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兴汉室 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

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

    “夫不爱悦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尉缭子·攻权】
    吕布死后,袁谭虎折一翼,很快就在曹操猛烈的攻势下坚持不下去。麾下大将崔巨业被斩也成了退兵的最后一个理由,他当机立断,留下昌豨等人断后,准备带着麴义、高览等将退回青州。
    当兵马退到莒县时,董昭主动建议道:“昌豨贼寇,昔者能见利而背亲友,如今势力衰弱,难保彼等不会再有二心。将军把后背托付,应以有备防不测。”
    言外之意是要另外再派人留守。
    袁谭面色犹疑,昌豨不是他的亲信,说是断后、不妨说是任他自生自灭,但倘若他真是临阵投降,却会不利于局面的发展。思来想去,他还是舍不得留下最倚重的高览所部,便索性让麴义领所部兵马留了下来。
    此举正中董昭下怀,军令下达后,他立即跑去面见麴义,故意诈说:“曹操兵强,本就难以抵御,何况不日即来前将军朱公所率三万兵马,兼之有泰山群寇。徐州之事不可为矣!袁将军退守青州,命将军驻莒县,既要抵御外敌,又要防范内贼,单凭将军所率二三千兵马,如何做得到?”
    袁谭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心中早已惊惶不定,又听到对面放出的风声,哪里还有余暇去考虑朱儁是否真的领三万援军过来了。麴义虽然对此有所怀疑,但曹操兵强、昌豨狡诈却是事实,袁谭自己撤回齐国,将琅邪这块难守的险地丢给他,也不知存的什么心思。
    “要我服从军令,留守琅邪也不是不可。”麴义心里还是习惯性的想着要如何执行军令,而不是另谋生路:“他得再给我八千人,兵马凑足一万之数,我可以为他保全莒县,最不济,也能将曹操拦在青州之外。”
    “将军高见。”麴义是袁绍麾下能征善战的大将,又非嫡系,常年遭受排挤猜忌,不可能没有一点反意。这也是董昭胆敢来见他的缘故,此时见对方是这样一副态度坚决的说辞,心里仿佛明白了什么,也不再多说,任由他自行自为去了。
    麴义索兵的要求很快随着曹操攻下琅邪国都开阳的消息一起传了过来,在袁谭眼中这无异于借势要挟,他性情多疑好猜忌,不由恼怒的说道:“昌豨麾下有数千兵,只要他二人互相声援,难道还守不住琅邪?此时还要我增兵予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门客孔顺最会随波逐流,也跟着起哄道:“如今局势危急,他不体谅将军的难处,只知壮大,哪里还有半分忠心的样子?”
    袁谭平日里就恨麴义不通情面、仗着资历与战功不把他放在眼里,此时听了孔顺的挑唆,面色立时变得难看起来。其他人与麴义也相处不好,此时纷纷落井下石,直数麴义日常耿介、忤逆等事。
    “将军,此人断不能留,若是今日拨给兵马、将背后托付,明日据此兵马谋叛于我,又将如何?”孔顺凑近袁谭身边,低声说道:“此人桀骜已久,将军何必留他?不妨趁此机会吞并其众,先登营素来精锐,若为将军所有,岂不更添其势?”
    董昭慢悠悠的张口道:“我听闻麴将军当年领兵随韩馥在酸枣会盟诸侯,曾与曹操有过一晤,相谈甚欢。时至今日,彼此也算故友,将军若要用他留守琅邪,不可不慎。”
    这话真假参半,当初麴义的确参加过酸枣会盟,但他只是一个小校,根本没资格与曹操这些实权人物共处论事。
    但袁谭没有参加过当年关东联军抗董的往事,只知道那时候董昭是父亲袁绍麾下参军,知道的必然比他要多。何况他早已为孔顺的话所说动,一是为了报复麴义、树立威严,二是贪图麴义麾下精锐、收为己有,董昭的言论只是刚好送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于是不顾辛毗等人苦苦劝阻,当即传令高览布兵帐内,并使人去召麴义。众人各立帐中,忐忑紧张的等待着将要来临的兵变,辛毗趁人不注意,悄然靠近了神色泰然的董昭,嗫嚅道:“董君做得好啊。”
    董昭闻言,粗短的眉毛动了一下,同样小声说道:“事已至此,再助无益,辛君是颍川人,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很多路可走,像我这样没多少余地的尚且自谋生路,你又何必……”
    辛毗不说话了,虽未表态,但也不曾开口讲董昭的所为所言揭露出来。他的沉默让董昭愈加信心满满,接连大败,上下失和,就连袁谭身边的亲信都失望如此,袁氏还有什么好辅佐的?
