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宅屋
首页春秋大领主 第578章:倾巢而来

第578章:倾巢而来

    对于国内会不会有援军前来“救驾”这一点,晋君姬周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现在又不是隋时,明明知道君王有危险,门阀世家非但不会有任何的救援,甚至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落井下石。
    另外一点,哪怕是下军和新军葬送,包括晋君姬周、四“卿”在内的晋国贵族也会幸存。
    楚国和郑国都不会俘虏晋君姬周,顶多就是干“剃光头”的事情,让晋君姬周单独一车灰溜溜地回国。
    晋国的“卿”有被俘的危险,他们虽然在潜规则中“位比”列国之君,实际上也还是贵族的一员,享受不到一国之君的特别待遇。
    祁奚的表现很直接,就是怀疑吕武会延迟来救援的时间,看着公族的力量葬送。
    晋君姬周没有训斥,肯定也是想到了那一点。
    一旦新军葬送在卫国,公族的力量就该没了十之二三,到时候晋国内部的形势肯定又会出现新变化。
    晋君姬周低声说道:“如若开战,一人杀三人,方得死。”
    这句台词听着有点熟?
    脚盆鸡面临战败不可避免时,军官一再强调士兵必须杀死多少多少的敌人才能死,想用这种方式来吓唬漂亮国不敢登陆本土。
    晋君姬周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坏事即将发生时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新军不是不能覆灭,打得漂亮一些的话,将变成是在展现实力。
    祁奚听得心脏一抽一抽。
    晋君姬周站在了最高的层次,认为即便是损失也要折损得漂漂亮亮。
    出动了三个“师”的祁奚?损失的是他家族中的士兵,肯定不乐意啊!
    祁氏能有三个“师”的兵力还是晋景公时期狠狠地吃了赵氏一顿肉,那也是公族数十年来难得能有的一次盛宴。
    看看晋国现如今的局面,公族想再吃肉属于千难万难,祁奚是说什么都没可能将自家的三个“师”说丢就丢的。
    祁奚想道:“如事不顺,我将偃旗!”
    玛德!
    投降还能选择输一半,事后再想办法赎回士兵。
    真将部队拼光才是傻逼!
    看看。
    瞅瞅。
    祁奚还是公族少有的智者,也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之一。
    他都这样,能明白晋国公族为什么会没落下去了吧?
    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宴会肯定无法继续举办了。
    举办这次宴会对卫国来说是好事。
    毕竟,宴会是为了款待晋国的君臣,卫国有头有脸的人就是爬也会爬过来,人聚得相当齐。
    孙林父没放任何一个贵族离开,要求这个贵族必须出动多少士兵,那个贵族没多少士兵就出物资。
    总之,暂时不清楚大河南岸那边的情况,卫国需要做出面临最艰难局面的充足准备。
    派人赶紧将卫君卫衎喊回来这种事情?孙林父当然不会干啦!
    卫君卫衎回来需要消耗至少一个半月。这个还是取决于卫军入侵齐国的行动顺利为前提。
    一旦卫军的入侵不顺利?比如卫君卫衎急于撤退,再给齐国抓住机会,说不得会出现两头皆亏的局面。到时候卫国君臣也不用哭了,认命当个三流诸侯国便是。
    孙林父做好了一切能做的准备,前往城外的晋军营地求见晋君姬周。
    “晋侯,我之‘帝丘’已丧,楚郑联军再克‘平阳’,一部敌军渡河逼来。”孙林父看上去非常沮丧。
    郑国这一次是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趁卫国的主力被卫君卫衎带走,趁机发起了突然袭击。
    皇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先攻占了“蒲”、“须”、“匡”、“武父”,为后继再北上的楚郑联军打开了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局面。
    晋国也有一个叫“蒲”的地方。
    现在重名的地方非常多,倒是没什么好值得奇怪的。
    “匡”和“武父”是郑国和卫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地盘,两国为了这两个地方没少流血。
    在晋国攻占“祭”地之前,“匡”和“武父”属于郑国,后来卫国对郑国宣战给抢了回去。
    事实上,数十年的时间中,“匡”和“武父”一会属于郑国,一会属于卫国,搞得两个地方的普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郑人还是卫人。
    晋君姬周还是思考哪个地方是在哪里,沦陷意味着什么。
    解朔无比讶异地说道:“‘平阳’乃是大河门户,贵国竟封于羸弱之家?”
    孙林父苦笑说道:“寡君出征,怎料郑不宣而战。”
    这一下轮到晋君姬周诧异,问道:“卫何时与郑息鼓?”
