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根本不想与楚国继续交恶,甚至想要修复关系,不求与楚国能够纤毫无犯,但求不要再开启大战也就罢了。
这里是宋国很了解自己的定位,各个诸侯国都视宋国为殷商余孽,有事没事都要逮着舆论黑,一旦楚国彻底衰败下去,轮到宋国成为被针对的那个国家了。
然而,宋国有点强,却是又没有强到能够对晋国这个霸主说不。
强而面对霸主国又无法自保的国家,其实最为尴尬。
弱国都知道很弱,面对霸主国的逼迫选择屈服,谁能说三道四?应该是觉得合情合理才对。
有点强又不是那么强,太过于软弱要被笑话,敢于强硬又要被霸主国教训,真的是太难了。
宋国的使节团并没有离开“新田”归国。
虞显的公事办完了,不是还有私事吗?他在跟吕武谈私事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两人不存在什么剑拔弩张,看上去极为和谐。
而那种和谐其实还是因为身份不对等,有一方作为伏低做小的人。
现实就是那样,谈事肯定会一方强势,另一方弱势。哪怕双方的实力差不多,合作总是要确认谁是主导者来保证话语权的唯一,连主导地位都无法确认,合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哪怕勉强合作也随时都有黄了的可能性。
私事方面的收获让虞显因为公事受伤的心得到弥补,他必须承认阴氏十分公道,不会干仗势欺人的事。
源于虞氏在跟阴氏的合作中受益很大,虞显一下子觉得回国哪怕遭到责难也不算什么。
再则,只要虞氏跟阴氏的合作没断,宋国君臣难道真的敢拿虞氏怎么样吗?
虞显踏上归国的路途,半途中听说荀氏和中行氏加入到打击魏氏的队列。
“韩氏、智氏攻魏氏河西之地,荀氏、中行氏攻魏氏山东之地。”杨梁认定晋国真的要大乱,想了想说道:“晋内乱,我或可免责?”
他们说的“山东”是以太行山为一个分界线,太行山以西被称为山西,太行山以东被称呼为山东。
虞显很理智地说道:“且看阴氏与范氏如何。”
只要阴氏没有参与内乱,范氏没有真的攻打赵氏,晋国的其余家族打得再凶也就那样。
另外一点,阴氏和范氏按兵不动对晋国的所有家族才是最大的威慑,没有家族敢于拿出全部的家底来进行对抗,怕的就是哪怕跟眼前的对手在较量中赢了,免不了被阴氏或范氏收割胜利果实。
他们再一次接近“温”地,有点距离就听过往的旅人提到范氏跟赵氏打起来了,并且先动手的还是赵氏。
这个消息着实是太劲爆了!
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但那是以前。
现如今范氏才是晋国认可的第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成份,哪来的勇气敢率先对范氏诸以武力?关于这个问题,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会回答是阴氏给的赵氏勇气。
事实却是范氏给赵氏的压力太大,不但让赵武想到了赵氏覆灭的往事,连带赵氏的家臣也反应过激了。他们再也不愿意重蹈一个昼夜灭亡的惨剧,懂了吧?
“温”地在爆发交战,普通商旅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肯定不敢随意闯入。虽说现在各贵族交战不会波及旁人,问题是要有个万一呢?
虞显这一支队伍是宋国的使节团,他们还有来自阴氏授权可以使用的旗帜,按理说是一点都不需要发怵的。
“绕道罢。”虞显在阴氏担任家宰期间,恰好是赵武有封邑不回老待在阴氏的时间节点。
因为某种认知,再加上吕武是赵武的姐夫,阴氏的第一顺位继承生母是赵氏女,导致虞显认定阴氏会站在赵氏这一边入场。
杨梁难掩喜色,说道:“若是阴氏与范氏相攻,晋伯国之位难保。楚、晋相继衰败,天下人可享太平矣。”
这是站在诸侯的角度,要说有什么错,还真的没有。
近数十年来爆发的大战,不是跟晋国有关,就是楚国挑起,倒霉的却是各个诸侯国。
不管是晋国殴打哪个诸侯,又或者是楚国欺负邻居,还是两个霸主国约架,列国的付出多于回报,国力上面太吃亏的。
虞显想到的却是其它事情。
因为晋国的霸权彰显,宋国不得不对晋国进行妥协,要不然“东方世界”的经济中心其实有点要落户“商丘”的趋势。
现在晋国爆发内乱,各国的商队还能继续走“虎牢”那条通道吗?似乎宋国又要因此而得利了。
他们绕路来到“虎牢”,发现范氏在“虎牢”的驻军非但没有减少,好像比来时给增加了一倍。
对于范氏的操作,不说宋人看不懂,能看懂的列国人士真没有几个。
因为有要事出使晋国的子产,经过“虎牢”通关城门时,看到了一支既有宋国旗号又有阴氏旗号的队伍。
郑国十分关注晋国和楚国,一直以来对宋国的关注度仅略少于两个霸主国,哪能不知道宋国有资格使用阴氏旗号的是虞氏。
“宋人携带货物甚多?我观车辙深陷,怕是车中兵甲之器多也。却不知乃是虞氏所购,抑或阴氏所托。”子产没打算上前拜会,心里有很大的疑问。
以一辆车的装载量,一车怎么都能放下两百兵器或三十套甲胄。
宋国使节团的队伍中车辆约在五百,其中两百来辆的车辙很深,怎么看都足够武装起三五千人。
不要看只是三五千人,要看使用的是什么军事装备。
郑国这边持续向阴氏购买兵甲器械,武装起来的四千多人俨然成了一支王牌。
当然,首先看的是士兵的素质,再来看搭配的兵甲器械,不是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能被称为王牌。
军事装备好,战斗素质极差,成了运输队长的例子太过于多不胜数了。
子产这一次去晋国要干什么?跟晋国爆发内乱有关。
晋国要求郑国出兵入侵楚国,结果晋国自己内乱了起来,要是郑军打不过楚军可怎么办?