    麴义虽然狂傲,到底是服从军令,很快召之即来。袁谭也不与他多废话,当即喝令高览领伏兵杀出,将麴义团团围住,公告罪名后,准备就地擒杀。麴义没有防备,被人狠狠的按在地上,他听到袁谭等人按在自己身上的罪名后,心惊肉跳,又怒极骂道:“小儿!你家还没得天下,就急着杀大将了么!当年要不是我投效尔翁、连战公孙,河北岂有尔等的安身之处!”
    见他列数前功,大诉冤枉,袁谭不得不拿出想好的理由来服众:“我袁氏诸将,唯你最有功劳?你自恃有功而骄傲放纵,不服上官,我父尚且屡次示以宽大。谁知你心怀不轨,借外兵强敌,谋我兵权,行自强自立之事,贼子之心,欺我无知么?”
    麴义心里本就有鬼,但却不是要反叛,而袁谭恰好留意到对方神情愣怔的一瞬,便愈加笃定自己说中了,于是怒不可遏:“果有此意!来啊,将他军法处置!”
    高览话不多说,将回过神来不住痛骂的麴义拖出帐外,一刀了事。袁谭又接着下令,命高览立即率兵包围麴义部众的营地,将彼等拆散整编,期间有不少死忠残部,集结起来畏诛逃命,又紧跟着被高览率兵扑灭。
    麴义一死,全军立时整肃,太多将士往日慑服于麴义的威望对袁谭多有阳奉阴违,如今见识到袁谭的狠厉手段,一众人等狐悲之余,也都老实不少。
    除了这个岔子后,袁谭不得不再度调整既定的断后部署,此时他手上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高览一人,他偏偏又舍不得,这时候他就想到麴义的作用了,袁谭一时冲动杀了人,如今既然杀了,却隐隐有了悔意。
    “以属下之见,留守莒县,不在于兵马多少,而在于用人得否。”辛毗注意着袁谭的神色,在董昭投来的目光中轻声说道:“若是用人得当,单凭麴义一人,便足以威慑昌豨,不需万千兵马。麴义之亡,在于其意图自强,借势谋利,如今其人已然正法,留守莒县者,更当择选一名才干可当万千兵之人。”
    这一番话将袁谭心中的不安冲淡了不少,他急忙问道:“既有此言,可是有什么合适的人物?”
    “属下以为,董公仁就很得当。”辛毗拱手看了董昭一眼,不急不慢的说道:“一者,董公仁善于安抚州郡,当年公孙瓒南侵冀州,巨鹿、魏郡皆贼乱不止,而董公仁单骑入郡,旬日便降服之,可见其能。至于二者,董公仁早前奉命委身吕布麾下时,与昌豨交好,彼此情谊、威信俱在。据此以观之,有董公仁守琅邪,足以无事。”
    辛毗一一列数的功绩与理由都很让人信服,更让袁谭意动的是,董昭有着种种优势与处理相似事务的经验,就意味着自己不需要再从捉襟见肘的部众里再分他太多兵,而他也可以趁此调遣更多的军队防守北海。
    有了辛毗的荐举,其他人又不肯留下来面对强势的曹操以及传说中将带大军赶来的朱儁,于是董昭很快得到了袁谭分给他的一千兵马,负责在袁谭北归青州后督琅邪诸军。
    建安三年十一月初三。
    徐州,琅邪国。
    曹操已经接到淮南、河北的连连胜讯了,他知道天下局势略定,胜负将分,心中的一股危机感也愈加强烈。他不愿再这么拖沓下去了,稍稍修整了兵马之后,当即提兵追击,一举收复琅邪国都开阳。
    这时昌豨已领着残兵数千退往阳都,又听闻袁谭杀了麴义,留董昭断后,曹操大笑不止,也随即暂缓了进攻的态势,留在开阳准备先处置一件‘私事’。
    “生来就是只林间雀,却要效鸿鹄飞高远,之后不但诸事无成,就连脚下的树枝都要站不住了。”曹操与郭嘉并辔行在宽阔的道路上,笑着说道:“这就是现今的琅邪王。”
    琅邪王刘熙年轻气盛,志愿不小,在他做王太子的时候目睹天下纷乱,朝廷播迁,自以为东周天子式微、王莽篡逆的乱世再临,很有心力的要与挚友萧建做一番大事。琅邪国向来富庶,北接青州,西临泰山,曾经是赤眉军的发源地,被赤眉军拥戴为帝的刘盆子祖上城阳王也是被封于此地。
