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汉纪·元帝纪】
“伏贵人也喜欢女工,与你的性子倒是几分相似。”皇帝直言不讳,将自己的衣袖展开给对方看,那细密的针脚流纹让甄姬留神了好一会:“等回长安后,你们之间可有的是话说。”
甄姬眼波流转,认真的盯看了皇帝好一会,轻轻点了点头。虽然直觉让她冷静,可她还是忍不住的去想,能让皇帝将一件常服穿旧了都舍不得替换,这样的人他是有多放在心上?甄姬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未来的夫君,直到遇见皇帝后,她就认定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可眼前这人似乎并没有将她视为最重要的,这让她不禁有些挫败。
很快,甄姬又寻到了新的话题,两人从经义谈到诗赋、又从诗赋谈到书法,初次相见的两人难得有如此多的兴趣相投。甄姬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她从对方讶异而欣喜的神色中不难看出,那位伏贵人除了女工和性格,似乎在其他方面不能与皇帝产生共鸣。
两人相谈甚欢,皇帝很久没有与一名女子说这么多话了,正在他谈兴正浓的时候,穆顺忽然硬着头皮跪在殿门外,不合时宜的禀告道:“陛下,有军情急报,荀君、贾公等人都已在正殿等候了。”
皇帝眉头微皱,时下也不说什么,也没留下一句话,便起身离开了。
才来到正殿,荀攸、贾诩等人便齐齐迎了上来,皇帝见他们人来得齐全,面色愈加凝重,问道:“是幽州袁熙南下,还是袁绍率兵出南皮了?”
“这是长安来的奏疏,还请陛下先行御览。”黄门侍郎来敏双手将一封奏疏奉上。
皇帝扫视了眼来敏惴惴的神色,面无表情的接过奏疏,这是骠骑将军皇甫嵩远在关中呈报的奏疏。内容简短,却字句骇人,皇甫嵩先是说明了情况,自己在韩遂叛乱以后,接到诏令,领兵马近两万入陈仓,与张济、徐荣等将一齐御敌。本来进展还算顺利,贼寇不仅未能扰乱关中,更没能夺下冀城。
可是过了一个冬天以后,平狄将军马腾突然在韩遂的诱惑下反戈一击,皇甫嵩失于防范,只得率本部兵马后撤至郿县,但陈仓易手,无疑给韩遂打开了一条绕开冀城,直达关中的通道。韩遂当即与马腾东西呼应,纠集汉羌兵马数万直入关中,如入无人之境。此时三辅震动,雍凉震动,就连王斌也是得闻消息后当场惊厥,醒来后当即传书沿驿道禀告皇帝、又欲亲自率领兵马守御长安。
皇帝面色铁青,修长有力的手指狠狠捏着单薄的奏疏,半晌,他才掷地有声的吐出半句话:“他还真的敢……”
“关中忧急,陛下宜急命皇甫公整顿兵马,联结张济、徐荣、盖顺等部军旅,一同进剿,绝不可使其过郿县一步。”黄门侍郎射援是皇甫嵩的女婿,如今丈人危难,他于公于私都该出言为其回护一二:“马腾虽叛,但好在关中兵马未损,实力尚在,稍有小挫,局势仍有收拾的余地。”
“皇甫嵩坏我朝廷大事,当严惩!”另一边,黄门侍郎种辑义正言辞的表明了观点,接着又道:“只是关中诸将,论行兵布阵、威望卓著、能服众将者,唯皇甫嵩一人而已。如今大军远在河北,千里难济,与其换将置帅,莫不如使其戴罪再战,以激其奋。”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那一方、或是出于什么目的,举动都是在尽力想办法挽回损失。皇帝看到这里,感慨于彼等的同仇敌忾,心里头的恼恨也不由少了许多。他知道这些人依然支持战败的皇甫嵩,原因左不过就那几个,一是除开皇甫嵩,关中的确没有合适的替代人选,而关东的兵马一时又难以解决燃眉之急;二是若不力保皇甫嵩,那么才消停下去的董承又会站出来——如果不出意外,董承弹劾皇甫嵩并为自己请命的奏疏已经跟着送到皇帝案头了。
他们对皇甫嵩力挺的态度,正好与前些日子,看待同样战败的刘虞的沉默态度相反。
“刘公不知兵事,虽在幽州被晚辈欺负,但能做到如今这地步,倒也难为他了。”皇帝将奏疏犹如千斤石一样缓缓放下,他吁了口气,面色并不算有多凝重焦急:“只是与其相比皇甫嵩军中宿将,成名已久,居然也会损兵折将实在让人始料未及。”
“陛下……”
“陛下……”麾下众人纷纷开口,尽是都在劝皇帝让皇甫嵩戴罪立功,不要轻易临阵易帅。
皇帝最终也叹息道:“皇甫嵩不得不罚,但念在时下为用人之际,彼为朝廷出力建功甚巨,特许戴罪立功,仅削减封户食邑,以儆效尤。只劝他能知耻近乎勇,奋威破敌,莫要在老了又失了晚节。”
射援大松了口气,感激的跪伏拜谢,道:“陛下睿鉴!”