    晋国自从跟楚国进行“邲之战”就不用每次要开打派遣使节前往宣战,他们一直都是处在战争状态,用不着再宣战,随时随地都能开打。
    卫国几年前觉得晋国不行了,想要抢老大来当一当,一再伙同宋国对郑国开战。
    众人没有记错的话,卫国从宋国那里获得城池当礼物之后,长久以来跟郑国一直是战争状态,用得着在派人宣战吗?
    所以,郑国偷袭卫国是不成立的。
    只是吧,看破不说破有时候是必要的,盟友之间怎么能当面打脸呢。
    孙林父将晋君姬周的打脸视为觉得卫国吃相太难看,导致有了这一次灾祸。
    讲道理,卫国这一次是吃相难看了一些,为了吃肉连边疆最基本的防御力量都抽调走,活该挨揍啊。
    晋君姬周心情很不好,小小地刺了孙林父一句,又问道:“执政五日可集结兵力多寡?”
    孙林父说道:“五日约三‘师’,半月可有一‘军’,再多无矣。”
    在场的晋国君臣进行对视,不免觉得卫国真是好命。
    他们认为并不是自己引来了郑楚联军,来到“朝歌”再碰上郑国和楚国入侵卫国只是适逢其会。
    按照这个逻辑,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恰好来到“朝歌”就是救卫国于危难,不是卫国命太好又是什么?
    孙林父说道:“晋下军、新军之粮秣由我备之。事后,寡君必有重礼奉上。”
    也就是说,包括孙林父在内的卫国贵族,他们也同样认为晋军的到来是碰巧。
    现在是卫国需要晋国救命,装傻子是拿自己的国运开玩笑,应有的付出完全有必要。
    晋君姬周矜持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孙林父看向了中行吴,说道:“荀氏相距我国不远……”
    意思是,中行吴愿意的话,派人去封地征召大军来参战的时间是足够的。
    中行吴给了孙林父一个自行体会的表情。
    俺又不是你们卫国的爸爸,凭什么为了卫国的安危额外征召军队参战?
    麻辣戈壁的!
    俺的国君都没说什么,你谁啊,瞎特么叽叽歪歪。
    孙林父品读出了多种意思。他以为中行吴的年纪那么小,会害怕这一次参战的凶险,才小小的忽悠了那么一句,没想到从中行吴眼里看到了凶光和恶意。
    来自晋国“卿”的恶意让孙林父心脏跳动速度增快,找了个理由赶紧告辞。
    后续,楚郑联军渡河的信息得到确认,能够侦查到的楚郑联军兵力不低于十万,“棘津”坚持了七天被攻克,卫国都城“朝歌”的大门已经向楚郑联军敞开。
    如果是吕武在这边,绝对不会傻乎乎地等着郑楚联军渡河再攻占一个桥头堡,一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挥师逼近,哪怕不玩半渡而击,也会抢占有利地形卡住郑楚联军。
    即便是最次级的选项,将“棘津”和“雍棆”这两个“朝歌”的门户看紧,肯定也是不能不做的呀!
    然而,不是卫国的人傻,身在“朝歌”这边的晋人中了降智光环,他们只是思维成为一种惯性,玩的是“春秋的法则”,思想观没有吕武那么复杂。
    郑国的子耳来到“朝歌”进行必要的社交活动,跟“朝歌”有些距离的时候就看到城郊连成片的军营,看上去没有半点的意外。
    孙林父接见了子耳,没提郑国不宣而战的事,仅是问子耳来做什么。
    子耳是来干“勿谓言之不预”那一套的。
    直接点就是要让卫国接受楚国和郑国的敲诈,乖乖的接受失败,站到楚国阵营的这一边,奉上楚国和郑国要的赔偿。
    孙林父问道:“岂不知晋侯在此?”
    子耳很假的惊讶了那么一下下,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说道:“楚王已北上,王卒尽出,封君过百。”
    这一下孙林父绷不住,直接破防了。
    尼玛!
    到的只是诸国阵营那边的“前锋”吗?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卫国要见证楚国“左右广”的武勇了呀!
    躲在内间室中的晋国君臣在面面相觑。
    晋君姬周压低声音说道:“楚君乃是为我而来。”
    哪怕之前楚国和郑国不知道“朝歌”这边是个什么情况,渡过大河也该打听到了。
    晋国的国君在“朝歌”,同样在场的只有晋国的下军和新军,对楚国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楚国必然盼着“邲之战”能够再次重演的!
    赵武咽了咽口水,说道:“君上,启程归国罢?”
    老大,楚国要精锐尽出啦!
    咱们最能打的中军和上军都不在,下军和新军压根就靠不住。
    蚌不住了呀!
    赶紧溜啊!
    晋君姬周很庆幸早早看出赵武不中用,看向了其余的“卿”想获得建议。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