可打,久而久之就自己玩开了颓废了,或者当地官府见人无事可做,便将之拉过去作为徭役……
    正统朝的时候,京城周边,号称全国精锐的那些卫所,本该是入北京轮换当值,拱卫首都皇帝的,结果就被土木帝拉去修城墙了。
    这是承平日久避免不掉的变化。
    只是裁军到底是件大事,无法轻易为之,后面还迎来了官场大纠察,便拖到了现在。
    “不过当兵和为吏,还是不同的,也是需要好生的考虑才行……”
    “内阁那边商讨一下,过两日给朕拟一个条呈看看。”
    “遵旨。”商辂再次下拜,心里想着之前跟皇帝商讨这件事时,后者讲过的东西,还有联系这次事件和皇帝最新讲话要领,意图考虑周全,一击必中。
    “那就退朝吧。”
    朱见济挥挥手,结束了这次朝会。
    徐有贞有心想请皇帝批准自己的辞呈,但事到临头又怂了回去不敢开口,直到顶着冷汗湿透的内衬走出奉天殿,想要出宫回家之时,才发现早就有小宦官跟在自己背后。
    “陛下请徐阁老去未央宫,陪他说说话。”
    小宦官低眉顺目的对徐有贞说道,把徐老头说得又出了一身汗。
    他深呼吸几次,然后才点头回道,“既然是陛下有口谕,臣不敢不从。”
    “请带路吧!”
    他拖着短小精悍的身子,脚步沉重的往作为皇帝日常休息娱乐场所的未央宫前去。
    等他来到未央宫的时候,刚刚下朝的朱见济的确是在休息玩乐。
    这边的宫殿里也被御前带爪侍卫们给撒尿标记过了,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好几只窝在安了取暖地龙的殿内睡觉打闹。
    而朱见济一下早朝,就抓了几把肉干随手乱撒,当喂鸡似的给猫狗喂早饭。
    猫狗围绕着皇帝,渴望着他手里的肉干。
    见到徐有贞来了,朱见济直接把装口粮的碗一倒,干脆的结束了喂猫活动,擦了擦手,便端坐起来。
    “徐卿家也坐吧,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不必讲究太多。”
    徐有贞颤颤巍巍的坐下,屁股刚碰到凳子,便主动交待了。
    他抬着袖子哭出了声,“臣利欲熏心,有违陛下重托,实在罪该万死!”
    徐有贞从还没坐热的凳子上滑下来,跪下地上对着皇帝磕头。
    以他对权力的渴求,好不容易坐到了次辅的位子上,六十六了还一直不服老,想着当首辅,哪里会轻易的请求退休?
    无非是朱见济突然掀起了一场大纠察,把徐有贞给吓坏了。
    诚如朱见济之前听李原讲话后的感想——
    地方借用朝廷名义去压榨百姓,这是常有之事,大多也牵扯不上中央的大佬要员,基本上父母官自己贪得无厌,胡乱捏造的。
    可朱见济当初设立物价局、水利局这些新式部门,早就把它们从地方官府的手里独立出来,直接归于中央六部管辖的。
    毕竟他也懂,物价这种关乎基层的信息,很少有管事的想让皇帝清楚。
    一旦皇帝对民情多了了解,他们就少了蒙骗的机会。
    水利局这种随着朝廷基建越来越普及,每年都有巨额预算的,更是一种肥差。
    工部由此也一改当初灰头土脸的模样,变成了“包工头”形象。
    虽然还是干苦活累活,但爷有钱!
    所以徐有贞这个工部尚书,内阁首辅,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也是极大部分人心里的巅峰待遇了。
    但别人眼里的巅峰,在徐有贞看来还不算终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还有奋斗的目标!
    而在向上奋斗的过程里,给自己捞点好处也是可以的。
    毕竟他那么辛苦。
    所以当阮伯山他们查来查去,顺藤摸瓜摸到徐有贞身上,知道是这个工部尚书在给地方修路工程开后门的时候,也就不意外了。
    从另一面看,也能看得出朱见济和景泰帝对徐有贞的看重。
    先皇景泰帝不知道徐有贞和“徐郢”之间的关系,是看着徐有贞的确能干活有才能,才把他提拔上来的。
    而朱见济明知徐有贞的身份过往,但看在这家伙在当时那一大堆只知道读圣贤书,口颂圣人之言的官员中着实能力显眼,精通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以及兵法、水利……感觉放过这人可惜了。
    当时他地位已经稳固,皇位转移到景泰帝一脉身上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也不在意徐有贞在原历史上搞的政治投机,还有他在土木堡之变后提倡迁都的事。
    乾圣天子,是心胸宽广的。
    很多时候,决定事情结果如何的,并不是哪位奸臣进谗言,而是皇帝能不能做到“偏听则明,偏信则暗”。
    徐有贞一心一意追求权力,当碰上一个脑子清醒的皇帝时,忽悠不到也无法搞什么政治投机,只能尽其所能,投其所好,靠功绩让皇帝提拔自己了。
    可以说,在朱见济手底下的徐有贞,绝对会有个跟原历史上截然不同的名声。
    “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朕也不追究你过去的事……何苦去贪呢?”
    “臣……”徐有贞低着头,不敢说话。
    他是不甘心的。
    不甘心于谦、李贤这些人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自己明明有一身才华,却没能享受到同等待遇,也不甘心商辂这个晚辈后来居上。
    只说功绩,大明朝水患频繁,但他徐有贞治理黄河数年,不邀近功,谋图远利,发了狠心要把黄河料理清楚,并且写下来著名的《言沙湾治河三策疏》,造福的民众不知有多少人。
    这个大功劳在身,也是朱见济既往不咎,决定任用徐有贞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个,徐有贞也是年少成名,拜师吴讷、胡俨,学问非凡。
    甚至在物理学上,他也造诣极深。
    当初关于黄河该怎么治理,按谁的方法治理,徐有贞跟很多人的意见都不同。
    景泰帝耳根子软,听多了就有些动摇,有意让徐有贞放弃治河。
    然后是徐有贞面见景泰帝,为之演示了一个实验——
    他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水壶,里面盛满相同质量的水,然后在一个水壶上开一个大孔,又在另外一个水壶上开五个小孔,而这五个小孔的面积之和等于大孔的面积。结果开有五个小孔的水壶最先将水放完。
    这就是后世水力学上的水箱放水实验,西方的科学家做同样的实验,还要等到四百年后。
    徐有贞一生之中,多半时间花在仕途之上,由此可见他的天赋的确超乎常人。
    朱见济知道这件事后,还特准他没事去工科院和太学,为学生讲授自己在天文地理和水利方面的成就,成为了当前仅有的一位能光明正大出入国家最高学府的官员。
    毕竟为了防止有人串联勾结,以后结党谋利,不管是朱见济还是其他皇帝,都跟注意国家储备人才和官员的往来。
    种种事例如此,徐有贞是不甘心自己只当个次辅的。
    但朱见济心里有了首辅人选,他的履历上终究有个抹不去的污点,能当次辅已经是天子圣明了,哪能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得权,便得钱!
    “还望陛下看在老臣一番辛苦的份上,允许老臣辞官养老……”
    徐有贞自己摘了乌纱帽,哀求朱见济。
    他到底是怕死的。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