“如今虽不改前命,仍托付皇甫嵩督关中军事,然此战关系紧要,我大军远在河北,却不得作壁上观,无动于衷。”皇帝移步走至席榻上坐下,垂眸看向射援:“此番由你回关中传诏,将我的意思一字不漏的传达下去,激励彼等奋命……暂时先下去吧。”
说到这里,皇帝摆手让众人都退了下去,根据惯例留下了荀攸、贾诩两个心腹,这一次由于要讨论的是极机密的事务,就连往日被获准旁听的诸葛亮都没被留下。
“廉颇老矣,兴许是与身边年轻人待久了,行事竟有几分年轻时的胆魄。想请君入瓮,一举解决羌患,这样的手笔,若是旁人我或许不信,但他却不一样。”事已至此,皇帝再如何担忧也只能放在心底,毕竟这样剑走偏锋的法子当初他不是没有与贾诩设想过,只是没有料到皇甫嵩真的敢这么做:“他可是皇甫嵩啊。”
既然皇甫嵩与他上封事密陈了此事原委,又做出一系列周密的安排,皇帝现在也不得不对他支持到底。
“皇甫嵩速成速战之心不可有,但彼等好歹未曾迷乱心智。据军报所称,无论是去岁冬天在陈仓按兵应敌,还是如今马腾‘作乱’,全军安然退师郿县,皆有章法可循,思虑完备。可见他心中已有计较,虽想永绝羌患,但并未浪战。”贾诩轻声说道,他其实也算是这项军事冒险的背后策划人之一。
在外人看来,只当是皇甫嵩轻信小人,致使马腾反复生变,败坏大事;在皇甫嵩等人看来,这项军事冒险是他们一力为之,后果和责任也由他们承担;可是在时下几个君臣之间,贾诩对雍凉局势的布置也是出力不小。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贾诩建议皇帝对徐荣、盖顺等人的部属,对韩遂形成隐形的钳制与优势,皇甫嵩未必会有那么大的胆子兵行险着,付出让马腾诈降的代价诱敌深入。
然而贾诩在这时又提出了异议,并未有将全部的希望放在皇甫嵩一人身上:“皇甫嵩所部兵马仅剩万余,倘有不慎,徐荣、张济等军尾追来迟,动摇三辅根基,则莫能赎其罪!如今并州空虚,仅凭段煨一人,恐难慑服鲜卑、乌桓等族,宜速调兵将,一则镇守并州,护住三辅北侧、再则可随时支应皇甫嵩,不使其用兵艰难。”
荀攸沉吟片刻,说道:“张辽、樊稠二将距并州最近,可使彼等就近入壶关,回师并州。”
皇帝摇了摇头,否定道:“张辽既已授受诏令,择日北上幽州,不得再调。至于樊稠……近来我耳边传了不少的话,都是关乎他的,此人不得轻离。”
张辽、樊稠不行,那就只有刘虞的威望足够守御并州,这样也能让他效仿皇甫嵩的例子将功抵罪,从幽州战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只是刘虞自从兵败以后,立即被皇帝剥夺了兵权,虽然没有处罚,但短期内已经不会受到重用了。
现在的刘虞,正在离河间不远的博陵,按照皇帝诏书中的指示,持节、行大司马事,奉策书玺绶率领一众当地豪强士人前往孝灵皇帝潜邸的解渎亭,以最高规格的太牢之礼,祭祀皇帝的曾祖父、孝元皇刘淑以及祖父、孝仁皇刘苌的陵庙。在这之后,他又将视情况赶往河间,祭祀孝穆皇、也就是河间孝王刘开。
这些都是孝灵皇帝登基以后被追尊的父、祖,是一套从孝章皇帝延续至今的完整帝系,代表着皇帝身份的合法性与正统性。他大张旗鼓的让刘虞祭祀这一脉帝系,一方面是为了给刘虞明升暗降、找点事做,另一方面是刻意忽视掉同为河间王室出身的孝桓皇帝那一支的帝系,从而突出自己这边的地位。