楚国再怎么衰败,虎落平阳也不一定会被犬欺,郑国不得不产生可能会战败的顾虑。
所以,子产鉴于已经答应晋国会出兵入侵楚国,内部却因为晋国爆发内乱产生迟疑,需要去找晋国的头头脑脑说清楚讲明白。
要是换作以往?郑国根本就不会跟晋国沟通,他们会直接用行动进行答复,也就是来个原地跳反。
现在的郑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郑国,他们吃够了国家信誉值负数的亏,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挽回一丝丝的信誉。脸要是一直被踩在鞋底摩擦也就罢了,已经将节操捡起来哪能再轻易丢弃,是吧?
所以,子产这一次去晋国也不是要推翻之前许下的承诺。
他们要干的事情是大张旗鼓的去,声势浩大地跟晋国的当权者争取权益,再义无反顾地出兵入侵楚国。
要不怎么说子产是个聪明人呢?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一套见怪不怪,公元前557年的人没见过呀。
在子产的预料中,郑国表现出答应了某事,风险再大也会履行承诺,晋国肯定会做出一些妥协。
如果晋国依然强硬的话,郑国也不会推翻承诺,他们可能会在跟楚军的较量中吃亏,形象方面则会彻底地扭转过来。此后谁敢再说郑国没有信誉,能理直气壮地糊他们一脸啦。
“甚?”子产一脸的思索,当了一次复读机,说道:“赵氏攻范氏,阴氏仍无调兵之举?”
这个发展有点不对呀!
荀氏、中行氏、韩氏、智氏跟魏氏的交锋中,明显是阴氏派系的一方占了实力方面的绝对优势,阴氏没有调兵遣将是能说得过去的。
既然赵氏有胆子主动发起对范氏的进攻,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赵氏的实力不如范氏,背后肯定是得到了来自阴氏的承诺,怎么阴氏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呢?
子产花了二十来天的时间抵达“新田”,远比正常赶路缩短了十来天,可以想象路上是有多赶了。
他很顺利地面见吕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问道:“魏氏、赵氏之亡已成定局?”
吕武露出了很明显的愕然表情,说道:“你乃郑执政,我之事与你何干,胆敢问询于我。”
“我与伯国乃是友盟,明岁亦将出兵伐楚,不得不问也。”子产自以为很合理。
吕武没有请子产就坐,自己却是重新坐下。
“是我唐突,请阴子见谅。”子产慎重地进行道歉。
“仅以方才之言,我可伐郑。”吕武并不是吓唬子产,讲的是实话。
这一下倒是让子产陷入自我怀疑。并不是怀疑晋国还有没有那个能力讨伐郑国,是在怀疑晋国真的有看上去那么乱吗?
有些聪明人抓住一点点的脉搏就能洞悉全局,子产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态度远比之前诚恳,甚至是有些卑微地再次道歉,看到吕武脸色有所缓和,说道:“阴子乃当世不朽之人,伯国一日由阴子主政,我必归服不敢叛也。”
子产到底是想到了什么?他觉得自己有点想明白了,不要觉得晋国真的乱到一发不可收拾,可能是阴氏联合范氏在做局,要清理一些明面上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也就是吕武随时都能平息内乱,再根据诸侯在晋国爆发内乱时的表现,一个又一个拉清单来事后清算。
子产看着面无表情的吕武,十分后怕地想道:“尼玛!这个世界真的太危险啦!”
第711章:谁将被埋葬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