    种种巧合,让刘熙想入非非,他把以昌豨、臧霸为首的泰山群寇视为‘赤眉’,更把自己看作是刘盆子这样有天命的人——不过他自诩比刘盆子出色的多。于是借助宗室身份在朝廷远在长安时号令诸军,拥众青徐的愿景很快在萧建的策划下完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萧建几次联络昌豨、臧霸等人,更通过琅邪王室对曹操的恩德,试图得到兖州的支持。
    “这个萧建确有才略,奈何时势不予,方今天下也远非昔日王莽之世可比。”郭嘉在马上淡淡说道:“不然还真能让他做出一番事来。”
    曹操摇了摇头,道:“当年陈王也有这个意思,自称辅汉大将军,想要参与讨董,可酸枣诸人各有心思,都不理他。可见如今确实不复以往,若非朝廷及时振作,刘氏早已失却人心了。”
    郭嘉年纪轻轻,才与曹操见上几次面就已熟悉的像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一样,两人无论性情、才智还是其他方面几乎都是互补的,行军论战更是合作默契。一方说的每一句话另一方都能很快领悟,这让曹操直呼相见恨晚,就连戏志才故去所造成的遗憾都消减了不少。
    “汉祚未绝,实乃天命所归,世道纷乱,人人皆可大展抱负,唯独宗亲不可以。”郭嘉丝毫不觉得曹操那句‘刘氏失却人心’的话有什么不对,坦率自然的接口说道:“琅邪王既无天时,又无人助,落得如今这般两难境地,也实在可惜。”
    刘熙尚未来得及笼络昌豨、曹操诸人,施展抱负,琅邪先是被吕布所攻,后又被袁谭所占,紧接着又在袁谭的胁迫下对称帝的刘硕献上贺表。如今袁谭兵败退走,将刘熙丢在原处被曹操接手,该怎么发落他,已经成了曹操心中的一件急事。
    曹操当初存了几方下注的心思,对刘熙的笼络既不拒绝也不支持,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如今这些行径以后很是会招人口舌,是曹操亟待解决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相关人等灭口,这里面不但是刘熙,就连昌豨、臧霸都逃脱不了干系,乃至于曾与昌豨勾结图谋琅邪的吕布也是一样。这些人里,吕布由于其他的种种原因死了;昌豨也即将与他反目的好友臧霸兵戎相见,互决生死。
    唯独琅邪王刘熙,天子的族兄,却是他轻易动不得的。
    在郭嘉眼里,这件事说难也不难,关键是曹操为什么要主动授人以柄:“琅邪王侍奉伪君,日后自有国法处置,明公何须担忧?只是那萧建,不知规劝主上、保全郡国,应该先论其罪。”
    曹操目光一闪,道:“廷尉狱下,铁口易开,萧建知道的太多了。”他又问道:“奉孝,以你之见若何?”
    郭嘉清瘦文弱,眼神却很有神采,目光机敏,带着几分狡黠与睿智。他说话声音虽不大,却有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不妨由在下去说萧建,陈述利弊,只要他死了,消匿物迹,无论琅邪王还是明公,即便是臧霸,都能获得保全。届时明公无后忧,又能以此结臧霸之心。”
    “助我成大事者,必奉孝也!”在将郭嘉送入甲士守卫的王宫之后,曹操在宫门口感慨莫名的说道,郭嘉今天这一番话,字字句句,简直如同发自曹操的肺腑,这让他既得意、又犹疑,也更像将郭嘉收为己用。
    负责看护琅邪王的王必听到曹操这么说,不禁问道:“劝萧建自裁,这本是小事,在下去做即可,何故要郭祭酒参与其中?彼与明公相识日短,又是颍川那伙人,让他知道此事,会不会……”
    “我就是要让他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我才能信他,他才能信我。”曹操断然说道,神情里不复刚才的亲和,满是严肃:“不然,吾心何以自安!”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