故此,皇帝对此事尤为重视,各项礼节都要完备,何况这几个陵庙年久失修,神道寝园狐兔处处掘窟,还得耗费人力去翻修,这么多事情零零碎碎的算起来,至少要三四个月后才能办完。等到那个时候,不但是雍凉的战事,就连南皮都要告破了。
皇帝沉思一会,很快想到解决的方法,这方法像是早已存在于他的脑中,只是说出来时,语气还带点不确定:“青州战事已毕,不如就让曹操去吧。”
荀攸有些讶异,但他知道曹操在兖州等地深耕已久,迟早是会被皇帝调离的,所以也并不为奇。只是曹操一个外将赶去雍凉救急,张济这些本地将领是否会领情,还有待磨合;能获取多大的战功,也是尚未可知。
他下意识的否定道:“镇东将军久战关东,不识西北地理人情,贸然赴援,能否当即熟悉军务、调度用兵?此为不便之一。再者,其现在青州,若调至并州,需横越河北,其间山地艰险偏远,正是缓不应急……何况其人所携兵马过少,则无用;过多,则彼等大军途径内地……又不得不防。”
荀攸从几个方面分析曹操不适合调去西北的原因,并不仅是为了回护曹操,其中不乏也有真心实意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着想。皇帝轻轻颔首,对此深以为然,可他心里仅仅是想要调离曹操,而不是真盼着曹操能在雍凉起到什么作用。
“雍凉战事,远非一朝一夕即可克成大功,羌患平息过后,还有西域、朔方。”皇帝随手拿起桌案上的几封奏疏,翻开来看,正好是王斌请罪的奏疏、再翻一本,却又是董承毛遂自荐,想代替皇甫嵩领兵平乱的奏疏。他想到围在自己身边的外戚尽皆良莠不齐,日后改革尚缺一个中坚力量,此时试探曹操,如何不是要看曹操能否做出正确的决断?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又将那几份奏疏放下:“天下之大,不能局限于一处。如今河北兵马云集,袁熙指日可灭,袁绍退守渤海一隅顽抗。曹操只需留下于禁、李典等将兵守平原,助南北军合力进讨,难道还打不下一个南皮城?”
他看了一眼为此事犹豫不已的荀攸,忽然想起在邺城遇难、身受重伤的荀谌,不由得松口道:“荀君所虑不是没有道理,且让曹操自己取舍吧,他是知兵之人,我等他的谈兵之策。”
说是参考曹操的看法,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曹操又能有什么看法?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去蹚雍凉这趟浑水,安安分分的为皇帝打前阵,攻打南皮,克复河北,然后立下大功。可是他打赢青徐战场、俘获袁谭在前,又接着来河北分一杯羹,别说风头过大,就说是南北军也不会坐视他分走最后的大功。
跟这个比起来,曹操远赴雍凉与张济这些凉州将领争功也不算什么了。于是曹操很果断的亲笔写就一封奏疏,自陈平生之志是“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表示自己身为汉臣,理应听从朝廷一切调遣,天子但凡有令,自当无所不从,本不应特意下诏劳问意见。
皇帝收到他这一封《自明本志疏》,很是高兴,同时也明白了曹操在奏疏中暗藏的意思,当即诏拜曹操为征西将军、封成乡侯、督并州军事,率曹氏、夏侯氏等宗族子弟西入并州。
第五百七十九章 势危实安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